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章 粮食不够吃,后果很严重 (第2/2页)
奇,但更多的人尤其是工部的人,还是对谢神策的话持质疑的,他们宁愿相信谢神策是借口出去想办法,而不是真的去准备什么所谓的实验。 左侍郎大人眯着眼睛捻着胡须安坐不动,心里想道:要是他拿不出什么有说服力的东西,待会儿出去以后可要找外面的公公们打听一下,就算花点小钱也无所谓,这小子刚才在外面到底干了些什么,可别想不出来办法,随便薅了点东西进来搪塞。 过了一会,左侍郎大人差点就笑出来了。 说什么来着 可别随便薅了点东西来搪塞吧那小子手里拿着的是什么 一把草 还带着泥 这算什么 御花园里随手拔的吧 左侍郎大人的眼皮狠狠的抖动了几下:难道自己有未卜先知的本领 不一会儿,又进来了几名大内侍卫,手中分别拿着木板、水壶等物,有个侍卫还捧了一把土。 晋帝的眉头再次皱了皱眉。 御书房里的诸位大臣们都不明白谢神策的用意。 谢神策说道:“陛下,其实原因很简单。” “大晋西北与西秦绝大部分是以黄河为界的,其中尤以西北为最。西北一地,黄河两岸,与我大晋而言算是贫瘠的,而与西秦而言,又算是比较肥沃的,所以开垦的良田一直很多。” “因为产量,也就是每亩土地所生产的粮食实在太低,而西秦人口又持续增长,我大晋西北军也大行屯田,于是开垦的荒地便越来越多了,于是大片的森林变成了沃野。” “然而因为开垦的方法以及利用的效率问题,许多开垦出来的田地看似肥沃,其实只能用几年,过不久便废弃了,这就造成了大量荒田。” “又因为西北土质的原因,这些沙土一旦没有了庄稼或是草木,随着大雨的冲刷便很容易便会流入河中,而相当一部分就会被河水带到下游。” “上游水流湍急,船行不易,泥沙无法停留,而下游却是平缓的,所以泥沙便会沉积下来,然后,便是诸位大人所说的河患了。” 谢神策一段话说完,有人面露恍然之色,有人仍旧带着疑问。 左侍郎大人嗤笑道:“区区泥沙,能有多少,危言耸听。” 晋帝饶有兴趣的笑了笑。 谢神策扫视了一眼现场,见还是有很多人将信将疑,于是说道:“陛下,诸位大人,请看。” 谢神策让一名侍卫将木板倾斜。 “这便是西北河道。” 接着指了指地面,“这就是下游的河道。” 然后将手中的那颗草放在了倾斜的木板中间,然后让一名侍卫在草上浇水。 水顺着草茎渗入泥土,微黑的沙土顺着木板流了下来,滑下木板后,在地面积了一小堆。不久,留下来的水便清了,再也没有泥水流下来,然后积下来的微黑的泥水也被冲干淡了许多。 “这就是没有荒田,但是有草木植被覆盖的西北。” 然后谢神策让那名手捧泥土的侍卫将泥土放在了倾斜的木板上,照旧做了一遍。 地上很快就积了一大片污泥水。而木板上只剩下很小一部分的泥块了。谢神策指着木板与地面说道:“这便是现在的西北与现在的下游河道。” “原来如此。” 晋帝皱着的剑眉松开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凤之这一番讲解,当真另辟蹊径,发人深省。有你祖父风范,不错不错。” 谢神策拱手道:“陛下谬赞了。” 这下子即便是军方的几名大佬都明白了。 左侍郎大人依旧四平八稳的捻着胡子。 “陛下,即便是如提督大人所说的,是因为粮食不够吃引起的那个......那个泥沙、沉积,但是雨水能带下来的泥沙能有多少呢提督大人这话实在是有些牵强了。” 这边左侍郎大人说过后,有几名官员也若有所思的低下了头。 谢神策笑道:“非也非也,侍郎大人此言实在是大错特错了。敢问侍郎大人,一把泥土中,是沙多还是石多” “沙多。” “一座山中,是沙多还是石多” “石多。” “西北是沙多还是石多” “这个差不多吧。” “水能冲的下来沙还是石” “石、呃,沙” “西北大还是黄河大” “自然是西北大了。” “我问完了。” “嗯,嗯” 左侍郎大人诧异了一下。 然后就听见皇帝大笑着“啪啪”的鼓起了掌。 “凤之好灵敏的头脑啊说得好朕,很高兴” 皇帝说完以后,兵部以及羽林卫的三名大佬率先反应过来,跟着皇帝一起笑了起来。 随后几名大人也反应了过来,最后再是工部的人。 只不过工部的人脸上不怎么好看罢了。 西北那么大,开垦的田地那么多,废弃的荒田那么多,那么流入黄河的泥沙就多了啊。即便开始的时候很少,积少成多也就成了大、麻烦。 谢神策对着晋帝弯腰一礼,笑而不语。 你看,很简单的事情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