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章 太平来访 (第2/2页)
表情后也就面sè如常的安坐下来,船娘解了缆绳,笑问尊客yù往何处。一并报了几处游览的路径。 听到“寒山寺”三字时,唐松当即便道:“就是这里” 那船娘看了看天sè,浅笑着软语道:“这辰光若是去了寒山寺,只怕晚上便回不得了,若是夜泊,尊客可无碍?” “夜泊最好”唐松轻挥袍袖“速去,速去”如此随意的唐松是太平从未见过的,也是她收集的那些资料中所没有的。看着随行的护卫上了另一艘乌篷船后,太平也就没多言什么,任唐松拿了主意。 寒山寺来回路远,再看两位客人的气度,这实是一桩难得的好生意,船娘自然欢喜。向船后招呼了一声后,便有浆声轻响,乌篷船带着圈圈涟漪向前行奔。 坐着悠悠的乌篷船上,看着两边柳sè红楼、斜街曲桥的美景,间或伸手下去掬一掬河中碧水,其间又有船娘呈来的chūn竹酒可为助兴,这滋味真是怎一个闲适惬意。 经阅门出苏州城,一路游玩,恰在向晚时分,乌篷船到了寒山寺下,泊在一处停有五六艘客船的小河港中。 船至寒山寺下,唐松却没有要上山访寺的意思,那船娘以为他二人是觉着此时太晚也就没在意,停好船后重整酒菜,且取来琵琶歌唱助兴,唱的恰是出自的:东城渐觉风光好,毅皱bō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chūn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huā间留晚照。 美酒美人,琵琶轻歌,一曲听罢唐松整个人都似融进了chūnrì江南的无边美景之中,边侧身向外掬着水边懒洋洋道:“世人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浮生苦短,得享受时就该得意尽欢,又何必要争来斗去,奔走不歇,却将人生弄得个本末倒置”太平眼神一亮,看去时唐松只是侧身向她,实难判断他这句是别有所指还是真的无心感慨。这时却听那刚收了琵琶的船娘笑着道:“这位小官人说的清爽,人生苦短又何必要争来争去?”
唐松回过身看责太平清淡一笑。 正是这一眼让太平确定下来,唐松刚才那番话分明就是暗指她的。 只是今天的心情实在是好,周围的景sè也实在太美,太平心下也不愿坏了这一切,遂只是清冷而笑“不奔不走,不争不斗何得尽欢?譬如这位周大娘子,单是头上戴的这支簪子便不下三十贯钱,能戴的起这样的簪子也算小有身家,能在家享福尽欢了,又何必甘为船娘rìrì奔走河上。说清爽话谁不会?做到的又有几人?”“这位尊客好眼力”船娘苦笑了一声后倒是叙起了自己的身世,她倒也不避讳,直言自己乃是青楼出身,当年也是做过镇楼大娘子的,二十年前与一年轻公子定情赎身,可惜欢聚太短,仅仅数月之后,那公子便要动身北赴长安,行前两人依依不舍,约定至多两年必回,届时依旧在那柳荫下的板桥相会,从此永无分离。 然而那年轻公子这一去就是二十年,至今仍不曾回来“二十年来城中颇有变动,我住的也不是旧时地方,他若回来必定是寻不到了,但那板桥却依然是旧时模样,只要他回来必定就能见到”二十年的时间太久,船娘再说起此事时已是语调平淡,但其间的执着深情却让人思之惊心,听完,唐松收了脸上的笑意起身向周大娘子拱手行了一礼。 船娘见状忙不迭的还礼“当不起,1小官人使不得”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唐松幽幽一叹“单凭周大娘子这一份坚守,便是什么礼都尽受得起了” 太平也为船娘的故事与执着而sè动,眉宇中神情渺远,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唐松问了那情郎的名字后极陌生,断不是他认识的人,遂就没再多说什么引人伤怀的话,只是在心底记住了这个名字。其时天sè渐晚,船娘告退了去准备晚饭,一时前舱里变得非常安静。 安静了好一会儿后,太平转过身来似笑非笑的看着唐松“刚才你向那船娘行礼时一脸与我心有戚戚焉的神情,莫非你也有那远方等待之人?” 唐松从远处青山上收回目光,迎着太平的眼神诚恳声道:“我知道你来寻我是为了什么。公主已是富贵之极,何不弃了争斗之心尊享人生之乐?”这句话含含糊糊的似是刺中了太平心中从不曾对任何人显lù过的野望,悠游山水中慵懒的眼神陡然凌厉起来,紧紧的盯住了唐松,想要看透他是否真的知道了自己现在最不愿让人知道的心思。 见她如此,唐松心底自嘲的一笑,想的太简单了,若是太平那么好劝,她也就不是太平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