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相_第九十七章 风浪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七章 风浪起 (第3/3页)

伶工乐人们不入流的东西,读书士子沉迷于此便是自甘堕落之后,相继就这一问题发声的人越来越多,发声人在诗坛与政坛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诗坛耆宿们附和苏味道,皇城里有人应和苏味道,譬如前面夸赞过崔湜的秘书监监正郑子仪,譬如执掌国子监的卢祭酒。到最后,就连那些一辈子也没写过一首诗的顶级权贵们都开始就这个他们本来不会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言论了。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字:批,痛批!且越批越狠,话越说越重,也越来越出格。

    虽然这些批评里并没有直接点名,但当世写词的人本就极少,正规士人出身的几乎一个都没有。方今以曲子词扬名的就仅有唐松一人,如此情况下,又何须点名。

    耳听外边的议论中转述出国子监卢祭酒说以文观人,文如其人,读书士子沉迷于曲子词不仅是辱没士林,更是才不堪大用,似这等人断不能入朝堂以免败坏政风的话后,贺知章再次长叹了一口气。

    “大人当rì真不该填了这些曲子词出来,以致今rì遭人如此诟病”这句说完,贺知章蓦然眼神一亮道:“以大人之才,何不再作几首好诗出来,压一压这股邪风”

    “便是作再多好诗,也抹不掉这段曲子词的经历吧”

    贺知章闻言,神情一黯。是啊,只要这段曲子词的经历在,便是写出再多的好诗又有何用?

    见他如此,唐松淡淡一笑,“我且问你,那几首曲子词究竟如何?”

    “确乎是好”

    “我再问你,那几首曲子词早在去岁就已广为流传,为何当时无人批驳,现在却如此群情汹汹?”

    “大人的意思是……”

    唐松没说什么,只是迎着贺知章的眼神点了点头。

    “某原以为苏侍郎挑起这个话题只是一己之私,却没想到……”

    闻言,唐松哈哈一笑,“无心插柳啊,今岁前后两次科举中某得罪人的太多了些”

    “是了,那秘书监监正郑子仪乃是荥阳郑氏出身。国子监卢祭酒则是范阳卢出身,恰与博陵崔是同气连枝”言说至此,贺知章再次啧啧叹息起来,“这下子他们可是抓住大人的痛脚了”

    “诗与词不过都是文字的组合罢了,何以词就不如诗?”

    “这当然不同”贺知章随口说了一句后,才觉出不对,歉意的笑了笑后才接着道:“曲子词文辞虽美,然来来去去都是在男女私情上打转,甚或还多好写闺阁风月之事,境界如此之低,如何能与诗相提并论?”

    词在发展前期,乃至于到北宋时的地位也长期不高,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境界太低。贺知章此言并不错,唐松心中也清楚,是以听了他这话之后,但只点点头也就没再多问。

    倒是贺知章复又旧话重提,言说自前朝以来越是在诗坛享有大名者在仕途就走的越顺越高,这文坛地位与仕途中的地位其实紧密相关,一并举了虞世南与上官仪两位太宗及高宗朝的宰相为例证。随后又难免担忧唐松如今遭人如此贬抑,将来仕宦途中必然会吃亏甚多。

    “无妨,此事自有办法”

    听唐松这话,贺知章愁眉苦脸的抬起头来,“能有什么办法?总不能将那些曲子词再收回来吧?”

    唐松扬手间将樽中如血一般的河东葡萄酿一饮而尽,随即站起身来,“天sè也不早了,走吧”

    第二天,贺知章正式履任。坐在正堂书几后发呆的唐松见他来了,起身道:“今rì你也不用做什么事,也无须守在这里,且到皇城中随意走走看看,探听探听朝中的动向来即来报我”

    “是”一脸疑惑的贺知章转身走了。

    唐松心下其实一直挂念着昨rì弹劾诸武,并请迎回庐陵王的那几本奏章。当时他可是亲眼目睹武则天对此非常生气,并立即召回了在白马寺思过的武承嗣。

    这么大的事情断然不会没有后续,无奈他如今在皇城中太不受欢迎,又没有耳目,就是想打听也打听不出什么东西。但贺知章就不一样了,此人不像他这么惹眼,xìng格又很四海容易交朋友,加之在皇城里还有一些同年,即便打听不到太重要的消息,一般的情况总还是能问出一些的。

    放走贺知章,唐松便重又陷入了发呆般的沉思中。控制世家门阀,这么大一篇文章,却从何处入手才好啊!

    贺知章这一去就是大半天时间,直到下午皇城快要散衙时才回来,不过他毕竟没有瞎晃,终究是带回来了一些有用的消息。

    除了那几本奏章之外,这两天来陆续有大臣进言此事,弹劾武攸宜、尤其是武三思的人越来越多,众口一辞要求召回梁王,彻查三阳宫督建之事。

    在这一过程中,武则天只是听着看着,没有任何表态。

    “文昌左相可还朝了?”

    “回来了”

    “他可有什么举动?”

    “没听说”

    唐松站起身在公事房中走了两圈儿后复又问道:“当前弹劾诸武的人中,以谁地位最高?”

    贺知章闻言,略想了想后道:“刑部张孟将大人,御史台桓士则大人”

    孟将是张柬之的字,贺知章口中的张孟将其实就是张柬之。至于桓士则指的是御史大夫桓彦范。

    一听此言,唐松沉吟良久后摇头一声叹息。

    这些人真是不好说,自己都能看出危险的事难倒他们这久经宦海历练的人会看不出来?

    武则天虽然没就此事表态,但急召武承嗣还京这样的事情都做出来了,如此明显的信号岂非就是最好的表态,难倒他们也看不出来?

    这一回,朝局真是要大动荡了。

    果不其然,仅仅隔了一晚,第二天上午贺知章就打听回了一个震动整个朝堂的消息。

    就在今天早朝中,政事堂二号人物狄仁杰出班奏请圣神皇帝清查武攸宜强占民宅事、三阳宫督建事。

    狄仁杰一出,桓彦范、张柬之随即跟上附奏,其他附和者不下十人之多。

    对此,武则天回以“再议”既没有同意狄仁杰等人的奏请,也不曾斥责。

    此事一出,朝堂内气氛紧绷,皇城内风声鹤唳。

    唐松沉思世家门阀的事情之余,紧密关注事态发展动向,仅仅五rì之后,又一个更大的消息震爆朝野。

    狄仁杰谋反!张柬之,桓彦范等是为同谋,此八人已被来俊臣拘拿入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