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之光辉岁月_第六十一章 沐王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 沐王爷 (第2/2页)

郭右五开始信心十足的忽悠上了:“火药的新配方是——七成五的硝、一成五的木炭、一成的硫磺,分别捻细,然后按比例混合。这是第一步;然后将混合好的火药掺纯净的深井井水,像揉面样的揉合到一起。再然后像擀大饼样的擀成薄薄的面饼,放阴处晾干,要干透;最后打碎,用细筛子筛过,要颗颗粒状、大小一致;这是射击药,引火药就碾得细细的,粉末状的,明白了吗?”

    老周不解,壮胆问道:“敢问大人,这又是为何?”

    郭右五神秘地一笑,解释道:“这法子的妙处就在这混合二字。二位想,混合之后,这配方的比例混入了每一颗火药粒中....”

    没等他说完,二人张嘴大悟:“哦~!知道了大人,这混合好的每一颗火药粒都是一摸一样的配方,如此一来,火药的威力便能十足十的发挥,真是妙啊!”以往,士兵们抓起火药,一股脑地往火绳枪里面塞,抓多抓少,全凭经验,但每一次填入火绳枪的火药成份都不一样,也使的火药的威力大打折扣。

    “嘘~!”郭右五做了个手势:“这可是内宫秘传,万万不得声张,二位要保密哦。”

    “哎!那是、那是。”

    万师傅看来初识书字,急忙低头,拿个毛笔弯弯曲曲的画着,记下了刚才的配方和要领。郭右五也没催他,看着他一笔一划的记完整了。“大人,此法何人所传,小的没有听说过啊。”一旁的李师傅好奇的问道。

    “哦,此法乃沐王爷所传,你们知道沐王爷吗?”郭右五一本正经地回道。

    “知道、知道。”二人点头,这沐王爷太有名了,大明朝唯一的异姓王爷,开朝时单枪匹马平定西南,太祖特封黔国公,谥后追封黔宁王。因功勋卓著,沐氏子孙世代承袭世守云南,威名震寰宇。

    “此乃机密任务,二位师傅从现在开始什么都不用做了,抓紧时间作出火药,做好后立即禀报,明白了吗?”

    二人吓得马上跪下了:“小的明白、小的明白。”

    “起来,到这儿来。”郭右五最是不情愿别人给他跪下了,手上拿起了火绳枪,比划起来:“这火绳枪也要改。我说,你们记。这铳管口径定在四分,厚二分,长三尺。铳床后部加长,要求双手持枪,后部可以很舒服的抵肩射击;再就是前后焊上望山,对了,这铳床从顶前开个小孔,也是三尺长,用来放置通条用。好的火绳枪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让官兵们使用得简单、顺手、安全,这才是一把好的火绳枪,明白了吗?”

    短短的一小会,庞大的信息量,句句经典,道出了火绳枪的各种弊端,也指出了改进的方向。二人已经佩服得快顶礼膜拜了,嘴里喃喃道:“明白、明白,小的立马去改、去改!”

    郭右五哭笑不得,转身坐到了椅子上,“来,坐。二位师傅在兵仗局都做了多少年呀?”

    “三十五年了。”这是老万。

    “小的十五岁进局子,今年是四十个年头了。”说话的是老李,看着就老些,也难怪,五十五的人了,呴肩驼背的。

    郭右五很客气的点了点头:“李师傅大些,五十五了,万师傅也有五十了吧。”

    “哎,不敢大人,小的五十一了,属牛的。”二人都奇怪这郭大人怎么问起这了。

    “二位师傅家里几代都是这兵仗局的人吧。”郭右五认真的问着,这会工匠们都是父传子代的,大多都是几辈子的工匠身份翻不了身。

    二人点头,老老实实答道:“大人说的不错,祖代是永乐爷那时开始到这做事的,这百多年了过去了,到小的这辈是整整五代人了。”

    郭右五继续问道:“二位师傅的儿子、孙子的都不小了吧。”

    聊到了家里家常的,二人开始随意了起来,再也没像开始那会动不动的弯腰、鞠躬了,话匣子也打开了。“可不,子辈的也大了,有的在这兵仗局,要不就是织染局、惜薪司的,都在衙门里。孙子辈的也快了,等我们老了就该他们来接班了....”

    郭右五看他们絮叨着,颇为感动。都是苦命人啊,一出身就把这辈子的路定下了,不仅是自己,连子孙后代也不得做别的,可怜之极.......聊了半天,看看时候也不早了,站起身来:“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我会经常来的,刚才说的那些你们赶快做,做成了有赏。到时候我问问你们大人的大人去,看能不能给个小官你们做做。”说罢转身出了门。身后的二人呆立许久,相互打量着对方,刚才是不是听错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