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七章 火器之利 伯仲之间 (第4/4页)
闯营现在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编制和级别,所以靠着各地的地名来标识部队,一队就是二千到三千人之间的队伍,上面郝摇旗所说的南阳就是南阳府出来的流民,这河南不是指河南省,而是指洛阳所在的河南府,这里李自成收拢兵马极多。 被郝摇旗喝骂的那名部将看到主将采纳自己的意见,一时间激动的满脸通红,为自己方才的怨气感到后悔,当下大声的说道: “将军,小的愿意领兵陷阵,大破官狗!” 郝摇旗的表情依旧是很严肃,命令大队出战,军的大鼓已经是开始敲响,各级头目大声的吆喝发令,士卒们也是开始慢慢的朝前移动,看着军威雄壮。 突然这鼓声之有了些别的节奏,对面官兵的鼓也是开始敲响,官兵两翼的个方队缓缓的移动出来。火铳手是散兵,走在长矛方阵的四个角上,长矛兵都是竖立着长矛,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前。 这队形实在是太整齐了,或者说相对于郝摇旗这些流民精锐组成的步卒太整齐了,长矛如林,差不多都是笔直竖立,每个方队都好像是一个巨大的长方体,如同一人一般压了过来。 眼下在黄河边上,官兵和闯营都是开始派遣自己的步卒队伍,步兵是人数最多也是最廉价的兵种,但一场战斗出动步兵,却代表着决定胜负的时候来临。 那闯营的兵马尽管乱哄哄的。可也有自己地章法,就是每队之还都是凝聚不散,队与队之间空隙分明。 而胶州营的方队,就好像是被尺量过一般整齐,两侧三个方队之间的距离差不多一致,士兵们迈着的步幅也差不多是一致,走在每一个方队右侧的都有一名打着鼓的鼓手,士兵们就是跟鼓点调整自己的步伐。 在四角的火铳兵,弹药大都是装填好。他们的脚步稍微快些,有地人在给火绳的火头上吹气,让其继续燃烧。 这样的队伍,移动如山。敌人先见到这如山一般的压力,一般心就先怯了三分。可闯营地这些步卒不害怕。 这些流民出身的战士们还有五分之一地人手没有像样的兵器,身上大都是穿着布衣,衣不遮体的也有不少,但他们丝毫不怕,反倒是大声喝骂着向前靠近。 手下士卒的勇气丝毫没有给郝摇旗什么安慰。他还是在看着对方的动向,河南府地几个大队。已经是他的老底。 可郝摇旗心还是没有把握,他看了一会,低声和那位请战地部将说道: “你领着手下准备,要是不好,这些队不必硬抗,让他们撤回来!” 那部将听到这话,眼珠都要瞪出来。不过郝摇旗的面色严厉。而且这部将也看到对面那压过来的方队,知道事情并没有自己想的这么简单。当下一抱拳,领着亲兵自去等待通知的时机。 郝摇旗回头看看身后的部队,后队已经是做好了撤退的准备,兰阳县和开封城之间还有两处可以扎营阻碍地所在,退下来顶住哪里,也可以暂时地缓一口气。双方交战的时候,最怕地就是未战先打算败。 可他却顾不得这个,郝摇旗后路安排的差不多,又是盯着对方靠近的方队。 双方的步兵队都是在两翼出动,李孟在那里观察着敌阵,按说在这战场之上由不得有什么闲情逸致,可李孟莫名的有了个想法,自己这用兵水平可能和对面的闯营大将并没有什么区别。 李孟随即否定了自己的这个比较,如果没有这武器和训练的优势,临阵指挥,恐怕自己还不如对方。 每个营的千总都是拿着斧枪走在方队第一排,右端第一个人,他的身边就是敲打着鼓的鼓手,为了不影响步卒的行进速度,当然也是胶州营的制造能力所限,走在最前面两排的士兵上身都是有镶嵌铁的皮甲,头上带着垫着铁片的厚毡帽,但队副就可以有一身不错的棉甲,而千总则是穿着半身的板甲。 双方不断的靠近,胶州营火铳兵的头目已经开始命令自己的手下检查火器,准备战斗,而对面闯营的步卒也有些停住了脚步。 这一停顿,本就是有些散乱的闯营步卒队伍更是混乱,但明显脚步也都是跟着放慢不少。 战场上敌对双方运动的节奏是非常明显,何况这样的举动,带队的胶州营军官都是有些疑惑,不过随即就明白了过来。 稀稀落落的半空一片羽箭,朝着胶州营的方队抛射了下来,这些流寇果然和从前胶州营打过的部队不一样,居然有“大弓”,这弓是从草原的蒙古各部传来,一般是骑兵下马步射时候使用。 大弓差不多有大半个人高,吊射的话,射程差不多将近二百多步,比火铳的射程可是要远不少。 陕甘明军和蒙古土默特部、鞑靼部交战多年,对方的那些本事也是学会不少,这些秦军很多都是投奔闯营。 使用大弓的弓手想必是在队伍的第二排和第三排,就是为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不过这大弓也不是寻常人就能用的,看天上这羽箭也是稀稀落落。这等大箭虽然少,可也是杀人的兵器。 火铳兵们看到飞来的羽箭,连忙朝着前面跑,这大弓射出的箭本就是针对长矛方阵。第一排的士兵们单手擎着长矛,用另一只手臂遮住了面门,整个方队依旧在前进,不过每个人都是在抖动手的长矛。 十几尺的矛杆晃动,下面还算稳定,可上面部分的晃动幅度非常的大,大弓射出的长箭射程是优势,速度说不上太快,步兵方阵的长矛抖动,差不多有八成的射来的箭都是被打掉。 算上射空的,射入阵的箭支却也不多,士兵们头上垫着铁片的毡帽也多少有防护的作用。 但这一轮的箭雨,胶州营的步兵方阵之还是倒下了三十多个士兵,士兵们惨叫着倒下,他身边的同伴不去理会,只是闪开倒下的长矛,默默的跨过同伴的身体,继续前进,如果是伤,方队通过后会有人救助,若是死,那就死了吧,战场上哪有不死人的。 这样的情景却是闯营的士兵没有想到的,大弓攒射,己方士兵的脚步变慢,蓄势冲锋,对方被大箭射,阵型必然混乱。 放慢脚步其实就是为了蓄势冲锋,大弓射出,熟悉这个流程的闯军士兵们大喊着冲了上去。 箭快落下,头目齐声的呐喊发令,闯营前列的步卒猛冲而出,他们面对的是已经装填好弹药的胶州营火铳兵阵线。 既然是冲锋,那前面不管是刀山火海都要冲过去,冲到敌人的跟前把敌人冲乱冲垮,闯营的士卒知道官兵的火器厉害,可还是一往无前的冲了上去,流民若想求活,总要先从死求。 射程之内。 转瞬间,战场上硝烟弥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