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武十方_第三十章:读书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读书楼 (第2/2页)

向何处。

    周小鹏表面上嬉笑寻常,骨子里却不怎么愿意和人群相随,走了数步便刻意与人流分开,一个人安静地在巷道里行走,月圆罩在头顶,把巷道旁的平檐映成整齐的黑印,刚好压住他的右边肩膀,感觉有些沉重。

    就这般安静走着,不知走了多久终于走出了巷道,眼前骤然一片明亮开阔,多出极新鲜的风景,周小鹏将被风吹起的头巾掀至颈后,看着面前这一大片湿地林泽,看着郁郁葱葱的水松青竹,才知道原来学院深处竟还有这样一番胜景。

    水泽里生着绵延不尽的芦苇,此时没有肃杀秋风将其染黄洗白,笔挺的腰身在清风里青葱水嫩招展,看上去就像是密集的玉米杆田,微燥的风从泽畔的林间穿过,再被这些带着水气的青杆一滤,复又变得清凉宜人起来。周小鹏在湿地旁的石径上走着,看看水中阴影里的鱼,听听身旁林子里不知名昆虫的鸣叫,心中那根崩紧了的弦,仿佛被泽气滋润,被林荫轻揉,渐渐地松驰柔软,偶尔有同学擦肩而过,便礼貌点头致意,却并不加快脚步。

    脚下的石板未经琢磨,上面坑突不平刚好可以防滑,从书舍巷道里铺出,顺着湿地绕了一圈,然后伸入林间,大约数千块石块密密砌成平道,组成了一条极长的石径,最末处抵达山脚青林间的一幢三层旧木楼前。

    这幢三层木楼外表寻常普通,没有什么华彩重妆,也没有什么飞檐勾角,只是简简单单地依山而起,但那些用了清漆的木料应该不是凡物,看着风雨经年留下的痕迹,不知在这东院深处静立多少年,却是没有任何细节透出衰败痕迹。

    周小鹏仰头看着木楼上方那块写着读书楼三字的横匾,忍不住想道,这东学院里的教习们会不会太懒了些,一个藏书楼就因为旧些便叫做读书楼?

    我知道你们很好奇,为什么这幢楼叫做读书楼,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幢楼负责替书院收藏书籍,而书之一物,只是用来记载我们的思想,思想这种东西,一旦跃出脑海用文字记于纸上,便不再新鲜,只是读物,所以任何书都是读物书,所以,读书读书,就是这个理。

    楼下已经围着很多人,紧闭的木门前,一位中年书院教习正在微笑向诸生讲解读书楼这个名字的由来。

    “你们如今已是学院一员,所以要记住,在我们书院从来没有敬惜字纸的说法,也没有什么书籍贡在案上叩首的规矩,书便是书,它只是工具,绝不神圣,只有我们的思想才是神圣的,为了让你们记住这一点,所以这楼被叫做读书楼。”

    诸生点头受教,但并不见得都明白这两段简单话语里隐藏着的意思,周小鹏隐隐明白了一些,却不知道自己的理解是否完全正确。

    读书楼木门缓缓开启,里面一片清幽,仿佛是一道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没有溅起经年灰尘,没有蛛网拖连,却给人一种时间带来的沧桑压迫感,楼外诸生略一沉默,整理衣着,敛神静气,迈步过槛走了进去。

    楼内比从楼外看来要大很多,宽阔的空间里整齐排列着不知多少简易书架,书架按照六科和年代分类排列,上面陈列着你能想到的所有书籍,高低不一新旧不一依偎在一处,就像无数年间的无数先贤名士,正调皮并肩注视着你。

    “虽然比现代化的图书馆的管理要差些,可是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厉害了。”周小鹏感概道。

    诸生入了楼内便迅速散开,迳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周小鹏一个人在书架间行走,时不时抽出一本书籍看看,然后发现书楼临窗处搁着书案,案上有笔墨纸砚。

    在帝国书区找到一本王行龙的楷贴,周小鹏抽出来一面研读一面随意行走,渐渐身旁变得越来越安静,他抬起头来,只见一道干净的楼梯出现在眼前。

    周小鹏把那本王行龙楷贴搁在柱旁的书篓里,拎前襟拾阶而上,读书楼二楼比下面更加安静,但书架和藏书却要少很多,相对而言视野也变得开阔了些,他走上楼来,才发现楼上已经有好些人,他们各自在书架前挑着藏书阅读,有的人满脸傻笑,有的人嘴里念念有辞,显见都很兴奋。

    周小鹏走进学院读书楼,顺着楼梯再上层楼,看见这些密密麻麻的书籍,想起在地球上的大学生活,又想起了亲人和父母,眼眶都热了起来,湿了起来。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