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盾激化 (第1/2页)
这一说可就话又长了,又是一大段故事啊! 原来这五龙县的五个部族各有各的族规,在当地,族规是甚至可以高于法律的,虽然五部族规各有不同,但是其中有一条却是每部族规中都有的。那就是为了保护当地民族的人口纯洁xìng,所有的部族都禁止本族女子与汉人通婚。若是发现私下有染的,不仅要受到同族的羞辱,还会被**石砸死,下场十分悲惨。 在五龙这个地方,汉人并不多,县令是官派的,大多数都是汉人,有些会携带家眷子女,和部分亲信部下一起来赴任。除了县太爷的府上会有些汉人之外,其他有可能来到五龙的,就是一些行脚商人了,因为这些汉商大多都十分jiān诈,与五龙当地的淳朴民风十分不同,做生意狡猾又不讲信用,坑蒙拐骗很让当地人讨厌。所以渐渐也就来得少了,五龙就好像是一座孤城,在这世外桃源之处保持着自身的纯净。 各地民风民俗差异很大,当地民风与汉人的习惯有好多不同的地方,顾县令刚到任时十分的不理解。比如当地的婚俗制度,在顾县令的眼中,简直就是野蛮荒诞的。当地的人家过着一种很不稳定的家庭生活,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男子成年之后就可以随便到心仪的女子家留宿,单身的时候就回到自己的母亲或者姐妹家生活,每一家人都没有男主人,家里的男xìng长辈只知道有舅舅,不知道有父亲。 并且,男子没有继承家产的权利,所有的家族财产由女xìng继承,女人是家中的核心,而男xìng竟只是生殖繁衍的工具和从事生产的劳力。这个风俗在当地叫做走婚,几千年来因循成了习俗,并没有引起任何的矛盾。除了不允许女子留宿汉人男子之外,对每夜寄宿家中的男子并没有其他的挑剔。 按理说,一种民俗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xìng。以家族中的女xìng为继承人的财产继承方式使得五龙社会更加稳定,民风更加温和,很少发生因争夺财富而引起的争斗,并且家家户户相对来说关系较为简单,确定血缘关系也比较直观。毕竟男人生个儿子养到二十岁发现不是自己亲身的是有可能的,女人生个女儿养到成年发现没有自己的血统,这种可能xìng是不太大的。所以社会更加稳定,宗族关系也十分单纯。 这就好像有些游牧民族兄弟同妻,兄妻弟承一样,既然成为一种习俗,自然是有其合理xìng的,兄弟同妻是为了在集体游牧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财产的分割,使得生产力不至于因为分家而被削弱。 但是这个顾老县令呢,是个不知变通的宿儒,对五龙当地的这一风俗十分看不惯,觉得这是非常有伤风化的野蛮习俗,一心要将汉家的礼制强加给这些淳朴的乡民,要对当地的民俗加以改造。这原本是一番好意,但是却违背了一个常理,就是拿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并不适用的其他民族,顾县令这多此一举的杞人忧天,在五龙激起很大的波澜。 首先,他试图在五龙制订新的户籍制度,每一户都要有以男xìng为主的户主;第二男女的婚姻必须要有媒有聘,一旦订下婚姻来,就不得随意和离;第三,在户籍的继承制度上,开始以男子为主体,婚后,女子嫁去男家,而家族的财产由儿子不再是女儿来继承。 在顾县令的心中,他的这些做法才是合乎人伦道德的天理,他觉得自己是在将文明带入到这个蛮荒之地中去。当然,他是官,官订的律法百姓必须要遵从,于是经过数年的艰苦改造,年轻一代逐渐开始按照顾县令的礼制行婚娶之事,但是也有许多不愿意改俗易制的人,就避开了五龙,迁到城外去生活了。顾县令觉得这是自己很大的功绩,就做了一封自我表彰的邀功奏折上报给朝廷。 谁知道,这奏折就落在了已经提调京师当上了典刑司察使的断得清大人的眼中,于是他也上书,参了顾县令一本,认为他自作聪明,荒唐无比,矫俗纠礼,不知所谓!那断得清正在得宠之际,一本揍到当朝,皇帝龙颜大怒啊,原来当朝皇帝对这些边民异族的政策,一直是存同求异、合同共处,便下旨将那顾县令一通责备,说道,虽然他是一方县令,但是当地是异族聚居的特别地区,五龙族人有族务自治的ZìYóu,不需要他画蛇添足、擅自改制,并声明,若是因为他的无知莽撞而激化起了民族矛盾使得地方不安宁,那不但无功可封,还要革职问罪。 顾县令在这穷乡僻壤之地辛苦折腾了好几年,结果没讨到好,被皇帝一顿批评,心中很是愤懑。结果呢,他就索xìng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突然啥都不管,啥都不问,只顾自己每天借酒浇愁,游山玩水打发时间。 顾县令是徽州人,结发妻子不在身边,一下子灰了心不管公务事了,只把心思扑在酒sè之上,放任公事。客中无聊,他看上了当地的一个女子叫做若兰,按理说,在外当官的人,身边没有人照顾,当地纳个妾照顾起居本来不是一件多大的事情,偏偏他看中的这个若兰,是当地土族一户大户人家的独女。顾县令把那女子的父亲西若和几个兄弟找来,重金礼聘之下,那家的男子们经过商议,就答应了顾县令的请求,择rì行纳聘之礼。 本来纳妾不是什么大事,西若和若兰的兄弟们回去几天之后,就挑了个rì子,把若兰拿轿子装着送进了县衙。谁知道呢,就因为他纳了个妾,结果引出一场大祸来。 原来西若虽然是这若兰的父亲,却不是家中的一家之主,这家中的一家之主原是若兰的母亲菲若。顾县令自作聪明,以为留在城中的家庭都早已因为自己的强制干预建立起父权制度来了,谁知道,那些乡民根本就都是阳奉yīn违,表面听命于官府,骨子里还是女权制度,只是表面做出家家以男子为主的样子来,蒙混蒙混,都盼着顾县令任期早满,被调离当地呢。 这女子的父亲西若,为了贪图顾县令那些聘礼,就和儿子们一起偷偷绑架了女儿,自作主张地送进了县衙。顾县令喝酒误事,竟然在没有调查清楚若兰是否愿意的情况下,与之洞房,把生米给煮成熟饭了。这也真是难怪他,他原本就不懂得当地的方言,洞房之中又不会安排个翻译在场。到底那女的是挣扎反抗,还是半推半就,唉,他喝高了酒还真是说不清,反正可怜的若兰被倒霉的顾县令稀里糊涂借着酒力推倒搞掉了。 他还不知道大祸即将临头呢,第二天,那家女主人菲若得知了这事,她并没有报官,也没有到县衙来哭闹,而是向自己部族的族长林阿珠告了一状,细说了情由。唉,这还了得啊!这事在五龙的非官方舆论圈中立即就炸开了锅了,任凭你顾县令怎么改制怎么胡闹,大家是能将就你就将就你了,总之等你任期一满,调离本县,乡民们的生活就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秩序之中。 现在呢,竟然勾结家中没有地位的几个男子,强行霸占了人家地位尊贵的独女! 原来这若兰的家庭在五龙当地属于一户大族,顾县令觉得是一件小事,可在女族社会中却是一件天大的事,背着族长和那家女主人菲若,他把人家家里的独女若兰给强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