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一十八章 寄之于一人 (第2/2页)
是不可小觑的青年才俊。 秦国既然已经能为宋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年轻人,其自身蕴含了多大的能量,已经是可以想xiàng的事情了。 除此之外,宋国的铠甲bīngqì、粮草军需,秦国就未必没有支援。 晋帝明白,秦国只是还未明着参战罢了。 这一晚,晋帝坐在冰冷的大殿中,用了很长时间,想了很多事情,终于确定了一件事。 还是太急了。 门阀牵制了皇权太多,已经阻碍了皇权的正常行使,甚至让皇帝的命令不出中央,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历来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就是对立的。一个强大的中央能够让中央枢纽无碍的运转。而强大的地方与强大的相权,必然阻碍中央的运行。 ——这也是可以肯定的事情。 于是削弱门阀势力,成为了大一统之前必须要做的事情。 削弱门阀世家,晋帝想了很多办法。然而十余年最终都没有结果。 晋帝无路之下,选zé了一个门阀出身的世家子,用他的办法,终于打开了局面。 开武举,设讲武堂,提选百姓小士族子弟为官,以天子门生身份进入军队而分门阀权力。 这是一项极为有效举措,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并未直接体现出来,但晋帝就是肯定,这是有效果的。 ——门阀世家们的反弹,太强烈了。 这就是效果的体现。 后来镇压门阀,晋帝默许缇骑司以血腥手段血洗了许多世家,许以重利才让反弹平复。 再之后,晋帝就发现,自己还是吃亏了。 讲武堂现在已经成了世家分配权力的角斗场,晋帝发现,自第一年后,每年培养出来的人才,其实还是分配到了各个世家门下。 当然,讲武堂的作用,还是一直明显的,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消失。 然而在晋帝看来,这本,治的终究还是不到位。 于是晋帝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 他的继任者,无论是太子还是齐王,都会是一个好皇帝,虽然进取困难,但守成有余。 然而守成是建立在他现在打下的基础上的。如果他田启死了,新皇能够压制三阀么?新皇能够完全统度朝廷,施展才略么? 晋帝心里其实没有把握。 于是晋帝要做些什么。 既然三阀不能在他死后被控制,那么就在他死之前,被彻底抹去吧。 没有了三阀,门阀对皇权的影响,也就大大降低了。 于是晋帝挑动了王家的内乱,随后以钝刀子宰割谢家,最后最后司马弼就反了。 晋帝自认为自己的方法顺序没有任何错误,却偏偏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功亏一篑。 这一篑不要紧,整个大晋,就陷入了举世皆敌的状况。 这究jìng出了什么问题? 晋帝随后想到了一个人。 那个人是关jiàn。 谢衣。 是的,就是谢衣。 谢衣在谢家陷入危机的最开始,就死了。也是在他人生的第二个巅峰期,死了。 关山五十州,统御西北军,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高峰。挽狂澜于既逝,大败大白鱼,这是他人生的第二个高峰。 随后,这位在大晋历史上,稳居前三的名将,突然就逝世了。 他死的时间点太巧了。 谢家刚刚开始被打压,谢衣就死了。 大败秦国才几年,正是励精图治时,谢衣就死了。 段部灭亡,鲜卑二部实力大涨之后,谢衣就死了。 南宋被压制了二十年,国内积怨已达顶峰的时候,谢衣就死了。 晋国连年战争,正是国力恢复喘息之际,谢衣就死了。 于是,于是先前被压下来的一切因素,就变成了如今点亮大晋四面八方最原始的星火。 晋帝在无人的大殿笑了笑。空寂的大殿回响着晋帝有些沙哑的笑声,格外的渗人。 这真是讽刺。 一国的危亡,居然寄托在了一个人的身上。 尤其是那个人,还不是自己的情况下。 晋帝不能接受。 “朕的江山,怎么可能因为你一个人,就逆转成败哼,朕的江山,必然是朕一人之天xià” 凌晨时分,晋帝走出了供奉历代皇帝的家祠,洗漱完毕,便准备上朝。 ****** 正隆十一年的夏末,经过两个多月的忙碌,在太行山的谢神策,已经将山寨建城了一个可以容纳数千人的城寨,而随着规划的不断完善,这个容量,还将继续扩大、 与此同时,通过霸王花等人的努力,谢神策手下的人手,已经涨到三千人了。 这个增长速度固然可喜,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