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7章 真正的农民大学(二) (第1/2页)
第137章真正的农民大学 看了这段报告以后,李大山觉得不仅要大量引进人才,而且对于现有的教职工也要给予扶持和关照。要的一条就是切实提高教职工在管理教学科研之中的地位和言权,其次就是准备大幅度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以期从物质上、精神上双重激所有人的工作热情。而且,他从报表上现,学校教师每年拿到的工资竟然比日新村的村民还低,更不要说和农场的职工比了。考虑到他们这些年为国家培养了这么多农牧业专业人才,这点报酬显然是太少了。不过,李大山现在不准备宣布这个决定,他想等新的管理团队上任以后,由他们和教职工代表会一同来宣布,这样可以增强管理层和教职工之间的互相信任。 第三,宋长田认为现有的学生培养体制需要大变革。牧业学校作为一所大专,长期起来,实行的却是大学科研型的教学模式,这和牧业学校微薄的实力不相称,更和现实社会的实际需要很不相符,这也是造成学生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学生上学三年,虽然学习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因为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如果毕业后不是从事相关行业的科研工作,在校期间学习的很多基础知识根本没有必要掌握。而且,学校现在设置的学科太多,太细,导致学生只能掌握到很狭窄的部分知识,这进一步加剧了就业难的局面。 因此,他建议大面积合并现有的学科专业,大比例削减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课时,大幅度增强学生实际cao作的考核力度,让学生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看到这里,李大山也忍不住叫上一声“好”。因为这些和他的思考太接近了。通过这些年的接触,李大山虽然对牧业学校的学生比较满意,但是他始终觉得花三年时间掌握农场上一年时间就能学会的知识,实在是有些浪费。虽然,大学教育对塑造年轻人的品性、气质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考虑到这些学生相对贫困的家庭经济条件来说,实在是没有奢侈的必要。 在此基础上,李大山的思想也明晰起来,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总体思路——按照宋长田提出的“三大”原则,彻底改造牧业学校的管理体制、教学机制、科研模式,将它办成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大学!其含义就是,不仅这所大学要承担起培训周围农民,将他们培养成拥有一技之长的新式农民的任务,而且要按照社会现实需要,完整、快、合理的教会每个学生所有他应该掌握的知识,尽最大可能避免大家在学校里空耗宝贵的时光。 在此之后,李大山把自己的这一想法和罗校长、宋长田做了意见交换。俩人对李大山的新鲜想法非常感兴趣,经过讨论,俩人都同意把李大山提出的办校理念,并商定由宋长田负责提交给教职工大会表决。一旦通过,将作为牧业学校长期坚持的指导性思想,整个学校的管理、科研、教学和长远展都将围绕这一原则开展。 经过广泛的宣传和情况说.明,宋长田的改革理念得到了绝大多数教职工的赞成。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作为规模较小的专科学校比较合适的改革探索道路。虽然没有任何人敢说这个方案一定会获得成功,但是大家都觉得,在现在这么艰难的局面下,学校不改革必然死亡,尝试一下变革之路已经成为最后的挣扎。在这一共识之下,大家都投了赞成票,提案顺利得到通过。 在这次大会上,宋长田还将经过.进一步修改的其他改革方案提交给大会讨论,最后也得到了多数人的赞成,正式列入了学校的展规划。依照这一规划,罗校长带领已经残缺的管理队伍开始了紧锣密鼓、面向全国的招聘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工作。虽然新校区的位置比较偏僻,但是由于招聘广告覆盖范围较大,开出的薪酬很有吸引力,加上漂亮、设施齐全的新校区蓝图,还是吸引了不少自认为有实力的人前来竞聘。当然这其中也有部分人是对现有的工作岗位不满意,想到牧业学校来看一看,试试手气。特别是学校拿出来的校领导岗位因为几乎没有门槛限制,更是刺激了不少人的眼球,有些甚至不远几千里跑来报名。 经过数轮激烈的竞争以及实.验教学打分,一批学历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被正式录用,其中包括了二名教授、三名副教授。经过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