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某人 秘密 盛京 (第3/4页)
了急信。 等到济南的加急快马到了柘城之后,贾大山终于是松了一口气。知道自己这个事情办对了,济南来的快马加急也给了他一道命令,立刻乘坐快马前往济宁州。大帅将在那里等候,贾大山交待了一下,急忙乘坐快马朝着济宁州急赶。 上了这酒楼。看到李大帅对他做的这件事情很满意,尽管是一路急赶几乎没有离开过马背,疲惫异常。可心里面却高兴的很。 孙传庭凑到李孟耳边耳语了几句,李孟点点头。开口说道: “彰德府、卫辉府、或者开封河北地,我这边都可以给他设个守备或者是都司,屯田田庄和一应体制都可以按照归德府来,愿意来山东,都司的位置可以给他个。” 转头看了眼孙传庭。李孟稍一沉吟继续说道: “他地兵马我不稀罕,人过来就行,贾大山你可以把我的话带给他,说是李孟言而有信,答应了肯定会做到。” 贾大山听到这里,跪下磕了个头,感激的说道: “这都是大帅地宽宏恩典,想必那人也会感激涕零,迷途知返。也算是给他父母族人一个交待。浪回头。他阖家老小定然长颂大帅的大慈大悲。” “具体如何,公孙先生都会给你交待。按照去做就是,听完就走,不要耽搁,眼下事情紧急,也是辛苦你了。” 贾大山听到这话,跪在地上连声的说道: “小人也是胶州营地一份,作些事情都是应该的,谈不上辛苦,多谢大帅的关心。” “这件事情若是成了,你不要作那个守备,就委屈你做个营千总吧,扎扎实实地做起来。” 说完这句话,李孟冲着孙传庭点点头,示意孙传庭开始布置,那贾大山听到李孟的话,在那里愣了一下,马上就是反应了过来,脸上显出狂喜地神色,碰碰的连连磕头,连声的说道: “大帅恩典,大帅恩典,小的就算是粉身碎骨也……” 话到最后,竟然已经是说不下去,有些哽咽了起来,李孟摇摇头,开口说道: “不要做这种妇人之态,今天这粉身碎骨,肝脑涂地的话语听了不少,你好好做事,胶州营不会亏待你!” 孙传庭心暗道,这山东兵马地确是与天下不同,这李孟更是与众不同,居然能让下面的人这般的效死忠心,若是崇祯皇帝也能如此,想到这里禁不住暗自的警惕,自己现在已经不是大明的臣,这立场一定要分清楚。 当下清清嗓,低声的开始布置起来。 要说这从守备到千总,实际上是降了官职,为什么这贾大山如此的感激涕零,柘城的守备在胶州营系统之只是外系,在归德府有什么事情,还要和其他几个营的千总以及屯田庄头们商议才能决定。 而且外系地官位被授予之后,这官位本就是个礼物,在这个体系之再无升迁地可能,贾大山在外的时候还不觉得如何,但和胶州营团体接触之后,自然知道在这里面到底是如何地前途无量。 可自己已经被套上了个守备的衔头,基本上就是被圈死在这里,再无上进的可能,每当想起来这个,都是后悔不已,家弟但有求官参军者,一概被他送到山东从头学起,以求有个上进。 尽管家人不理解,心想在柘城军好歹有个人照应,贾大山心却明白,要是在柘城自己的手下,恐怕永远也不要谈什么上进了,将来李二郎成就大业,自己这种旁系镇守反而还是要拿削藩的。 今日来济宁交待的事情,自己立了大功,却果然是得到了重赏,成为营千总从头做起,这就等于被李孟接纳进胶州营的体系之,在这个体系之成长,彻底被接纳成其一员,尽管每次议事,其余两名千总的做派让贾大山不舒服,却也让他羡慕异常,没想到今日自己也可以如此了。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贾大山在几名护卫的跟随下,骑马出城急匆匆的朝着河南方向而去。 从四月初五开始,济宁州暂时成了山东军事的心,一道道命令从这里被发送了出去。山东和河南和北直隶和南直隶的交界处,都开始戒严。各种力量都是严加戒备和盘查,务必不让jianian细探混入进来。 同时胶州营驻扎在各处的兵马军营也都是进入了戒备状态。凡是靠近军营禁区的人都是杀无赦。 济南府和东昌府地老营,兖州府和归德府的兖州军,南直隶的淮杨军都是做好了随时开拔地准备。不过众人都是比较糊涂,不知道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胶州营的嫡系军将们都是心有数,李闯和曹cao要在朱仙镇和左良玉他们打。那就让他们去打,打生打死。谁吃亏都不关我们的事情,山东只要把自己地地盘看好就是了,不管是左良玉还是李自成,都是在胶州营身上吃过大亏,有那个教训之后。想必不会来自找没趣了。 自从松山陷落,锦州向满清开城投降之后,锦州和山海关这一带仅存的几个堡垒,顿时失却了屏蔽,要独力面对鞑大军的攻势。 “轰轰”几声大响,让人感觉地面都开始震颤,等到硝烟散去,能看到远处地小城城墙已经是塌了个大的缺口。 一名参领手地旗连续的挥动,早就是等待多时的清军士兵呐喊着冲了过去。从大炮摆在城下开始。城头和缺口处就再也没有看见一个明军。 在这队清军的本阵,几名骑马的将领不理会正在前冲地士卒。打马朝着大炮这边过来,看到这些人过来,守在炮阵周围的几十名清军士卒连打带骂的把开炮的士兵驱赶开,清出一块地方。 “郑亲王,这汉狗的玩意还是真好用,从前出去打仗的时候,就害怕这些炮,那明军的狗崽一打仗逃的飞快,不管用,但这炮可真厉害,一炮打过来,就是铁人也挡不住。” 几名清军将领到了火炮跟前,都是返身下马,一名多罗贝勒装扮的老将笑着拍打*炮身,郑亲王济尔哈朗白白净净一个年汉,听到这老将地笑谈后,微微皱眉,开口温声说道: “饶余贝勒,这话今后可不能这么说,要不是三顺王带来地汉兵和工匠,咱们那里来这种军国利器。” 那老将有些尴尬,连忙的躬身答应下来,济尔哈朗在外领军,就比在皇太极跟前地时候话多了些,看着一队队士兵不断的顺着那缺口涌进小城,任谁也明白大事已定,他淡然的开口说道: “cao炮的这些士卒都是我大清的有功之臣,吩咐下去,今晚这些cao炮的,都是赏给酒rou,记功!” 那边有士卒把话传过去,刚才被驱赶开的那些汉军炮兵,都是一阵欢呼,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谢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