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明_第三百二十九章 为家 为天下 为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九章 为家 为天下 为谁 (第3/3页)

,是君不立于危墙之下了。

    有些官吏有心想要护短。但巡抚衙门、布政使司衙门、各兵备道、各知府衙门都是下了严令,要求对“义勇”也就是武装盐丁的行为要全力的配合,对不法之徒要严加惩处,不得庇护,山东巡按御史甚至是行各府,要是哪个官吏敢于拖沓政事,妨害执法,本官一定据实参劾。绝对不要有侥幸心理。本官往日里因为参劾地人太少,所以挨了都老爷的排头。今日断然不会姑息,弹劾一个是弹劾,弹劾一百个照样是弹劾,定然不会冤枉一个实心用事的人,也决然不会放过一个不力之人。

    何况,盐丁们把事情查出来之后,也不会立刻就走,还要在当地等官府拿出个处置的章程来,不出结果是不走地。

    崇祯十四年的月到年底,整个山东,在李孟控制的区域里面就好像是刮过了一场风暴一般,所有有异议的个人和家族都是遭到了打击,而出手处理他们地,正是他们觉得和自己站在一起的地方官府。

    有的人倾家荡产,有地人遭了些皮rou之苦,也有的人被严厉的警告,已经是死心塌地跟着胶州营的那些地主士绅们,都为自己感到庆幸。那些一直是沉默着做立观望的人家,也是知道自己应该做出抉择了。

    即便是那些在兖州府和东昌府,和李孟系统有些距离的豪门地主,也都是感觉到害怕和惊慌。

    他们不在李孟的系统之,的确是少承担了很多地责任,并且很是自由,但他们地庇护者,没有李孟这么强大的武力,放眼周围这些地方,貌似最强大地还是山东总兵李孟,何况最近有听说他在河南砍了几万流贼的脑袋。

    是该考虑考虑长久的事情了,山东境内,家有产业的人们都是在琢磨这个事情。

    这次的清查过后,李孟系统在山东民政和经济这一方面的效率大大的增加,令之所至,顺畅无碍。

    附带说一下,山东大半个省的清查,共查出来鞑细作四十余名,都是居住在山东边境的城镇里面,没有办法深入,另外,盐丁排查,被查出来有不法行为士绅人共有将近三千多。

    时间回到月旬,莫太监离开山东之后,沉默了好久的孙传庭派人来请李孟前往,李孟那次有些激动的滔滔不绝,几乎是把来这时代的心里话都是说了出去。

    紧接着就是领兵出征,出征前曾经跟看守孙传庭的吩咐过,胶州营内大小事务的件,凡是要到自己这边阅览的,也给孙传庭送去一份,问问这位孙先生到底有什么建议,并且把这些建议抄录下来,给刘太监、周扬、宁乾贵一干人阅览参考。不过李孟回来之后,看守孙传庭的人却禀报说,尽管轻重不同的件始终是不停的送到孙先生的宅院去,但孙传庭始终没有在件上写过一个字,也没有说过一句话,听到这个以后,李孟很是惋惜,开始考虑是不是放弃。

    莫太监走后的这个邀请,倒是让李孟很意外。胶州营明面上发生地各种事情都有人讲给孙传庭听,当然本意也是想要这位孙先生提出意见和建议,可李孟总觉得这次孙传庭的求见是要冷嘲热讽。

    “孙先生,几月不见,你怎么憔悴成这种模样!!?“

    去那宅院里面,院之没有太多变化,孙传庭的两个儿明显是精神很足,而孙传庭的二儿已经是健壮不少,据说每天都是跟着胶州营的亲兵训练,训练他的那名亲兵把总跟李孟说。这小很有点天赋。

    可孙传庭竟然比刚从诏狱里面救出来的时候还要憔悴,尽管须发一直有整理,可看着人还是虚弱异常,两颊深陷,双目红丝密布,已经是瘦弱的已经有些脱形,李孟看了之后,真是大吃一惊。脱口问出了那句话。

    问完之后,李孟扭头招呼亲兵,厉声的说道:

    “去把看守这院的人叫来,本帅不在地这些日。他们到底如何对待孙先生!”

    那名亲兵刚转身,就听到那边孙传庭开口阻拦道:

    “李大人莫要动怒,不干下人的食,是老夫心苦闷。这才把自己弄成了这副模样,不妨事,不妨事。过几日多吃些饭食也就好了。”

    本来李孟还有些担心孙传庭会绝食以自明心志,虽说自己打算放弃,但让这样的人才死在自己面前,总归是可惜。

    听到对方这么说,李孟禁不住心一喜,如果孙传庭说这个是真心话,那说明他的心态还真有些转变了。

    李孟开口笑了笑,温声说道:

    “孙先生。不管武。无论要做什么,若没有个健壮的身体。可就一切休提,等下我给你请个郎来,好好瞧瞧,饮食用度上也要大方些,不要替李某俭省……”

    孙传庭坐在座位上抱了抱拳,涩声的开口道:

    “多谢李大人的关心,孙某自己的身体,自然会爱护。”

    场面稍微安静,下人们端着简单地酒菜饭食上桌,孙传庭那边看来已经是开始调养身体,给他准备了白粥和一些清淡的小菜,不过孙传庭的心思显然不在这饭食上,等下人离开,就开口说道:

    “传旨的内官离开山东了吗?”

    “前日走地,估计回到京师应该会被万岁擢升赏赐,毕竟这差事他办的也算完满,京师上下想必会很满意。一问起这件事,李孟脸上禁不住挂上了笑意,朝廷的手法笨拙,却包藏祸心,却被他借力打力,给自己赚到了很好的局面,听人问起,禁不住要多说几句:

    “李某是盐贩出身,肯定眼界是浅地,给个杂号将军,肯定就欢天喜地了,这八百两银想必不能当作寻常的银看,万岁赐下的银,当然要顶别处地十两金,提拔个太监做镇守官,那也是把山东当成大镇来看,李某感激涕零,感激涕零!”

    孙传庭怔了怔,紧接着脸上露出苦笑的表情,低声接口说道:

    “当今圣上,总是把事情想当然,又觉得自己天纵英明,做这等糊涂事也不是这一次,不过李大人,这话说回来,这钦差一来,你对这手的兵马抓的又是紧了几分,下面也忠心了许多了吧!”

    听着对方心态和话语的种种变化,李孟的心情也是跟着变好了不少,禁不住做了个搞笑的举动,起身朝着北面抱拳说道:

    “全是圣上恩典,臣下感激不尽。”

    “咳咳”孙传庭明显是被呛到了,在对面咳嗽了起来,喝了口粥,这才是平复了下去,笑着开口说道:

    “李大人真是忠心耿耿的典范,你这番话要是跟朝廷诸公当面讲述,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目瞪口呆。”

    “孙先生,李某地言语虽然是笑谈,却也有几分地真实,若没有这圣上的大政和兖兖诸公地英明,李某又怎么能从微末一步步的走到今日,心的确是感激不尽啊!”

    孙传庭看着对面满脸笑容,侃侃而谈的李孟,心却想到:你从微末卑贱到今日的地位,未必是上面的糊涂,莫非真是有天命不成。心念所及,孙传庭长叹了一口气,然的说道:

    “老夫cao劳一生,常自诩忠义,今日却有些糊涂,这cao劳忠义,到底是为这天下呢,还是为圣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