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部 华丽的前奏曲 第1082章 如获珍宝 (第2/3页)
世,近日黄鲁直张文潜在宫中谈论射礼。吕相公知道了,打算问一问你周礼的一些细节,那两个倭人跑哪去了,你带他们同去。 周礼,赵兴想起张用的话,苦笑一下:现在还有人关心周礼吗现在可是大宋啊,周礼忽视倭人,高丽人越人守的礼节吗他难道不怕别人骂他哈日哈韩 哈日哈韩什么话李好学。问地很急。 哈,这是一种胡人语言,你不需要知道,是我说漏嘴了。啊啊,吕相公喜好周礼,喜欢到什么程度赵兴最后一句话纯粹是没话找话。但在座地这些人都没有因此鄙视他,马梦得赶紧将手中的一本书塞到赵兴手里,看情形。他们刚才还在谈论这事。 书上写着四个字:蓝田乡约。 乡约是一种乡里公约地意思,内容是在日常生活礼仪规范,乡人互助条列,互相劝善戒恶规诫,目的是为了使风俗淳厚。 赵兴不知道,他手里拿着这本蓝田乡约被喻为中国第一乡约。它是由吕大防的哥哥吕大钧编撰地。在宋代以前,周礼的一些亲民仪式只深入到县级单位,而且是由官府组织地。到了宋代。这些亲民措施短暂地深入到乡间,就是由吕氏兄弟倡导的。 为了让乡规民约易于实行,并能够持久,吕氏兄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推举约正主持其事,大家轮流担任值月。定期聚会。记录并赏罚善行恶行。这是民间起的自治。由乡民自愿参。来亦不拒,去不追。 这本书记录了乡民间的一些习惯。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自然法或习惯法,其中最初的部分也就是宋代的宗法。 这才是宗法,真正地宗法以前我看到的那些宗法都是垃圾,妇女没有财产权,宗族内小辈们没有私权的东东,竟然被说成是宗法哪玩意怎么看怎么像胡人的原始部落酋长制,编这种瞎话的人一定没有看过蓝田乡约当然,他也许看过蓝田乡约,但奉钦命,特地出来蒙人的。 拿部落酋长制来蒙骗世人,然后要求汉人用汉语承认这东西是汉人的,并批判它多么丑恶人世间颠倒黑白的事情莫过于此。 崖山之后无中华啊 赵兴掂着这本蓝田乡约只想哭。 崖山之后无中华并不可怕,可怕地是故意告诉你一种别样的中华告诉你崖山之前的中华跟他们编的一样。 我们失去了中华,连中华的本来面目都失去了 苏轼兴致勃勃向赵兴介绍着蓝田乡约,这本乡约在刚诞生的时候,也给吕大钧惹了不少麻烦,朝臣们主要议论说有结党之嫌。因为自的乡民聚会,未经过组织许可,是群体件幸好吕大钧是生活在宋代,组织上到没有调集人民衙役镇压人民。 在后来,吕氏兄弟名气越来越大,世人已把吕氏兄弟及门人归为礼学,或称关学,或称关中理学。朝廷不好意思干涉,便采取不鼓励,不支持,不打击不压制的策略。而随着官学弟子越来越多,他们分布四处做地方官,也身体力行着将蓝田乡约在各地推广,于是,这一周代礼节历经战乱,便继续在民间流传下来。 赵兴拿到地是全本蓝田乡约,乡约章的乡民行为规范,记录的就是宗法。而后是民俗礼节这些民俗礼节中,赵兴看到很多熟悉的东西,比如社戏庙会赛龙舟,春秋祭等等。 这些娱乐活动原先都是乡礼的一部分,是由官府组织,通过乡民联谊活动,促进敦亲睦友地民风。后来,因胡人来了,这些东西变地支离破碎,民间只剩下娱乐。它的出处反而没人知道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是,赵兴茫然地嘟囔:人都说崖山,我现在知道出处了。原来,从那以后,我们地文化失去了本源,我们连民俗的处处都不清楚了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哀 马梦得给赵兴出示的,是蓝田乡约的早期版本,那时吕氏兄弟只在自己的家乡蓝田推行这种乡约,所以被称为蓝田乡约。后来闲言碎语过多。在蓝田划地自守推行这种封建礼节,有封建割据及恢复封建的嫌疑。而宋代是皇帝为的寡头奴隶制,所以吕氏兄弟悄悄地把它改名为吕氏乡约,给它披上了一层宗族的外衣。而宗法属于百姓家务事,朝廷便从此再不干涉。 也正是因为吕氏乡约的推行,中国开始有了宗法的说话。也就是说,中国是从这部蓝田乡约开始,正式踏向宗法社会地,所以它被称为中国第一宗法。第一乡约虽然此前因为战乱,中国已开始以家族为单位聚集生活,但那时还没有明确的体系化地宗族习惯法 我去,我很想见见这位吕相公,不止带那两个倭人去,还要带上高丽的交趾的。子曰:礼失,求诸于野。我们现在已经失去的太多了,而我们正为这些国家都在自夸: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让他们谈一谈。 好,秦观最喜热闹,他雀跃说:前一次四国大战,虎头蛇尾,这一次一定让那三个国家见识一下我大宋的锦绣文章,见识一下大宋的物化天宝。 陈公川听到这个消息沉思半晌,一拍怀里的陈宜娘,陈宜娘乖乖地起身闪到一边。陈公川坐了起来,眼一瞪,反问:你终究要娶我妹子,是吧也就是说,我迟早是你的大舅哥。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上次四国斗诗。你也没提前打招呼,让我很没面子。 这次你提前说了。可你地给我准备时间。那两个都是什么人源业平是倭国著名诗人武士唐刀手,纪守中的名气比他还大;朴寅光是高丽大词人,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