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四章 龙泉上京 (第1/2页)
第二百九十四章龙泉上京 张天赐先于毕玄一战,两败俱伤,后又只身破敌,斩杀契丹马贼无数,这两件事很快便在草原上传播开来。 张天赐虽然在中原名声大盛,但是传到此处,却要弱上不少,甚至有些人并不认为张天赐有多厉害,因为有些传闻实在是太过离谱。 但是这两件大事传播开来之后,所有的草原人都是心中大惊,毕玄是谁,毕玄可以说就是草原人心中的神,在草原的名声,远胜中原的宁道奇,张天赐能够与毕玄不分胜负,不管此战是何等状况,张天赐也有了不下于毕玄的威名。 心中既惊且惧,这是草原人现在对张天赐的看法,不管为何,草原人现在没有人再敢来找张天赐的麻烦。 要知道,围攻是不能击杀张天赐的,契丹马贼已经用自己的失败做出了诠释。 张天赐一行人,一路顺顺当当的抵达了龙泉,在没有任何人敢拦阻他们的行程。 龙泉上京是大草原东北最具规模的城市,南傍镜泊湖,城环长白山余脉,三面临水,建于一块开阔的冲积平原上,土地肥沃,以农业为主,畜牧为副,所产响水稻,名闻大草原,被视为米中极品。 另一特色是城内流的全是温泉水,故遍布石砌水渠,水清量大,无论洗灌戏水,均温热怡人,情趣盎然。 龙泉只有长安四分之一大小,亦分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重,四面开十门,南北各三、东西各二,中央大街把城市分作左右两半,当然亦唤作朱雀大街,直通内外城的正南门。 另外尚有四条主街,纵横交错,配上其它次要道路,像长安般把城内民房划分作大小坊里。 内城位于北部正中处,周围九里,宫城处内重。城东是禁苑所在,内设池塘、小桥、假山、亭榭,景致极美。 龙泉城的城防虽远及不上长安的规模,城高亦达五丈,以玄武岩筑成,非常坚固,配合宏伟的箭楼,对付以骑兵为主的各族敌人,已是有坚可守。 宫城有五重殿阁,主宫亦称太极,各殿间有游廊相通,为拜紫亭治事所在。 在南门外有座石灯塔,以十二节经过雕凿的玄武岩迭筑,古朴浑重。每到晚上,有专人点燃塔顶的火炬,光耀高丈,成为龙泉的标志和象征。 龙泉城的平民从服装、习俗、文字、文化、制度均与长安如出一辄,置身其中,几疑是回到中土关中的长安。 张天赐等人在路上一共行走了六天,再过九天便是举行立国大典的时刻,各方使节来贺,靺鞨族中支持拜紫亭的更是络绎于途,所以盛况空前,朱雀大街比长安的更为热闹。 城防大大加强,一队队披甲带盔的渤海军,四处巡逻,以防有人扰乱安宁。 张天赐等人刚一抵达龙泉,便有拜紫亭的手下相迎,毕恭毕敬的将他们带往外宾馆。 身处龙泉之内,曾经到过长安的张天赐不由得感叹道:“这龙泉竟然如此繁华,其中设施让人几疑是身在长安,不愧有小长安之名!” 韩朝安在一旁笑道:“据说拜紫亭在杨坚死前数年在长安逗留过一段颇长的日子,那时他年纪尚幼,故深受大隋全盛期气象的影响。要知大隋那年代乃你们中土罕有的盛世,上承汉魏以来优秀的文化传统,又集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成果,为中外经济文化的中心。试想经过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然后重归一统,但这统一后的国家再非以前秦汉般的国家,而是融和入侵各族后的新国度。除非像宋缺般僻处南方,又坚持汉统,否则谁不多少受到影响。拜紫亭只是受到的影响比常人多一些罢了!” 那个迎接张天赐等人的拜紫亭的手下,名为安车骨拉的靺鞨人在一旁谄媚的道:“龙泉虽然与长安别无二致,但是也有它的特色,龙泉的温泉与响水稻在大草原都颇有盛名,张大侠既然到了龙泉,定然要好好尝尝!”他的汉语说得很流利,若不是事先得知,恐怕都会将他当成汉人。 张天赐笑道:“既然来到龙泉,这里的特色自然得好好尝尝。” 接着好奇问道:“稻米就是稻米,为何会被称为响水,这是何故?” 安车骨拉解释道:“所谓响水,是因为稻田下为玄武岩凝成的石板,板上是腐植质的肥沃泥土,石板间隙间泉水作响,水温较高,自然灌溉,得尽地利,故米质特别,并以响水为名。” 张天赐了然的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众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