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明_第二百九十二章 扶国之利 有意无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二章 扶国之利 有意无意 (第4/4页)

,在这个制度下,能够保证很多的东西自动有序的运转。

    也就是说,李孟目前很闲,神甫费德勒带着十几名从人和一笔银两乘船前往南方,这一路上他们得到郑家的庇护,所以不必担心他们的安全,行程一定会顺利。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当真是不假,特别是用在刘福来身上,若不是胶州的民政心搬迁,周扬和宁乾贵怕是天天要上门求教,没有搬迁的时候,这两人和老太监谈过几次,受益极大。

    刘福来身在高位之人,所想所考虑的事情,所采取的对策和方法,自然不是周扬和宁乾贵两人能想到的,偏偏这二人眼下做的还都是高位者所要做的,巨大的权势和眩耀的地位当然不愿意放弃,可要保住这位置,就要做得好。他们两个人一直是在拼命地学习。刘福来地对他们来说是极佳的师长,自然是抓紧所有的机会求教。

    不光是他们两个,就连李孟也觉得每次和老太监的交谈,都是得益良多,现代的东西虽说是领先此时许多年,可李孟能拿出来的,除却军务之外,大多是残缺不全的碎片。而老太监这边则是这个时代系统完整的知识。

    每天只要是空闲地时候,李孟一般都是和颜若然在一起一段时间,然后再领着众女去刘福来的宅院用餐和闲谈。

    对于老太监来说,在李家庄园的生活貌似是这辈最幸福的时光,所谓家的感觉就应该是如此了,前世修来的福气应该就是这样。

    李孟有时候也和刘福来谈胶州营的机要之事,老太监并不觉得疲惫和厌烦,反倒是兴致勃勃的帮忙筹划,在他看来。本就是自家事,和自己息息相关,不为这个多忙碌哪还能忙什么呢?

    四月上旬。山东的天气倒是比往年要温暖些,李孟领着亲兵营巡视完周围地防务之后,又在私港那边转了圈,回到庄园的时候,已经是天色黄昏。

    进入庄园,管家罗西连忙跟上来,安排仆人拿走李孟的衣甲,一边跟李孟说些白日里事情。无非是山东巡抚衙门又有什么公务过来询问,已经是安排人放在书房那边,等老爷回来处置之类地。

    走到内院那边,管家罗西就不再跟下去了,这里面没有李孟的允许,他也是无权进入的,在内院的外面有全副武装的亲兵护卫。这些亲兵出身必须是灵山卫所。而且需要三名胶州营最低为队副的军官担保,算是最放心的武装力量。

    这些亲兵看见李孟之后。也不跪地,挺直身立正不动,左手平胸轻轻锤击,就算是行过军礼。

    李孟冲着他们挥挥手,径直的上了台阶,在内院地门房那里,有灯光闪亮,过去一看,却是苏安琪正在那里专心的写着字帖,苏安琪聪明伶俐,刘太监看到了也是喜欢,有个人教授学识也是老人的一种快乐。

    不过从前孙家三,周扬、宁乾贵还有他的启蒙老师费德勒神甫,教授的东西未免有些杂了,京师皇宫之宦官的教育都是有内阁大学士来辅导教育的,这当然有高下地分别。

    刘福来给苏安琪地要求是,先把字练好,然后再谈其他,所以这些日李孟看见苏安琪,这个小孩都是在练字。

    “多放些***,莫要累坏了眼睛。”

    李孟叮嘱了一句起来问好的苏安琪,苏安琪在门房处练字,也代表着有府内地女眷在老太监那边,他需要回避。

    进到屋,早就是得到通报的丫鬟和婆姨们正在厨房准备布置,老太监坐在书房,笑着和颜若然、木云瑶几女说道:

    “从前咱家在司礼监的时候,听得前辈秉笔说道,杨嗣昌无大才,却好大言欺人,现下楚、川一带形势虽好,可杨嗣昌统领几省兵马,短时尚可,日久必然生乱。”

    木云瑶和身后的顾横波、柳如是两女手都是按着卷,此时正在专心致志的听讲,大着肚的颜若然则是坐在一边,含笑看着。

    看到这情景,李孟禁不住哑然失笑,按说老人家给小辈讲些故事倒也是平常,可眼前,刘福来却是在分析湖广、四川一带的局势,估计木云瑶几女又是拿内账房搜罗来的情报过来请教了。

    李孟过来,老太监笑着努努嘴,木云瑶三女立刻是站了起来,袅袅婷婷的和李孟施礼,木云瑶肯定也听到过颜若然劝李孟纳她为妾的消息,总是有些不自然,见礼的时候带着几分羞涩。

    “你们几个丫头,整日来烦扰伯父,也不让他老人家有个清静的时候……“

    听到李孟的笑谈,刘福来挥挥手,笑着插话说道:

    “莫要这么说,云瑶她们三个每日来,真是给咱家解闷不少,要是整天这么闲着,也是无趣的紧。”

    李孟走到颜若然边上坐下,低声的聊了几句,无非是今天感觉如何之类的话语,颜若然状态倒是一切良好,不过李孟本来就是个武夫,对这些事情一窍不通,所以每日间都是相问,颜若然虽然对这些事情也是懵懂,不过毕竟比李孟要知道的多些,夫君这么关心,颜若然心也是甜蜜。

    李孟一回来,屋的气氛又是热烈了些,木云瑶开始的羞涩过后,马上是凑到跟前来,叽叽喳喳的说着今天的事情,公事不少、私事也有,总归是有话可说,顾横波和柳如是则是见缝插针的说几句。

    眼下内账房这边的情报整理并不复杂,大多是邸报、塘报之类的官方件的分析和整理,督师杨嗣昌在湖广四川一带行动,还有北直隶与关外的兵马调动,又有一天下闻名的官员下狱,曾经担任过陕西巡抚、保定总督的孙传庭被削职为民,下狱待审。

    这边聊了几句,那边刘太监却开口招呼道:

    “李孟,过来这边,今日写了两张字帖,你回去挂在墙上,也算是个妆点,你自己挑选一幅。”

    刘福来司礼监秉笔出身,书法造诣很是精深高超,平日的字画都被胶州营系统的人当作珍宝,而且并不是因为奉承和讨好。

    李孟笑着站起来,走到那的书案边上,看到桌面上放着两幅一样的字,李孟不懂书法,不过能认出这是篇策论之类的东西。

    “这是嘉靖年间徐阁老的一篇章,说的是天下治平之道,咱家写了两幅,你选一个吧!”

    工整的楷体,李孟倒是认得的这些字,他大概的看了看两幅字,写的都是一样的内容,“天下”一词出现的次数颇多,李孟选了左边那副,老太监笑着点点头,开口说道:

    “等下,让小苏给你送过去。”

    这件事情也就放下,众人继续闲聊。

    这两幅字并不是完全一样,“天下”两字出现的很多,不过一幅字上这个词是“天下”,另一幅上这个词的完整则是“大明天下”,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下意识的行为,李孟没有挑选带“大明”的那幅“天下治平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