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贼_11 燕王朝奏请安丰,察罕夜使通浙西(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1 燕王朝奏请安丰,察罕夜使通浙西(下) (第3/3页)

么来信?是何内容?

    &小人族弟信上说,听闻老爷提师东进,亲驰济宁,有一计想献给老爷。

    &有一计想献给老夫?察罕有点奇怪,如果有良计妙策,为何不献给张士诚?

    封帖木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主动解释说道:&张太尉为人虽善,但也正是因为他太善,所以左右多jianian佞小人,堵塞言路。徐、宿失陷的消息传到松江后,小人族弟便一直想将此计献给太尉,惜乎受人谗言迷惑,太尉未能接受。

    察罕帖木儿来了兴趣,问道:&敢问是何妙计?

    &今红贼猖獗,如果想治之,最上策莫过夹击。故此,小人族弟以为,若想尽快地消灭燕贼,最好请老爷遣一使,轻骑入浙,与张太尉达成盟约,联手与敌。老爷自西而东,太尉由南而北,以老爷之威名,用浙西之虎狼,即使邓贼喧嚣,如何抵之?料其必难以招架,定能一鼓擒之!

    王保保听了半天,这时接口说道:&你族弟此计虽然不错,但也正如你所说,张士诚不是不肯接受么?请我父帅遣一使入浙西,又有何用?

    &太尉不肯接受的原因,是因为惧怕老爷。

    察罕帖木儿一笑,点了点封帖木,说道:&惧怕老夫?老夫有何令人恐惧之处?话虽如此说,他其实也清楚,张士诚不外乎害怕&请佛容易送佛难,如果与察罕联手,这淮泗一带还能保得住么?淮泗如果尽失,松江府就没有了遮掩,不管是察罕也好、抑或邓舍也罢,都可长驱直入。

    封帖木吞吞吐吐,没有胆量将这层关系说透,含糊带过,继续说道:&太尉惧怕老爷,或许是因为有他自己的想法,不足为外人道也,草民不敢妄意猜测。但是,就以草民族弟看来,如果老爷肯放下身段,以大局为重,主动与张太尉订下盟约,再加上他於内配合,也许便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把太尉的主意改变。而只要老爷与太尉联手,邓贼不足为惧!

    察罕帖木儿问李惟馨,说道:&先生何意?

    &此古战国纵横之术。

    &可行否?

    &可以一试。

    王保保却不乐意了,奋身立起,大声说道:&父帅名震天下。自红巾乱起,官兵溃败,贼势最盛时,南北皆赤,乃至大都告危!而朝廷所以至今尚能保半壁江山者,全赖父帅浴血奋战、力挽狂澜。张士诚,本盐徒,今虽降我,心怀二志。,父帅岂能放下身段,与此种人主动盟约?

    封帖木不知道王保保是谁,察罕帖木儿一直没给他介绍。此时听王保保慷慨言,偷眼观瞧,只见此人剑眉星目、仪表不凡,心中赞道:&真一位少年英雄。但是,对王保保的言论却不以为然。不过,他心知此人既能坐在帐内,必为察罕的亲信心腹,不敢直言驳斥,唯唯而已。

    察罕帖木儿伸出手指,轻扣胡床扶手,沉吟片刻,说道:&保保,你且先坐。,古人云:谋大事不拘小节。谋大事尚且如此,况尽忠皇室呢?问封帖木,说道,&若老夫果派使者南下,你族弟可有几分把握促成此事?

    &十分不敢说,五六分总是有的。

    &五六分把握?父帅主动去与士诚盟约已是放下身段,若是反而再被士诚拒绝,岂不自讨其辱?一旦消息传出,再要教邓贼知晓,红贼之势必更喧嚣!,父帅,此事万万不可。

    &依你之见,可有良策能够迅破贼?

    &这,。父帅娴熟兵法,我军骁勇善战,今虽因孩儿无能,获败单州,但只不过一时而已。山东地狭、辽东苦寒,假以时日,邓贼的后勤补给肯定出现问题,到那时,以父帅之威,只需万人东征,必能破贼!

    察罕帖木儿轻不可闻地叹了口气,王保保所说的他又何尝不知,奈何后方不稳。

    孛罗帖木儿虽败、大同却还在其手;关内虽有李思齐坐镇、张良弼却蠢蠢欲动。这两个人都非善茬,一天不能将之彻底收服,便如芒在背,坐立不安,如何能够全力东征?其实对这个问题,察罕早有考虑,也有过想法:&是不是可以与张士诚联手?先灭山东强燕;随后再全力北上、西进,彻底安定后方;最后徐徐南下。如此,天下大势便可定也。

    ,他最早的计划是先收拾孛罗帖木儿,安定了后方之后,再全力东征,剿灭燕军。然而,济宁一战却给他敲响了警钟。他蓦然现,居然邓舍的威胁比孛罗帖木儿与张良弼加在一起还大!因此,整个的战略重心不由自主地便从先&安内转向了先&攘外。

    在大事上,察罕从来是敢于决断的,略一思忖,便做出了决定,说道:&不瞒先生,老夫早有意通使浙西。今日既有先生族弟愿为内应,便全依先生所言!

    &老爷的意思是?

    &愿与太尉订下盟约。察罕帖木儿起身,遥指帐外东方,斩钉截铁地说道,&以黄河为誓、用泰山为盟,老夫愿与太尉约:两家并力攻燕。若太尉同意,则当事成之后,以黄河为界,山东归我,徐、宿归太尉。且老夫愿借精兵万人与太尉,再共取金陵,以消除朱贼对松江的威胁。

    封帖木大喜过望,拜倒在地,说道:&老爷不计私名,以国事为重,委实令草民佩服!此实为朝廷之福,更为天下百姓之福!

    察罕帖木儿顿了顿,说道:&而今邓贼军容颇盛,取之不可过急。此次老夫远来大名,准备不足,难以决战。如果太尉有意,可约定时间,然后同时兵,两路夹攻,邓贼若主力阻我,则太尉可趁势取徐、宿;邓贼若主力阻太尉,则老夫便趁势取山东,总之,必使其左右为难!

    &却还有一为难处,需老爷思虑。

    &什么为难处?

    &太尉之所以拒绝草民族弟的计策,除了惧怕老爷外,还有一个原因。

    &什么原因?

    &如果全力北上,则松江难免空虚。金陵朱元璋觊觎浙西已久,怕他会趁机生事。

    &这有何难?老夫在河南驻军十万,只要太尉愿与我盟约,待战时,老夫自会命河南驻军一起东进,压制朱元璋,必使其不敢妄动。

    &如果是这样,则大事成矣!请问老爷,打算何时遣使往去浙西?

    &宜早不宜晚。等老夫选好人,今夜便走。

    封帖木喜形于色,正高兴间,忽然想起一事,欲言又止。

    &先生还有什么话想说?何必吞吐,尽管讲来。

    &前时,红贼陷徐、宿,两州守臣多有因迫于无奈而降贼的,其中有两人,小人素与相交,关系很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