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四章 奏章 (第1/2页)
国子监,律学助教重复着每日的功课,司业大人的房间,卯时(七点)前得磨开徽墨,洗脸盆打上热腾腾的开水,挂上干净、洁白的毛巾。陈大人每日准时于卯时进衙门,到了房间有条不紊的净手、净脸,然后向孔夫子像上三炷香,再开始一天的功课,多少年来雷打不动。今天依旧如此,只是上完香后,陈文凯坐在案后一直心神不定的,拿起了湖笔,久久不得落下,墨水顺着笔管滴落在宣纸上,趟出了一块大花脸,陈文凯扔下了湖笔,抬眼看向窗外。 自己乃弘治二年的进士,和杨廷和同年进士,现在杨廷和当了都察院的正二品的大员,自己还在国子监熬着资历。司业,哼,从四品,已经熬了五年了,旁人只看见自己是李东阳李大学士的学生,掌着朝廷最高学府的副职,再往下就会出任某部的侍郎,再就是尚书、大学士,沿着老师的安排一步步的走着。 可十六年了,进士及第十六年了,同年的同殿进士最低的也是一省的布政使了,自己除了顶着一顶首辅大人的学生的帽子,还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就算做了国子监的最高职位也是个正三品的清水衙门,自己满腹的经纶何处展示。 郭右五,一小小的从七品小吏,此人乃典型的阿谀之臣,从当初顺天府清理琉璃厂开始,投机取巧,夸夸其谈;后来结交了宦官张永,居然插手插到神机营,拉拢内宫近卫,喊着什么‘驱除鞑虏’的口号,蒙骗了不少人,包括自己老师在内。至此,此人的狼子野心逐渐暴露无疑,拉拢都察院,收拢神机营,下一步就是清理兵部,孤立内阁,再下来就是纠合宦官,持掌朝政,胡作非为...先掌兵,再弄权,其用心险恶极矣。 就算此人和内廷交好,自己也得豁出前程,拉得此人下马。一来迅速的博得铁骨铮铮的名声,二来必须引起陛下的注意,陛下年少,历经颇少,如能得自己相助,中治天下指日可待。自己再不能慢慢的熬资历了,也熬不起了,若不能在二三年内迅速地进入文渊阁,哪怕就是一部的尚书,也可以一施身手了。陈文凯一边转着湖笔,一边思索着纵横得失。昨夜和刘谨公公交好的右佥都御史刘宇传言,郭右五居然公然到司礼监索取自己的奏章,扬言就算天王老子参都不怕.......是可忍,孰不可忍。 想到此,陈文凯伏在案上奋笔疾书,一腔怒火全部投放在了宣纸之上,一笔十字,连绵不休,转瞬,一篇新的奏章写完落笔,看都没看,印上自己的鉴章,装入了怀中。 未央宫殿外,刘瑾和颜悦色的和陈文凯聊着家常。他刚才故意把陈文凯凉了半个时辰,果不其然,这会陈文凯胸中一团火焰越烧越汪,虽然他一直鄙视以刘瑾等为首的宦官们,但这会还得乖乖的听着废话。 “陈大人,奏章陛下看了,也没别的指示,您看是不是可以回去了.....”刘瑾微笑道。 陈文凯瞪圆双眼,道:“刘公公,没有指示是什么意思,那太液池乃皇家内池,平民百姓不得入内,这乃祖宗立的法,陛下难道不知道郭经历携带宵小擅入禁地肆意胡为。常人擅使乘舆服御物,实为大不敬,大不敬乃十恶之罪,我朝律令,十恶不赦也。刘公公,请转告陛下,务必深思熟虑,微臣定不会就此罢休的。”说罢忿忿而去。 揣着一团怒火的陈文凯接连跑了几个地方,先是都察院,杨廷和倒是很热情的接待了他,续起旧情来没完没了的,谈到郭右五的事情装聋作哑了半天,陈文凯气得一甩袖子去了通政司。 通政使江大人倒是才听说此事,本来通政司就是外廷掌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当下便收了陈文凯的奏谏,答应即刻禀奏陛下。罢了,江大人拉着陈文凯谈了半天,“陈大人啊,本官看来你这次可是走了弯路哦,说到底,这奏谏最后还是转到了司礼监那里,那几个太监不点头,本官也是没有用的,这事还得你老师他们几个出头啊。” 陈文凯憋了半天,闷声道:“我若不是首辅大人的学生自是会找文渊阁,我就是想看看陛下是怎么对待我们这些言官的,难道朝廷的正当言路都堵塞了不成,哼。” 一旁的江通政使连连称是,心里却在想,你怎么不去午门上谏啊,闹了几个衙门了,就你陈文凯乃铮铮之臣,我们都成什么了? 文渊阁,三位大学士正襟危坐,倒不是刻意为之,多年来形成了习惯了,做官做到了他们这个地位,这会比得就是修养。 刘健手上拿着正是通政司送上来的陈文凯的奏谏,笑呵呵的道:“宾之兄,你这学生倒是个倔脾气啊,听说一早上跑了几个衙门了,杨廷和没搭理他,这不,通政司接了,估计他也是没办法了,哈哈。” 杨廷和微蹙眉头,道:“你们还别看笑话,这事我还真不知道,昨天我那学生不是送了份奏章上来了吗,我还没看见呢。” 谢迁哼了一声,道:“御马监的刘瑾吞了,也没个下落,大概是想拖下去吧。” 杨廷和点点头:“先不说我那学生为什么会上这奏章,就此事来说,只怕下面递上去多少,司礼监他们都不会搭理的,是吧,于乔兄。” 谢迁朝外面看了看,眯着个眼,道:“宾之啊,陛下裁并东厂,扶持都察院这手牌的威力出来了,你们看看,杨廷和现在想的是如何迎合陛下,听说他在找机会请奏神机营直接并于内宫近卫,不受兵部把持。下一步就是在京城六部查几个大员,重新树立都察院的地位,现在蓄势在呢。再说这司礼监,刘瑾屁股还没坐稳,就敢不拿我们几个老头上眼了,说实话,昨天文凯的奏章我是故意递上去的,就是想看看内廷的怎么来应付,这下看明白了,遇着他们上心的事了,开始敢不买账了,这可不是个好苗头啊。” 一番话既出,屋子里沉默起来,三人心思丛丛起来。先帝弘治爷在时,君臣合意,一般大小事务有商有量的,加上相互信任,且严制内廷参政,这才有三人前前后后担任内阁近十年,朝廷无大变。现在陛下当政,年少轻狂,君臣还能再如先帝在时君臣一体吗,显然是很难了。陛下还未大婚,现在还稍稍有所收敛,一旦明年大婚,这朝廷的大权就得无条件的转交上去,三人倒不是想和陛下争权,只是这其中的方寸得拿捏好,陛下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现在没个默契了这以后三人的日子就难过了。 李东阳先开了口,“于乔兄,你的意思是.....” 谢迁坚决道:“明日早朝,我等帮你学生出个头,也该这郭经历倒霉了。” 刘健倒是和郭右五有过一二次接触,心里倒是另有想法,便道:“于乔兄,我等是不是反映太过了,司礼监维护陛下,也没错啊,再说了,这小子前有琉璃厂的搬迁,后有轰天雷的出世,虽是放肆了些,倒还是为我朝做了点正事的。” “我难道不知道。”谢迁站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