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启三国_第八章 京城来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京城来讯 (第1/2页)

    荣才见赵瀚叹气,便笑着安慰道;“公子倒是没必要为彧少爷担心,我听夫人的丫鬟说彧少爷游历四方,在哪都因才名被当地名流奉为上宾,日子过得倒是潇洒的很。”

    赵瀚哈哈一笑,道;“这倒是极好,看来名声这种东西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出门倒是可以混吃混喝吃白食,还有许多的冤大头趋之如骛,到是有趣。”

    荣才嘿嘿笑着附和道:“可不是嘛,所以说还是少爷他们命贵,在哪里都是贵人。”

    既然在后世名气极大的荀彧是看不见了,赵瀚便又想起了名声不弱荀彧多少的荀攸,便又问道;“荀家晚辈之中,除了你们的彧少爷外,可还有其他显名于世之人?”

    荣才想了想道;“家中似乎就属彧少爷文采最好了,其他的少爷们文采虽然也好,可和彧少爷比起来差了太多。”

    赵瀚心中想道难不成这荀攸大器晚成,年轻时候只是个普通二货?

    心中多少有些不甘心,便又追问道:“你在好好想想,我怎么听说荀家子侄中出彩者并非荀彧一人呀。”

    荣才仔细想了想,这才想起了什么,说道;“想来公子听说的是攸少爷吧?”

    赵瀚一拍手道;“对了,就是荀攸,你怎么把他都忘了。”

    荣才咋舌笑道;“这可怪不得小人我了,攸少爷虽然才高,却非府中之人,我以为公子问的只是我们这一支。”

    赵瀚奇道;“荀攸不是荀彧的侄子吗,怎么不是你们府中之人。”他对三国的历史也算颇为了解,对名声极大的荀彧荀攸两叔侄自然不会陌生的。

    荣才摇头笑道;“公子有所不知了,攸少爷虽然也是荀姓,却非荀氏八龙所生养,而是祖翁荀淑大人堂兄的孙子,血脉已经隔了三代。所以和彧少爷虽是叔侄关系,年纪到长彧少爷许多。攸少爷家道并不显赫,只不过老大人十分欣赏他,亲自将他这个堂侄孙收在门下教养,所以和荀家也是十分亲近。”

    赵瀚心道原来如此,看来很多事情史书上只是简简单单的一笔带过,却省略掉了其中许多的繁琐细事,自己虽然也算粗通汉末三国之事,可对这些事情竟是一无所知。

    “那荀攸如今可在颍川?”赵瀚抱着希望问道,心想见不到荀彧见见荀攸也算不错,能见到二荀之一也算不枉来汉末一游。

    荣才却依然摇头道:“公子恐怕又要失望了,攸公子四年前就通过举孝廉被征召为郎官,如今已深的皇上器重担任了黄门侍郎一职,算是荀家官职最高之人了。”

    黄门侍郎这个职务赵瀚倒是略有所知,只知道职责是掌侍从左右,给事中,关通中外,换句话说就是皇帝的近侍之臣,虽然官禄不高却是皇帝的心腹之职。此职东汉以来大多都是由宦官充任的,荀攸能以举孝廉的士子身份充当此职,看来真是颇受皇帝器重。

    见赵瀚在那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荣才眨巴着眼睛瞅着他半天,这才小心翼翼的问道;“赵公子,你可有其他事情要问的,若是没的话小人就去院中帮忙了,否则管事大人定会骂我疏懒。”

    赵瀚见想问的也问的差不多了,再多问恐怕荣才也会升起疑心,便挥着手笑道;“你尽管去忙吧,我一会去看看老大人。”

    待荣才走后,赵瀚简单的整理了下衣衫发髻,便朝着荀爽的居处走去。

    荀爽的居处离他的住处并不是很远,没多会就已到了。远远的见院中摆放着一张桌案,荀爽正握着笔皱眉凝思,似乎在思虑着如何落笔。

    见赵瀚走来,荀爽放下了毛笔,呵呵笑道;“浩然来了,来得正好。”

    赵瀚上前拜道;“小子贪睡,让先生见笑了。”

    “无妨。”荀爽笑着拉过了赵瀚的手,指着桌上纸张问道;“这是我兴致来时的涂鸦之作,浩然可否替我品上一品?”

    赵瀚顺着望去,只见是一副山水怡情图。

    这个时代宣纸才发明没有多久,书画一技还属于奇@yin技巧之流,为君子所不齿,所以荀爽虽然喜好书画,却是少有人知,只是自己平时怡情所画,并不流传出去。赵瀚前几日无意中在他的书房中看见了他的一副画,便开口大加赞许,顿时让荀爽喜不胜收,竟将他引以为知己,所以请他鉴赏。

    赵瀚手撑着下颌,专心的望着此画,沉吟了半响才开口说道;“先生此画画工是极为出彩,不过只是略微少了点东西。”

    荀爽急忙问道:“少了什么?”

    “少了些生气。”赵瀚伸手指道;“先生请看,此处有山有水,有花有草,唯独欠缺一丝生气,不如画几尾游鱼于水中,静动结合,岂不是相得益彰。”

    荀爽拍手笑道;“正是如此,是老夫思虑不全了。浩然果然是此道中人,不说则已,一说即中要害。”

    说吧立刻挥笔蘸墨将游鱼画在了水中,果然画中的意境瞬间高上了许多。

    荀爽放下笔正好出言好好谢赵瀚的,却被门外家仆的一声“老爷”给生生打断了,顿时皱眉不悦道;“什么事?”

    那家仆神色有些怪异,眼神飞快的从赵瀚身上掠过,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赵瀚知情识趣,便自觉的拱手笑道;“先生恕罪,刚刚还想起有一事未曾办妥,先暂时回房去了。”

    待赵瀚走后,荀爽才将目光转到那家仆身上,神色有些担忧的问道;“究竟何事?”他知这家仆跟随自己三十多年,素来办事谨慎,既然是要支开赵瀚的话,那定是族中要紧之事了。

    “攸少爷从京城来信了,还再三叮嘱要老爷你务必早作决断给他个回信,他也好做安排。”

    荀爽接过信笺,脸色却掩盖不住一丝忧色。

    他知道这个堂侄孙素来行事谨慎,如今如此叮嘱定是有是关紧要的大事。

    如今乃是多事之秋,党锢之禁尚未解除,阉宦势力依旧滔天。即是大事的话,那多半是不好之事。

    打开信笺默默看完,半响荀爽才双手有些颤抖的将信笺合上。一旁知其心意的老仆已经递上了火盆,荀爽将信笺丢入火盆,静静的望着信笺在火中燃烧着,心中却是愤怒无比。

    当真是欺人太甚,这些阉人,果然还是不肯放过我们荀家!

    原来建宁元年(公元168)时,先帝恒帝已于去年冬驾崩,新即位的灵帝年纪幼小,朝政皆归于外戚大将军窦武和宦官把持。为了除去宦官一党,大将军窦武便在士子的劝说下准备发动兵谏逮捕中常侍曹节王甫一党。却不料消息走漏,曹节等人得知了士人的计划,因而连夜歃血共盟,发动政变。宦官们、蒙骗年幼的灵帝,抢夺印、玺、符、节,胁迫尚书假传诏令,劫持窦太后,将窦武、陈蕃等重臣杀死。随后颁下诏书,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史称第二次党锢之祸。

    而当时最为主要的党人李固、李膺等人,正是出自荀淑门下。虽说荀淑已经去世,可若是按照牵连五族之例,荀家绝难幸免。消息传来,当时的荀绲才无奈之下让当时尚在总角之龄的儿子荀彧与中常侍唐恒的幼女定下婚约,如此才避过了大祸。

    只是荀彧到底是年轻气盛,虽然成人后忍辱负重的按照婚约迎娶了唐氏,却对她不闻不问,从未有过半点亲近。这唐氏显然对这个英俊多才的夫君极为满意,开始时还能忍气吞声,可一连数年都未见过荀彧半面。自小骄纵的唐氏哪里能忍受得住,气急之下便带着一群陪嫁的奴仆气冲冲的回洛阳老家去了。

    荀爽原本以为这只是小辈们闺阃之事,气消了自然就会回来,到也没有放在心上,可不料这唐氏竟然直接告到了她的义兄张让那里。张让此人极受灵帝宠幸,以搜刮暴敛、骄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