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训农 (第2/2页)
到底是谁来了?让庄主大人如此重视,丢下即将开始的祭祀大典都不管了,要亲自去迎接。 三元心里正犯嘀咕呢。荣根已经走到了蔡中人和七大爷的身边。这时三元耳根转动了方向,无意间听到了蔡中人与七大爷的对话,两个人好像口气都挺重,刚才的愉快场面已经不见了,神情俱都十分凝重啊。 蔡中人说道,“……别想那么多,该吃吃,该睡睡。” 七大爷所道,“纸是包不住火的,咱们也是几十年的交情了,说什么你都要答应我。” 老中又道,“我是无所谓,到时候您老的面子往哪里搁呢?……” 七大爷刚要再说什么,邱胖子已经走到了跟前,他张张嘴,刚要出口的一句话赶紧又憋了回去。 邱胖子一手拉过了蔡中人,停都没停,“跟我走!现在马上!” 老中被他反向拉这,向后猛颠了几步,差点没扯倒在地上。惊了一惊反应过神了,转了身跟上去,忙着问,“这是怎么了?不是要开祠堂大祭么?” “嗯,要大祭,不过不知道怎么回事,借住在你家的那个高县令高清水突然登门了,说是来观礼的,可是,根本没有人通知过他啊。”邱胖子边走边说道。 老中又紧紧向前撵了两步,凑上去说,“什么?高大人这个时候来?” 邱胖子连眼睛都别往旁边瞥上一眼,“唉,往年秋祭春祭,道理上来说,我们是都请官府来观礼的。不过官府也不是每次来,有时候就是一句话把我们送信的人给打发回来。这次事情赶的急,偏偏没通知他,他自己跑来了。这真叫人措手不及!”
旁边荣根接着说道,“中爷你是有身份的人,和高县令熟络,又是领了他的任务在身,你也一起去迎接一下……” 三元心中惊喜不已,原来是高师兄来了,真是没有想到啊。怎么这个时候突然会来?三元兴奋地差点从树杈上给栽下来,幸好他稳住了,挣起身来向他一行人离去的方向眺望。已经越走越远了,前面有人群喧嚣声阻隔,三元逐渐听不清他们在说些什么。 不过高清水应该不是一个人来的吧,估计他要来,他的衙役和铺头鱼得水应该也会一起来。这样倒是方便很多,三元心下计较,有师兄在那调查小邱庄的陈年积案就更加地容易了。等一会儿祠堂祭祀完毕,得去找师兄一趟,把目今了解到的情况给他汇报汇报。 呵呵,横空里多了个帮手,这后戏可就该越来越精彩了! 没一会儿的功夫,只见荣根又跑了回来。赶忙的在吩咐人与祠堂之外布置高县令的观礼台。他先找人从祠堂后的仓库里搬出一副屏风来,展开放在了祠堂门外向东一侧的墙边,屏风面朝外放置,在屏风的前面又让摆了一张太师椅,一个脚垫子,和一张高桌。这是给高清水布置的吧,即便是县令高清水,观礼训耕也只能在祠堂外面进行。 这是一个仪式,其实官府训耕一般都是在春季开耕之前。包括皇上训农,一般也是在差不多的时候,春节大年初六,皇帝叫早期,然后在外城门的中门城楼上,接见百姓代表,百姓们跪在地上,皇帝高高站在楼上,发表训农讲话,教育农民好好耕种土地,以求一年的丰收。 这虽然是个象征开始春耕的形式,但是千百年来就是国家重视农业生产必须要走的一个开耕过场。到了地方上,官吏春季下乡作秀训农表现亲民爱民也经常会有,顺便替自己粉饰政绩、歌功颂德。《晋书·礼志上》说:“近世以来,耕藉止於数步之中,空有慕古之名,曾无供祀训农之实,而有百官车徒之费。” 想来好笑么?不想这样形式主义的亲民作秀,直到今日社会还是存在。高层训农打猪草,呵呵,他怎满腹经论,却没听过晋书上这句“曾无供祀训农之实,而有百官车徒之费”的训诫呢? 这句话说远了,此刻乃是秋收之际,地方官下乡训农,而且早上三元临行的时候都没有任何的征兆,突然这半夜子时将近,县令爷的轿子就到了庄口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三元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 …… ----------------------------------------- 到底在说什么?最后那段有人能看懂吧?看懂就行,这个要懂了就懂了,不懂也不用问,那些议论是和剧情无关的,是有感于时政而发。说过算过,憋着难受而已! 好了,今天二更完毕了,再次鞠躬求签到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