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新疆建省 (第2/2页)
谁去署理陕甘总督一职,所以只好把左宗棠的折子下发到下面的巡抚和总督那里,让他们再议一议,也好有话回绝左宗棠,不过另同治有些恼火的是居然大部分督抚都是赞成左宗棠的,这让同治有些不解,明摆着现在投钱在新疆就是赔本的买卖,不过转念一想,这帮人可能就是想看自己的笑话,那好,既然上下同心,那索性就准了左宗棠的折子,不过钱是一文也没有,因为划到新疆的钱已经够多了,而且还要在新疆那里修一条铁路,这么算下来在这个穷地方投入的钱可以说是够多的了,不过同治也不是什么都没给,同治给了政策,只要是对新疆地方政权好的主张同治是一律采纳,而且给了左宗棠极大的特权,凡事可以先做再报,只要新疆不出乱子,同治就让左宗棠随便的折腾,这可以说是天大的恩典了。 除了左宗棠的奏请外同治还收到了刘锦棠的奏折:里面写到:一、我朝在新疆设立的军府制对地方行政不重视,无治民之官,又无统一的政府,各地王公伯克各行其是,对农牧民大肆盘剥勒索,加剧了清政府与各族人民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一种新的体制以改变新疆的地方行政管理;二、新疆的地理位置和当时面临的形势也需要一种新的行政建制,来增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能力;三、从我朝粉碎阿古柏侵略后的现状看,也迫切需要解决新疆的行政建制问题。 刘锦棠认为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新疆生产的发展,旧的军府制度的弊病逐渐暴露出来,对外,军事力量渐趋衰弱,无力抵御外来侵略,在沙皇俄国、浩罕等对我国西北边疆的侵略中无所作为;对内,造成各地王公伯克势力的膨胀,占据大批土地和农奴,既阻碍着中央政令的推行,又阻碍着生产的发展。他以自己在新疆三年的实地调查,不但指出了在新疆建省的必要性,而且说明了在新疆建省的必然性,并比较切合新疆实际状况地提出了建省的具体实施方案”。建省前,刘锦棠本着“设立行省当从州县办起”的原则,预备首先在南疆设立了道、府、厅、州、县各级统治机构。接着在北疆任命了一批地方官吏。这也只是刘锦棠初步的构想,同治对刘锦棠的折子很是欣赏,因为一个将军能想的这么完备还是很出乎同治的意料的,同治发电报首先肯定了刘锦棠的想法,让其与左宗棠商议一下共同拿出一个具体的办法刘锦棠也是真没让同治失望,下午就拍来了电报,不过电报上写了个方案,是左宗棠与刘锦棠在商议后共同发来的,两人由于争执不下而刘锦棠又是左宗棠的老部下所以只好把左宗棠的方案先发了过来他的意见是新疆设行省,督抚并设;将新疆划为北南两路,北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为总督治所,南路以阿克苏为中心,为巡抚治所,下属厅、州、县近30个。待建省后进行如下的改革:一、整顿吏治,废止伯克制度;二、肃清残敌,加强边界防务;三、安民薄赋,发展农业生产;四、尽地之宜,兴办蚕桑渔牧各业;五、恢复传统工艺,试办现代工矿企业;六、发展商业贸易;七、改革币制税政,增加财政收入;八、整修驿路,增办近代交通邮电事业;九、发展教育卫生事业。
同治收到电文一时大为心动合计着待李海回来后两人在合计一下,这时候小李子在养心殿外向同治启奏到: “皇上,电报房来人禀报:德国回电说李海大人现在没到德国,皇上的电文没法交到李大人手上。” 同治这时候才意识到李海才离开北京不久,这么短时间不可能到达德国看来琉球的事只能自已拿主意了。难得最近需要批阅的折子比较少本以为能放松一下,不料小李子向同治奏到新疆刘锦棠又有加急的电文,同治以为新疆出了什么大事急忙取过电文。 原来电文上是刘锦棠对新疆建省的方案仿照江苏建置大略,添设甘肃巡抚一员,驻乌鲁木齐,仍受陕甘总督节制,管辖哈密以西南北两路各道厅、州、县,并请赏加兵部尚书衔,俾得统辖全疆官兵;设甘肃关外等处地方布政使一员,随巡抚驻扎;旧有镇迪道,援福建、台湾之例赏加按察使衔,令其兼管全疆刑名、驿传事务。本来刘锦棠认为左宗棠的方案过于急迫但碍于左宗棠是老上司又不好驳了他的面子只好把他的意见先发过来,但回家后刘左思右想最后决定把自已的方案也承报皇帝。 同治找来恭亲王和李鸿章仔细比对后都觉得刘锦棠的建省方案较之左宗棠的相关方案要更为切实、可行。经过慎重考虑,朝廷最终批准施行的是刘锦棠的建省方案”,不过同治在发展教育事业这一项上做了改动,把京师大学堂的一部分师资力量抽调到了新疆教授西学,因为只有同治知道,中国的边疆和农村就是在清政府维新后,其教育水平才与内地产生了很大的差距,因此同治得做到一视同仁,让国家的资源尽可能的平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