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军阀_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灾来临之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灾来临之前 (第2/2页)

大为不满,不骗人现在就在骗人了

    还有工厂,这是我们的命之根本,不许有一点损失王恒岳在那想了一会:从现在开始,一切工作重点都要朝抗灾方面运转

    是

    部下一齐应了,蒋里有些担心地道:恒帅,天灾之中有两项必须得到解决,一个是粮食,还有一个,水灾旱灾之后多有瘟疫生,这点不可不提前做好准备。

    王恒岳点了点头:我已经派人大量采购粮食药〗品了。参谋长,天灾我们没有任何办法,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损失降到最低了。

    蒋里轻轻叹了口气:军队尚好,苦的只怕是老姓了

    王恒岳默默点了点头

    川南镇守使王恒岳夜观天象,四川未来几月必是暴雨连绵,尔后形成水灾

    读报员在那拿着荣县日报念道:凡我辖区民众,必先预先设防,抗击水灾,以图自救。镇守使署征集民间能人,若有献策抗洪抢险良方者,必有重赏

    听众一片惊呼,半信半疑。

    镇守使还会看天象吗

    当然,当年诸葛丞相可不也会镇守使怕是天上星宿下凡知道天象有什么奇怪的

    一片议论纷纷不过这个时候的民众,还并没有把水灾当成太大的一回事

    恒帅,有个姓陈的老汛来了,他说他略知一些抗洪办法。

    哦快请,不,我亲自出去接。王恒岳急忙整了一下军装,亲自走了出去,把那个陈老汉迎了进来。

    老人家,快请坐。王恒岳恭恭敬敬地道。

    不敢,不敢。陈老汉长那么大都没有见过王恒岳这样大的官,有些慌张。

    王恒岳急忙安慰几句:老人家,你有擒洪的办法吗

    也谈不上办法,只是我祖上做过几任治水的小官,也略传下来一些办法。陈老汉见王恒岳非常客气,也放下了心,打开了话匣子说道:一是用水则碑。从宜昌到重庆段有枯水题刻群十一处,分左右水则碑。水位标记左水则碑记录历年最高水位,右水则碑则记录一年中各旬各月的最高水位。按规定水位在一划上下时,无论高田低田都不会受灾:超过二划,极低田地受灾:超过三划,低田受灾,超过七划,极高的田地也会受灾。

    还有呢王恒岳听的非常仔细。

    陈老汉清了清嗓子:其二,测水法即以测土方之法,移而测水。具体做法是先在一个闹口,量好其深阔尺寸,计算一秒能流过多少水,再算出一昼夜流出多少水这就可以得出水流量了,大人,这样算法一丝一毫也都不会出错。

    王恒岳心中大是惊叹,古人居然居然精妙的测量办法又继续听陈老汉说道:然后就是水报,水报和兵报,同样都是紧要的加急快报,这种汛情传递其紧急程比兵报更加快捷。在长江上游到下游的堤岸都备上报汛的塘马当上游地区降暴雨河水陡涨时遂将水警书于黄绢遣人急送下游,快马迅驰,通知下游加固堤防疏散人口。这种水报属接力式站站相传,沿河县份皆要好备良马同时还备视力佳者登高观测,一俟水报马到,即通知马夫接应,逐县传到下游为止。而且塘马也有极大讲究在内。

    请赐教王恒岳认真地说道。

    陈老汉很快接口回道:塘马一昼夜必须能够迅奔五里以上,要比洪水还要快

    比洪水还要快王恒岳怔了一下。

    不错,这是从明朝就开始的死规定陈老汉点了点头:而且,传水报的马在危急时踩死人可以不偿命。最后就是羊报,也和兵报同样紧要,不,紧急程比兵报更危急。根据历史上洪水水位情况刻有道痕,如水位超刻痕一寸,预示下游某段水位起码涨一丈。

    当测得险情时羊报。便迅速带着干粮和水签。,坐上羊舟用绳索把自己固定好,随流漂下,沿水路每隔一段就投掷水签通知。下游各段的防汛守卒通常在缓流处接应水签通知,并根据水签提供的水险程,迅速做好抗洪抢险救灾等各项准备工作。

    羊舟,很独特,宅用大羊皮晒干缝合而成,浸以青麻油,使之密不透水,充气后可浮水面上不易下沉,颇似皮筏。不志

    说到这,陈老汉的神情有些暗淡:羊报的工作十分重要,但是也十分危险。往往羊报被抢救上岸后,有的早已饿死撞死或溺死,幸存者可谓九死一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