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明月_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25章 弃官而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25章 弃官而走 (第2/3页)

在京城风花雪月着,想等到苏轼安顿了,再慢慢南下。

    苏轼旅途劳顿,一家子洗浴完。喝了一碗粥,便各自安歇,高俅忙着将苏轼的行李整理好,把自家也安顿了。他捧着一杯热茶。向赵兴歉意的表示:苏公是有点冒犯了,押司这个官职从九品,比判官低了好几级,赵兄出任这个官职,委屈了。

    赵兴摇头:我若在乎官品,何必从密州辞官那里的局面我已经打开。剩下的就是喝喝小酒,听听小曲,熬完任期而已。所以。你别跟我提这事。咱自己人,何必说这些

    话题一转,高俅诚恳的说:不过,此次我等确实需要离人的帮助,杭州大旱,去年收成又不好,有钱也买不到粮食。斗米五十六文。可谓饥馑遍地,路有遗尸。上任的路上。苏公还在说:此刻唯有赵兄的船队,能从海6运来粮食。还望赵兄鼎力相助。

    赵兴点点头,回答:杭州是我定居地地方,左右都是我的父老乡亲,原本我还有顾忌,不敢私下里赈济,既然老师来了,我就捐献个二十万石粮,帮乡亲们度过饥荒。

    高俅笑着摇摇头:二十万石,这个数目过于骇人了,官府还是需要出钱平兑的,赵兄,做事不能如此张扬。

    赵兴惊讶的看了一眼高俅,在京城汴梁地时候,这个小厮还是一副谨小慎微的样子,但现在已经心眼活泛的像个积年老吏。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那句决定脑袋。高俅现在是个官啊,掌书记,九品官,坐在这个位子上,他开始显露出那种固有的精明与狡猾。

    赵兴对高俅的话深表赞同,但是官府出钱平兑,还有个问题:杭州灾民数万,如果不靠富商捐献,朝廷哪来地钱购粮呢

    高俅晃晃茶杯,答:路上,苏公跟我谈起这事,说他打算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允许在杭州售卖度牒,每份度牒卖到三百贯到五百贯,卖上一千份度牒,几十万贯到手了,足够赈济杭州灾民了。

    赵兴同意对方的说法:岂止,要真有几十万贯,可以干大事了。密州椎易物去年一年的税收是八十六万贯,如果每份度牒按五百贯售卖地话,杭州多了一千个僧人,官府就会多出五十万贯可支配地救灾款,这笔钱足够干很多事了。

    高俅指指汴梁方向,补充说:太后那里,估计这事难度不大。杭州上百座寺院,多一千个僧人,也就是每个庙多十个人而已。关键是怎么运粮来,要用最少的钱运来尽可能多的粮食,这点就需要赵兄帮忙了。

    赵兴点点头:高兄,我已经决定辞去密州官职了,今后你我二人共事,你就称呼我离人吧,我可以称呼你炎师。海运粮食的事我亲自去办,你放心,保证运回来最便宜的稻谷。

    高俅从善如流:离人兄,关键是要量大,如果一船一船的运,杯水车薪呀,杭州十几万人,每人一升米能吃几天若一次连一升都放不了,那百姓老处于饥饿当中,运粮船来回跑趟子,总是疲于应付要一次运足,让百姓家有余粮,能支撑到下次放粮,这才妥当。

    这个不成问题,赵兴笑着回答。

    不知是不是错觉,高俅觉赵兴的笑容里有一种狰狞地味道。

    苏轼在赵兴地庄园里休息了两三天,等旅途的疲劳全部消除后,他递出官帖邀请杭州通判杨祖仁,以及杭州乡绅来赵兴府上议事,并开始正式接管杭州事务。按说苏轼上任后,该住进官衙,可赵兴这座城堡里实在太舒适,苏轼就借着官衙尚未整修完毕地理由,继续待在赵兴这里,赵兴这里的房子也多。苏轼干脆将公事房也设立在赵兴城堡,开始在城堡里办公。

    随后地几天,赵兴这几天也做好了出准备,他不停的将巨型海船调集到杭州附近,等苏轼正式向朝廷提出申请,获得出售度牒赈灾的许可后,赵兴这里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

    也直到这时,苏轼才隐约一窥赵兴的实力不,应该说是他家小妾陈氏的实力。几天的功夫,赵兴调至杭州码头的巨型海舟有一十四艘。每艘船都变态的庞大。

    一般来说,海商能拥有两三艘这样的巨舟,已经跨入豪商行列,但赵兴地潜力似乎远没有罗掘殆尽。他还在不停出命令,要求身在密州广州泉州的海船,卸完货后在杭州集结。

    等巨舟数目达到21艘时,赵兴等不及了。他与苏轼关系特殊,所以他决定不等朝廷的批复抵达,马上动身出。苏轼虽觉得救命如救火。但若让赵兴自己先垫上购买粮草的钱,恐怕会引起御史弹劾。哪怕朝廷批复下来后,再让杭州州府付款。也会引起物议冒赈可是灭族大罪。所以苏轼坚决阻止了赵兴地冲动。

    终于等到朝廷的批复下来,看到赵兴已经筹备好了,打算马上动身,苏轼叫来赵兴商议:离人,南洋那一块,每石谷子价值几何装满一船需要多少贯十船粮食,一万贯到三万贯够吗

    赵兴睁大眼睛。一个劲的笑苏轼是真不知道海贸的利润跑一趟船。没有七十倍的利润,大宋商人是不愿意辛苦出海的。三万贯。赵兴一艘船带回来地利润都不止这些。习惯用现金流来衡量产出的赵兴,这几天看着他的海船趴在港口,心里绞痛地睡不着觉。

    都是钱啊,每耽误一天是几万贯上下地收入,怎么苏轼就不急呢他不急赵兴急

    既然打算出售度牒,总得有个数额,我听说灵隐寺主持僧佛印是我原先的熟人,离人,你陪我到金山寺走一趟,我们去问问,杭州寺庙到底缺多少僧人

    在这样酷热的天气里出门,可不是件轻松活,赵兴汗流雨下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