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张别古 (第2/2页)
根据自己所见所闻,推断出来自己被赵大夫妻毒害的情节,未必其中就没有差错。他的冤情已经审结,但三魂却久久不能往生,其中说不定真有另一番不为世人所知的隐情。 三元看刘世昌情绪平静一些了,又问道,“前面你说,如今思前想后,又觉得未必是赵大夫妻害你,那是为什么呢?” 刘世昌极不情愿地摇了摇头,“如今又不知道经过了几朝几世几百年的岁月了,我每天都在重复经历临死那一刻的场景,每天都被逼着回忆起桩桩细节。我越思越想,越觉得有些说不通的地方。赵大第一次见到我时,迎我到家,对我的态度十分客气,言谈间觉得他是个好客仗义之人,说是被他加害,那的确是我事后自己揣测的,我并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他夫妻讨论怎么谋财害命。我现在倒愿意再听听赵大是如何解释的,当年他在包拯座前本不承认谋财害命,我一味认定他都是抵赖之词,所以完全不相信他。可是事实就是,赵大夫妻伏法之后,我的魂魄却依然不能往生,难道我真的错怪了他们?让他们也做了枉死的冤魂?” “冤魂?”三元心头一动,“若是这样,那赵大夫妻也是冤死的了,必然也不能往生啊。何不找到他夫妻问问当时的情形,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如果真的是有冤情,那么害你的真凶就一定也在这三魂界中了。只要找出真凶,拨乱反正,重改冥判,那你就能够洗雪冤情投胎往生去了吧?” “谈何容易!”刘世昌将头垂下,“我的身体被困在这瓦窑之中,不能离开乌盆半步。我要去哪里找寻赵大夫妻的亡魂呢?” 三元站起身来,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你不能随便走动,所以老天才叫你遇到我啊,我是可以到处走动的,我去替你把赵大夫妻的亡魂找到,然后听听他们是怎么解释的。不过,估计要找到赵大夫妻,我还得先知道他们夫妻是死在哪里的,去他们走完最后一段阳程的地方,他们的魂魄应该就被困在那里。”
“那就是包县台的大堂之上了,赵大夫妻是被包拯仗毙在县衙大堂上的。”刘世昌也随三元站了起来,眼神似乎燃起了些许希望。 “县衙大堂在什么地方?”三元问道。 刘世昌手向北指,“我并不知道县衙具体在什么地方,但是当年张别古带我回家,走的是这条路,从他家去县衙,却是往南走的。所以我想,县衙应该在赵大与张别古家的当中。你从这里出去,一路往北,也许就能看到定远县衙了。” 三元抱一抱拳,说道,“既然是这样,就不要再耽误时间了,你已错过了几百年的光阴,转世轮回十几世都有了。我现在就去县衙,找赵大夫妻了解当年发生的事情,能争取到一刻是一刻吧。就此告辞了,刘大哥你就在这里再耐心等上一等,章三元一定会把真相好好搞明白的。” 刘世昌感激地点一点头,“全仰仗公子了!” 三元这就动身,又弯腰从瓦窑中钻了出来,眼前顿时觉得明亮了不少,虽然此刻他看到的所有景物都是黑云构成的,但是很奇怪,在他的眼中却好像完全分辨不出来真假一般,并没有丝毫的疑惑,他在这一个场景中,倒是非常的认同这样的布局结构了。 三元记得刘世昌手指的方向,那方向果然有一条路,还算是宽敞,笔直直地通向北边。三元便加快了步伐向北走去。眼前不相干的景物都迅速地后撤,似乎刻意在缩短行程一般,没一盏茶的功夫,他就看到古朴肃穆的定远县衙了。 这定远县衙与景阳县或者齐安县的县衙有诸多不同的地方,因为是宋朝的建筑,所以很具有宋时的特色,这衙门座北朝南,虽然并不十分的宏大,但是结构精致紧凑,建筑富有古韵。屋面兰瓦兽脊,梁栋檐桷青碧绘饰。 衙门口立二块戒石,一书“公正”,一书“廉洁”,大堂门廊挑高有小二层的样子,十分的开阔,门上并无门板,可能寄意“开门办公,不做暗室”的意思,门廊前四道高高的大红门柱,十分粗壮秀拔,当中二条门柱上有一副对联,叫人一看就心生畏惧。 上联是:赈灾黎、求民隐、断关节,秉政清廉,中原百姓思贤尹; 下联是:平冤狱、抑豪强、惩污吏,执法严峻,天下几人似我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