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仅一位_第四百六十二章 混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二章 混战 (第4/4页)

的名义,大集兵马,准备讨伐高欢。谁知元修虽有雄心壮志,却没有多大才干,当高欢的军队打过来时,他手下的兵竟然毫无斗志,一哄而散。无奈之下,元修只得西奔长安,投靠另一军阀宇文泰去了。第五位造反皇帝是打算挖地道杀死丞相的孝静帝。高欢再次打下洛阳后,又立十一岁的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高欢立元善见为帝之后,对这个皇帝倒是恭恭敬敬的。这样,魏静帝算是过了十几年平安日子,并出落得一表人才,文武双全。高欢死后,他的儿子高澄当上了大丞相、大将军,魏静帝的日子开始难过了。有一次,魏静帝在郊外打猎,马稍稍骑得快了一点,监视的人马上就在后面叫道:“不要骑得那么快,大将军要生气的。”还有一次,魏静帝与高澄饮酒时,自称为朕。见此情况,高澄不仅张口打骂,而且令人狠狠打了他三拳。魏静帝受不了这种侮辱,就和一批大臣商量,要想办法除掉高澄。这批人想了半天,想出一个绝代妙计,就是从皇宫中挖一条通往高澄的府邸和高澄的g下的地道,然后派人钻进去杀掉高澄于是,魏静帝就派人动手开挖地道。起先倒还顺利,谁知挖到宫门口时,却被守门人听见了地下的响声。这一来,秘密泄1ù,高澄马上带兵直闯皇宫,责骂魏静帝为什么要造反?魏静帝正sè道:“自古以来,只听说臣反君,没听说君反臣的。你自己想造反,又何必说我我杀你则国家安宁,不杀你则终有一天要被你杀的。你要杀我,就杀吧”但高澄并没杀他,只杀了几个为他出谋划策的人就了了此事。可怜的魏静帝造反不成,从此更成了傀儡皇帝。

    这皇帝都造反,更别说那些想当皇帝的人,于是造反才能当皇帝,已经是很多不是皇帝想当皇帝人最好选择

    而面对这些想当皇帝又要造反的人,朝廷的对待方式都比较统斩草除根

    靳荣跟着朱高煦造反,朝廷自然不可能容得下他,他死是必要的,而他的那些家人同样逃脱不了干系。

    整个济南也就这样被控制了下来

    另外一方面,侯泰奉命带着朱瞻基的信直奔乐安

    其实他一点都不想来,现在乐安是什么,那就是狼东虎xue,说不定这来了之后连命都要丢在这里再说这朱高煦喜怒无常,谁知道会不会因为自己一句话没有说对就砍了自己,或者因为这信而迁怒自己

    这越靠近乐安,这越不得轻松,可是这要是不去,自己还是要被杀头,反正这前面是老虎,后面是狼,自己怎么都跑不掉

    这个时候济南刚刚被占领,消息并没有传到朱高煦的耳朵里面,听到这朝廷居然派出了使节来,朱高煦也很大方,于是接见了他,让他进来

    这接见的地方还是在汉王府,虽说已经造反,不过朱高煦想的是自己成功了,这皇宫自然就是自己的,所以当然也没有必要改自己王府的名字,不过现在的王府可是布满了重兵

    平时在皇宫里面,这样的样式侯泰已经见识多了,可是今天在了别人的地方见到这么多的兵马还这心里还是毛,心翼翼的走着,这脸也不敢乱看,唯一就是腰板要是tǐng得笔直,来的时候也有人给他说了,这次你可是皇上派去的使臣,是去兴师问罪的,而不是去求和的,必须得表现出朝廷的气概来

    如此一来,侯泰也只有硬撑着。

    进了这王府的大厅,抬头一看,上面坐着朱高煦,而现在的朱高煦身穿龙袍,一副天子的模样,这也让侯泰吃了一惊

    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侯泰朗声道:“参见王爷”

    “大胆这是皇上”

    范衷大声的训斥道

    侯泰跪在地上,面不改sè,道:“王爷就是王爷,天下皇上只有一个,现在正在京城”

    范衷正要训斥,却被朱高煦示意停下,然后他则问道:“你如此说,难道就不怕我杀了你?”

    “怕”

    侯泰立即道

    “那你为什么还说?”

    “因为王爷是朝廷王爷,下官是朝廷的官”

    说出这话,侯泰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上面,生怕这朱高煦一怒就砍了自己脑袋

    不过朱高煦却一笑,道:“不错,还是有些胆sè,看样子朱瞻基让你来还是选对了你人,你也不用担心,朕是不会杀你的,说话,我那个好侄儿让你来做什么?”

    这朱高煦自称朕已经是大逆不道,更何况对于朱瞻基更是丝毫的不敬,这反意自然已经是昭然若示。

    侯泰却也不敢训斥他,于是拿出了朱瞻基写的信,双手捧着递了上去,这道:“这是皇上让下官给王爷的信,还请王爷查看”

    立即有人结果了信,交到了朱高煦的手里,朱高煦看了看之后,刷的一下把信撕得粉碎,大声道:”永乐年间,成祖在世的时候,听了朝廷里面的一些人的谗言,说我拥有护卫,要造反,要自立为王,于是成祖削去了我的护卫,把我配到了乐安来,想到当初跟着他,带兵南征北讨,夺下了大明的江山,又跟着他七次北征,让méng古人从此不敢犯我边境,扰我百姓,本王完全可以说,为了这大明本王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是带头来呢,居然被一帮馋臣陷害,只能屈居这的乐安,本王岂能心服口服?“

    “仁宗登基之后,大家都说他为人厚道,实际上则是jian诈而已,就用一些金银丝帛来糊弄本王,本王难道缺这些东西,简直就是胡扯,好了,我也不给你多说,回去之后你就告诉朱瞻基,要立即抓捕jian臣夏元吉等人,然后在慢慢商议我的要求,不然的话,我就带着兵士,清君侧”

    清君侧,意思就是清除君王身边的亲信,坏人,这话出自:“此逐君侧指恶人”,唐代的李商隐在诗句里面也写到:古又清君侧,今非乏老成。”也写到:如jian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

    在历史上,第一次的著名的清君侧是在西汉初年,汉景帝年间。御史大夫晁错向皇帝上疏,建议削藩,为汉景帝所采纳。而当时的各藩国中,以吴、楚的实力最强,吴王刘濞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纠集了包括楚国在内的七个藩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了平息叛乱,只好将晁错杀掉,但叛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第二次著名的清君侧事件这明朝人都知道,是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他年轻的孙子朱允炆即位,史称他为建文帝。建文帝接受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等的削藩建议,着手进行削藩。而盘踞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对此极为不满,他打着“诛齐黄,清君侧”的旗号攻入南京,自立为帝,年号永乐,即明成祖。

    于是,清君侧已经成了造反最堂而皇之的理由

    现在的朱高煦也打算和自己父亲一样,用这个理由来作为自己造反的理由,原因是朱瞻基身边太多的坏人,为了大明的江山着想,所以必须清理皇帝身边的坏人才可以,而那些当初让自己失去太子争夺之位,被配到这乐安来的人,则是第一的目标,其中也就包括夏元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