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七章 帝王陵墓 (第1/2页)
更新时间:2013-02-17 不过,秦风也知道,王丰得的这东西应该不一般,否则王丰不会这般神秘,而且,显然不是能够给他们这些人看的,因此,才拐弯抹角的打听古墓的事情。 秦风也是老江湖了,自然知道有些事情,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的千万不要问。因此,他只是微微一笑,表现自然,装出一副已经相信王丰的样子。 当然,王丰自然知道,这种说法肯定瞒不住秦风,因为王丰知道这家伙厉害着,不过王丰也不准备解释什么,毕竟这件事情太重大了,没有必要让他们知道。 两人随后立即把自己知道关于古墓的事情向王丰说了一遍,王丰听了二人的讲解甚为惊讶,对于古墓的事情有了更多的了解。 王丰听完,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心想:“他爷爷的,没有想到这挖掘古墓这般复杂,我还以为随便挖一个洞,把里面的东西弄出来就得了,看了我想得太简单了”。 原来古墓没有这么简单,特别是一些有身份的古墓,那是非常讲解的。 首先只有帝王的葬身之地,才能够称为“陵”,而一般的官员的葬身之地则称之为“墓”,这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如果一般的人乱叫就是越制,是要抄家灭门的。 一般的平民百姓就只能够称之为“坟”了。另外一些奴隶、刑徒什么的时候,草草埋葬,他们的这些地方则称之为“冢”,冢带有一些贬义色彩,既一般的土堆的意思。 首先帝王的陵墓就有很严格的规范,地面上的建筑称为“园”,因此大家都称为陵园,地下的建筑称为“宫”,也叫地宫。 地宫同样分为正殿,侧殿,后殿。这些都是地宫的主要建筑,在这些建筑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附属设施。例如陪葬一些重要东西的称为“耳室”,在耳室中,一般陪葬帝王的一些生前用品,如金银玉器等等。 在耳室的旁边一般还有很多“坑室”,这些坑室都是一些陪葬的东西,有一般的死物,如:青铜鼎,青铜剑什么的。还要一些活物,如,帝王生前的嫔妃,近臣,太监等等,这些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 在这些坑室的外面,就是一些殉葬“坑”,这些坑里脏着一些士兵,工匠,还有一些庄园的奴隶,甚至有不少敌国的俘虏等等,数量很多,有的会达到几十万人。 在这些坑的外面,就是一些“俑坑”,他们都是参照士兵生前的模样制造的陶俑,一般数量非常惊人,他们的职责就是在冥界继续保卫帝王。 帝王的陵墓非常难以寻找,一般时代不同,帝王的喜好也不一样,因此陵墓的位置,型制也各异。 这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阶段就是大周以前的时候,一般帝王陵墓喜欢建在开阔的地界,因为古代风水讲究“天地之气”,他们认为帝国的命脉和天地之气紧紧相连,因此特别注意聚天地之气。 在大周以前的风水大师一般认为,地势要开阔才能够聚天地之气,因此大周以前的帝王陵墓一般建在平坦的沃野上,四周开阔,平坦,方便聚集天地之气。 古书上以前有这么一个说法:“登百丈之地,俯瞰千里之遥,聚万尺之土为陵,可聚万里之气也”。 其意思就是说,你在一处平坦开阔的地方,只需要登上一百仗高的山地,你就可以看千里远的地方,你只要建一个万尺高的封土,在下面建立陵墓,你就能够收集万里之内的天地之气。 因此,在大周之前,帝王陵墓一般就建在平地开阔的原野上,远远望去,很容易就能够之地那儿有陵墓,因为,帝王们一般就会在陵墓上面建立高高的封土,一般收集天地之气。 不过这种陵墓虽然容易发现,却非常难以挖掘,因为,这种墓葬,一般都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开阔之地容易挖掘,帝王一般都把陵墓建得非常巨大,而且防盗机关非常厉害。 这种陵墓绝大多数采用‘积石积沙’的防盗措施。既在陵墓的上面放大量的细沙,在细沙中掺杂巨大的石块,这样会有非常好的防盗效果,因为,只要盗墓贼一挖洞,细沙的粘合性不好,在巨石的压力下,很容易塌方,这样盗洞很容易就被堵塞了。 到了大周以后,就现在的天运帝国时代,帝王陵墓一般就不在平地建造了,主要原因就是观念的改变。 这是天运帝国的开国君主,天运大帝做出的决定,因为在天运帝国开国的时候,据说天运大帝得到了龙族的帮助,因此,天运帝国历来就以龙族后裔自居,他们的墓葬都是选择在山岭上,因为他们以为那儿就是龙脉,是一个帝国的根本。 因此,天运帝国的帝王陵墓都是建造在山林里,基本上是依山而建,讲究地势,水势,气势,这种龙脉学说,在这两千年的时间里,渐渐取代了原来的‘天地之气’学说,这种学说也影响到了民间,以前民间也是以开阔之地为墓葬的首选,现在渐渐的改为,山势学说。 大周的时候,国力强大,因此墓葬都是非常的巨大,而且建在开阔地带,也便于人力物力的调度,所以,大周时候的陵墓一般都建得很大,很深,也很豪华,不但地宫中有正殿,偏殿,后厅等等,还有陪葬坑,殉葬坑,一应俱全。 据古书《武陵记》记载:“皇陵它南依骊山的层层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