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_第111章 还有没有王法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1章 还有没有王法了 (第3/3页)

不要?整个咸阳城都知道了,华阳太后会不知道?是赵太后的权力大还是更长一辈的华阳太后的权力大?既然华阳太后的权力最大,她为什么不未雨绸缪早早把这事解决了?非要闹到最后兵戎相见,母子反目,兄弟自相残杀?最终这事好了谁?谁从中获利最大?

    至于8不韦与赵太后偷情一事,更是不靠谱。吕不韦是什么人?他找死啊?他一个雄心勃勃谋略过人的奇才,会留下这个致命的把柄?再说了,吕不韦都倒台了,大秦王族还有必要自爆家丑,把这事大肆宣扬。搞得沸沸扬扬天下皆知?为了给罢免吕不韦找个理由,不惜赔上大秦王族的脸面和威严,有这样愚蠢的大王和王族吗?

    仔细想想,不难现这都是楚系的手段。楚系最后大获全胜,当然要在威名显赫的吕不韦身上泼几盆脏水,否则何以自圆其说?这一盆脏水泼下去,吕不韦还不是最倒霉的,最倒霉的是大秦王族,脸面丢了。威严丢了,连尊严都没了。

    大秦王族成了天下人的笑料,但相比起来,后人更无耻,直接诬蔑秦王政是吕不韦的私生子。这简直是笑谈,但后世人却给这些阴谋家欺骗了两千多年。任何一个王族都有一套严格的保证血统的章法,秦王政的血统绝对没有问题。私生子一说纯粹是无稽之谈,由此可见历史史料上充满了谎言。

    大王忍无可忍了,不得不反击;大秦王族更是愤怒到了极致,但他们拿什么反击?楚系把王族中仇恨他们的公子给杀得差不多了,老秦人也给他们杀得差不多了,而且在他们的蓄意挑拔中,王族和老秦人反目成仇,连联手的可能性都没有。这种情况下,若想推翻楚系,难于登天。但这事又不能不做,即使失败了也要做。有一丝一毫的机会都要争取。

    好在老天长眼,历代先王保结,楚系在河北大战中遭遇了一次空前重创,楚系在最鼎盛时期的一次豪赌失败了。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屋漏偏逢连夜雨,宝鼎又横空出世,在晋阳搞出了一个私盐大案,如今他更是疯狂,利用抓到楚系痛脚的机会,炮制了一个谋反大案。

    你楚系可以搞阴谋诡计,我王族当然也可以搞,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看这次谁是最后的赢家。

    楚系遭到了前后夹击,战场上的失败再加上家中纨裤子弟的腐败,他们终于拱手送给了对手一个反击的机会。

    赢豹太激动了,太用力了,大手拍打在宝鼎的背上“啪啪”作响。好在宝鼎对痛觉比较迟钝,否则就要惨叫出声了。

    “这才刚刚开始。”赢豹松开宝鼎,亲热地把他搂在怀里,挥舞着手臂说道,“你开了一个好头小但事情远比你想像的复杂,咸阳的事太难办了。”

    “我知道。”宝鼎笑道,“我有准备,但我一定要回咸阳。”

    “晋阳的事、鸿山的事都在我们控制之中,替你脱罪很容易,但安邑的卓”赢豹低头看看宝鼎,心里实在喜欢,忍不住伸手抓他的脸。用力摇了几下,“玉不琢,不成器。你是我们赢家的老虎,既然老虎下山了,吃人了,难免也有被人追杀的时候。你就权当吃饱了,跑跑路,免得撑着了,把肚子撑坏了。”

    宝鼎忍俊不禁,“噗嗤”笑了出来。

    自己在安邑盐池大打出手,血腥残暴,目无法纪,咸阳无论如何都要予以惩戒。大秦律法的威严还是要维护的嘛,样子总是要做做的嘛。否则岂不给人诟病抓到把柄?

    “回到咸阳后,有没有落脚的的方?”赢豹问道。

    “大王把我家的老府还给我了。”

    “老府?”赢豹浓眉微掀。咧嘴就笑了,“大王这是欺负你啊。你家老府现在有主人,你知道吗?”

    “有点麻烦。”宝鼎颌说道。

    “何止是有点麻烦。”赢豹大笑,“宝鼎,现在你想拿回那座老府。根本不可能。”

    “那是我的家。”宝鼎的笑容渐渐消散了。

    “那是你的家,你过去的家。”赢豹笑道,“但现在是公子襄的家。知道公子襄是谁吗?他是大王的亲叔叔,第十四叔,他的夫人就是苏湛的jiejie,华阳大姐的女儿。”

    宝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怪不得赢豹说,自己拿不回老府了。就自己与苏家的仇怨来说,这老府的确拿不回来了。华阳大姐丢不起这个人啦,就算公子襄想让。华阳大姐也不会同意,她会直接干涉。

    “公子襄是大上造爵,官拜主爵中尉。”赢豹笑得更欢了,好像宝鼎拿不回老府他很开心似的,“知道主爵中尉是干什么的吗?”

    宝鼎摇摇头。

    “你想升爵吗?就找他。”赢豹笑道,“公子襄负责赐爵一事,手上的权力极大。”说到这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宝鼎一眼,“我听说这些年你家老府的门槛都已经换了好几次了。都给上门买爵的人踩平了。”宝鼎心领神会,微笑点头,“谢谢伯父提醒。”

    “今天伯父高兴,赏你一座园子。免得回咸阳后流落街头,丢了我老赢家的脸。”赢豹再度拍了拍宝鼎的肩膀,“我走了。”

    “谢谢伯父。”宝鼎急忙躬身感谢。

    “哈哈”赢豹仰大笑。一边大步流星向堂外走去,一边挥手说道,“宝鼎,我们咸阳见。”

    注释:

    主爵中尉:大秦国为具体实施传统的赐爵制度,设主爵中尉一职,专门职掌其赐爵的有关事务。银印青绶。秩俸中二千石,位列上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