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一章 万事不如钱 拿人 (第2/3页)
什么地方。 人肯定不会真的消失,而是藏到了哪里。但的确是找不到。不过审问那些济宁漕运码头那边,和那些私盐贩一起的船工和伙计,却知道了究竟,漕运船队北上运粮,一般都是结伴前行。 几百条船在一起行走,彼此有个照应不说,也有很多地方便,那些并非是私盐贩的漕船船工,是徽州一带启程北上,而那些私盐贩在徐州那边和他们汇合,说是船队出了些问题,在徐州修缮船只,耽误了些时间,所以相约一同前往。 这也是正常之极地事情,大家行船在外,南下北上,谁也还不遇见些事故,徽州的那些漕船自然没有疑心,而其这些在徐州府停留的漕船看着没有什么问题,很是正常,又有衙门的作保,也就汇合一处了。 一路上表现的都是规矩,谁也没有什么疑心,谁想到到了济宁,山东盐帮的人却突然要来查船,说是有夹带。 用“夹带”的这个罪名用在漕船身上,的确是是可笑,运送漕粮的利润,可不像是松江府柳家卖给山东粮食有那么多利润可赚,漕船要是一路上一点闪失不出,这才有些小利,可行船河上,谁还不出问题呢。 漕船之所以很多人承接,也有许多人愿意进来做,就是他实际上起到了南北枢物流地作用,漕船地利润,就是在南下北上的过程夹带货物,南货贩运到北边,利润可比就地地贩卖要贵得多,同样北方的特产运到南面,也是大利。 何况现在许多外洋的货物,也是通过江南的口岸进来,然后贩卖到北方,这夹带货物的事情,已经是半合法,官方也是默认,要不然谁还愿意承接这漕运的活计。 而且漕工本就有半官方的身份在,一被山东盐帮截住船,那伙私盐贩就鼓动说,这是济宁的地痞无赖,想要来敲诈咱们钱财,只要是大伙奋力不退,那些查缉的人肯定也不敢犯了众怒。 这才是闹将起来,把山东盐帮这些人搞了个灰头土脸。 审问出来的结果,依旧是不知道那些私盐贩到底是去往哪里,但却知道了几个信息,那些盐贩是在官府拿到的保,私盐贩想和官府有什么交道一般式很难,更不要说去拿到担保的书,漕运的船只也不是那么容易搞到的。 而且山东的盐法这么严酷,寻常的草莽江湖人,哪里敢来冒这样的风险,这件事情后面除了方家老大方应忠之外,还应该有官府的参与,去漕船上搜查,搜出来的担保书,却是徐州知州那边的担保书,一个官有这么大的胆,真是让人想不到。 让黄平他们取得进展的却是如商行地大掌柜孔三德。在码头上那件事情闹出来的第四天,一名商行伙计打扮地小伙来到了灵山商行。说是有封信要交给孟老掌柜,但灵山商行不管是在济宁州的分号,还是在济南、胶州的总号,都没有这个孟老掌柜。 这是一个约定的暗语,这封信随即就被交到了目前济宁州负责情报工作的黄平手,信是孔三德写的,里面的内容。恰好是把方应仁没有讲地,和山东盐帮迷惑的东西给补全了。 信的一开始,说的并不是有关私盐地事情,而是孔三德说。他现在已经是闲人一个,如商行大掌柜的职位在两日前已经是被衍圣公剥夺,交给了衍圣公的二儿来掌管。 这对胶州营来说,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如商行在鲁南和南直隶一带,可以说是豪商,这其自然也有胶州营和灵山商行的功劳,很多不方便自己去做的事情。往往是交给孔三德和如商行去做。 而且屯田田庄的设立,流民的收留赈济。在前期,粮草这一块也是大问题,胶州营地田庄积储可以满足,但需要的运输成本,还有耗费地时间未免太高,在鲁南和归德府这两地,采用的方法是直接向孔三德购买,孔府是山东排名前三的大地主,模仿李孟办田庄。也是积储大量的粮草。孔三德直接就是把这些粮草拿来贩卖,给了胶州营许多的方便。 这样的人。一方面因为他,李孟系统对孔府还算是友善,另一方面,孔三德买卖粮草和那些替胶州营出面的生意,也的确是捞取了大笔的钱财,功劳当真是不小,在这个位置上做地相当稳定。 这次被免职地原因,就和这私盐有关,别看孔府在李孟系统,得到了许多好处,但这盐价一涨,孔府这等拥有庞大人口的大家族,立刻是有了怨言,特别是知道相邻地济南府和青州府都是盐价平稳,只有自己这边涨价之后,怨气更重。 从古至今,孔府是历朝历代的宠儿,为了证明自己的政权是众望所归,特别是被那些有话语权的人士支持,朝廷都是孔府优渥有加,官职、土地都是大量的赐予,孔府弟也是愈发的忘乎所以。 连天都要优待我们家,一个山东总兵凭什么要耍弄这些手段对我们孔府这么刻薄,真是忍无可忍。 徐州那边的私盐贩,并不是在盐价涨起来之后才和孔府有的联系,在那之前,几个眼红如商行的族长房弟,就开始利用自家的田庄产业距离运河较近的优势,和徐州那边的盐枭勾结,私下贩卖。 等到盐价涨起来之后,他们就开始大宗的购进,要说是为了孔家自己用,却也是未必,因为如商行本身可以通过胶州营允许的途径购入平价盐,孔府受到的影响相对不大,而且孔三德想得明白,李孟掌握齐鲁,又给了自家这么多的好处,白拿对方好处太多,总归是心里不安,不如在其他方面给予回馈,例如买些高价盐。 孔三德这么想,他的那些堂兄弟却未必这么想,他们购进的那些盐货,明显就不是为了给孔府自用,而是要借着盐价高的机会,捞上一笔。 买盐自用尚可原谅,买盐贩卖,这可是大大的触犯了胶州营的忌讳,孔三德知道对方的厉害,立刻去找自己那几个堂兄弟理论。 谁想到这么一去,那几个堂兄弟不敢和他争辩,背后指使的那人才站了出来,衍圣公的二儿,这将来也有爵位和官职承袭的,在孔府也是了不得的大人物,孔三德的地位自然远逊于他。 但在兖州内贩卖淮盐,多少人因为这个身死,孔三德心可比自己这些每日寻欢作乐的世家兄弟们要明白的多,还是要据理力争。 几个在衍圣公的面前争辩,孔三德的理由说的实在,镇东将军李孟兵马近十万,掌控山东,近来又有如此的大胜,那武装盐丁在下面各个州县的排查清查,士绅们的窘迫和苦不堪言,大家又不是没有看到,咱们孔府何必去触碰这个霉头。这些年在田庄和商行上已经是赚的不少,何必去争这些小钱。 那衍圣公地二儿心暗骂“你执掌如商行。也不知道贪墨了族多少金银,自然看不上这些银。”不过口却争辩说道: “咱们孔府是天下士的体面,此时那李孟想着法折辱山东地士绅,孔府更应该做个样来。” 体面之类的事情,不过是虚言,要是说什么体面,那就不必敛财到这种地步。成为大地主了,不过衍圣公的二儿接着说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