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押粮上路 (第2/2页)
高清水又夸奖了蔡中人和三元,"这次收粮的任务,你们完成的非常好,特别是三元,排除种种困难,帮到了我许多,终于能够在三天内完成收粮一万石如此艰巨的任务。回去以后,我会在蔡老爷面前好好的表扬你们两人的功劳。" 老中一听高大人开始表彰功绩了,一下转过脸sè来,之前的惶恐全都消失了,谄笑着向高清水行了一礼,"全靠大人慧眼独具,让我这干儿子来帮忙我收粮,我老头儿是几乎啥也没干,都是三元的功劳,他指挥众人从稻田里救了被蛇咬伤的宝根等人,又取到药引解了蛇毒,紧接着还不知以怎样惊险奇幻的经历,解决了小邱庄的千年祭祀诅咒,这才使得秋收得以顺利地进行。这是大人善于用人,也是这小子努力办事,老中一点功劳也没有的。还请大人回到蔡府,多多给我这干儿子请些功劳,让老爷知道他能干,给他谋个好差事,那才算是在府里站稳了脚跟呢。" 高清水一笑,"那是当然的,回去我自然会向蔡老爷提的,这样会办事又敢办事的能人,不光蔡老爷喜欢,就是本县也十分的喜欢,说不定将来有机会,还要叫他替官家出力呢。不过么..."高清水回头看一看鱼捕头,"鱼捕头的功劳也不算小,我想过了。虽然秋粮都已悉数收齐,但是押运到前线也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我要派个最得力的人办这件事情,我看,就..." 鱼得水知道老板要派任务给自己,又是个长途劳顿的辛苦差事,心里十分的不愿意,可是老板说的都是褒奖自己的话,也不能显得态度不积极啊。赶紧从高清水身后转过来,深深一揖。反正看老板这神情,是猫准了要他去一趟福建了,被老板揪着头皮赶上路,还不如主动请缨吧。 "高大人,这一路到福建,官驿众多,若是让别人押粮你不放心,老鱼自请办这个差事。老鱼办事你尽可放心,我武功又好,心思又细,已经一个时辰都不耽误,及时安全地将军粮押送到福建前线去。"说着躬身等在一旁,听大人吩咐。 高清水对鱼捕头自动请缨很是满意,满脸堆笑说道,"嗯,也就是你了,再没有其他更好的人选。我看,前线军情紧张,是一天也耽误不得的,你也别等时辰的,这就启程吧。"说罢高清水便起身,在桌后整理起文书来。 三元一旁听着,这会儿他心里琢磨两件事情呢。
之前发生盗印之事的时候,他就觉得奇怪,调拨军粮一般都是兵部申报给内阁,内阁会商后报请御批,然后着户部调配。怎么这次这样反常,兵部直接下急令调粮?何况一万石粮食运到前线能起什么作用,兵部一定是沿途各县全都下了调粮令,为什么会这样做? 朝廷早就在各省设立了军需粮仓,战时用于原地平调,平时也用来赈灾济民。所以州县会直接向福建调粮是很奇怪的事情,一般若是福建的军粮报Jǐng,该由其周围几省开军粮互调,然后再从岁贡中补足后方的粮仓。这样既便捷运输,又互为补给。参与设计粮仓布局之人就是三元的父亲,内阁右相太师唐国公——段仲颐,所以三元对军调官粮的流程是十分熟悉的。想这样着急地从州县直接往前线调粮,而且由兵部直接发文,在三元的印象里,是从来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再说福建,那正是三元原本要去上任历练的地方,若不是因为官船途径景阳县发生了那些离奇的事情,遭遇变故,现在他本该已经快到任上了,还不知道福建那边情况如何,到底前线在为什么事情调兵。三元知道福建那一带向来匪患猖獗。 那倭国的流亡武士经常sāo扰我边民,抢劫强jiān,无恶不作,地方上虽然多次发兵剿匪,奈何福建一省海岸线实在是太长,而倭国匪徒又是流窜作案,机动xìng很大,所以每次sāo扰地方,等我军队赶到,人早就藏得没影了。 这些家伙的所作所为虽然不属于官方行为,都属于民间犯罪,但是福建沿海百姓已经对倭人恨之入骨,对这整个民族都无比痛恨。加上平山王这次奉旨远征倭国也是从福建启程,难道急调军粮是平山王远征有关么?是不是远征军遇到了什么麻烦? 三元想起了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段子才,子才随平山王麾下出征,也在大军之中,别遇到麻烦才好。不过转念又一想,应该不会,从福建行船远征,路上即便顺风顺水,至少也要走个小半年的光景,即便远征军有些什么意外的遭遇,现在消息也不该已经传回京城,那平山王与段子才应该还在扬帆启程的路上呢。现在调集军粮,应该不会是因为这件战事。 如果不是征倭,那福建沿海另外一边有可能起战事的,就是金门、琉球了。前朝东临王谋嫡,失败,一撮游兵一路难逃,最后实在没有地方可以去了,率部逃往琉球,占领了这岛,辖省统治。自那时开始,就一直在金门驻军。 金门与福建隔海相望,其实相聚并不远,反而比他本岛琉球还近,因为驻守金门的兵勇,闲来无聊的时候,就经常登岸扰民,烧杀掠夺,甚是嚣张。难道朝廷是要对金门用兵了么?再一细想,也不现实,金门驻军常年海上练兵,自然有其本领才能雄踞琉球与朝廷为敌。 而朝廷呢,一直以礼邦大国自居,不尚武力,事事讲求以德服人,几十年来韬光养晦,处处搁置争端,使得朝内几无善战之将,又无统军之帅! 以至于远征倭国,众里寻他千百度,才挑出个带兵王爷平山王来,再没有其他人选了。这临时把火的时候,怎么可能又找到一员大帅统军去打琉球? 三元百思不得其解,想不出福建急调军粮的原因来。不过这军中之时,对高清水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他完全不曾考虑过三元所想的这些事情,这也是二人所处的环境,身份境界不同的缘故。高清水只是高兴于及时筹措到了军粮,没有耽误军令。向鱼得水交代完毕公事和文书,送鱼得水及两个随从衙役出了祠堂。 三元望着鱼得水的背影,心中暗想,但愿这厮能在福建多羁绊些时rì,别太快回来了。 高清水又折返回屋子里,见三元和老中还在,呵呵,现在诸事安排停当,他是一身的轻松,笑着说道,"我们也别耽误了,这就收拾东西启程,我们先回白杨镇,我当面向蔡老爷道个谢,然后也该回县衙去了。这个县老爷都有好多天没有坐堂了,哈哈..." 老中答应一声,高高兴兴地拉着三元一起回去收拾东西。很快众人在庄子口集结,分头准备动身,那一庄的男女老少都出来相送。连一开始对他们报以很深的成见的七大爷,也在送行的人群之中。三元看到金寡妇,眼神一直怪怪的,有种说不出的味道。心想,唉,真是个可怜的女子,她要这样一辈子都生活在对丈夫的思念之中吗? 众人是说不尽的感激和客套之话,那邱胖子还当众许下诺言来,今后不论丰收欠收、粮贵粮贱,他们小邱庄的粮食,第一卖给蔡庆丰堂,只有等蔡家粮食收完了,才能轮到别的字号。 这三天的风波总算是过去了,金寡妇将他们来时的那两头驴子又牵了过来,蔡中人得意洋洋地和三元一起骑着毛驴,跟随在高清水的后面,一行人往白杨镇进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