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平叛之策(下) (第2/2页)
,跪在天子座下大声道: “禀陛下,颖川太守邓禹急报。有太平道首领波才叛党聚众作乱,一日间已攻下颍阳、襄城、昆阳、舞阳、定陵、郾县、临颍七城,贼众声势浩大,号称五十万大军,如今已经兵围阳翟日夜攻打,其他城池也危在旦夕。同时叛军势大,似有增援自从东面和南面而来,邓太守怀疑汝南和南阳陈国等地也有贼情。” “什么。”刘宏惊愕的霍然站起,随即跌路龙座之上,目光慌乱无比的望着坐下诸大臣,惊慌失措的说道;“你们说,你们快说,如今该当如何。” 不待他人回话,一名身材欣长的中年文官已经站出,大声说道;“陛下,颖川素为朝廷要地有靠近洛阳所以驻军并不见少。如此都已大半失陷,臣恐怕豫州兖州青州徐州荆州五州其他郡县也必会有太平道妖人作乱,如此一来叛乱已经不再局限于河北一地,我们必须重新布置兵力分配,全力绞贼平叛。” “陛下无需惊慌,如今贼众势大无非是朝廷猝然无防的缘故,大汉四百年的江山基业又岂是这些蚁贼能够撼动的。他们即便再是势大人多也都是些拿惯了锄头的农民,如何能和我大汉的百战精锐相比。我们只需稳扎稳打,从容布置应对,定能平定黄巾军的叛乱。” 这番话让心神俱乱的刘宏稍稍镇静了一些,他顿了顿,抬头望着那名文官。 “你是何人”” “微臣侍中卢植。”卢植躬身毕恭毕敬的回道。 “哦,卢植,朕对你有些印象。”刘宏点了点头。“你可是有何好主意要先给朕?” “臣以为如今天下动乱,群贼四起,朝廷必须要拿出完整的平叛方针方可平定叛乱。臣请陛下重设大将军一职,总理天下兵马之事。同时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攻杀黄巾叛军。” “大将军……”刘宏面露疑虑之色,悄悄看看了何进一眼,只见他低着头一声不语,面色上也看不出欢喜之色,这才微微放心。想了半响,又面露迟疑的说道;“只是朕在窦武陈蕃谋反后曾经下过诏令,从此不再设大将军一职,如今若是重设,岂不是自食其言。” 刘宏所说的便是当年的第一次党锢之祸,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私谋起兵清君侧,欲诛杀所有宦官,却因为消息走漏被宦官曹节反扑身死。刘宏在事后得知这二人私自起兵的计划后,顿时勃然大怒,又顾忌这大将军一职过于权重,便特意下诏从此不再设立此职,如今他说起的便是此事。
“臣以为不然。”太尉袁槐竟率先表态赞成,站出说道;“此一时彼一时,陛下当年怒极所下的诏令,而近日确实关系着社稷存亡,孰轻孰重,陛下岂能不知?” “正如卢侍中所言,唯有朝廷重设大将军一职节度平叛事宜,方可让我汉军做到进退如一、相得益彰,而不至于各自为战、混乱不堪。臣举荐慎侯何进为大将军一职,慎侯身为国舅,位份尊崇,且在朝中素有贤名。更有剿灭洛阳太平道叛乱大功,若非慎侯及时发现,恐怕如今冀州之乱已经在洛阳城中上演了。” 见袁槐率先表态,司空袁逢、太仆杨彪,廷尉崔烈、司农邓盛、执金吾丁原、御史中丞韩馥等人纷纷站出齐声道:“臣等愿举荐慎侯为大将军。” 这些人都是士人中的核心,行动又不约而同,想来是早已商量好的。何进在一旁喜不自胜,倒是没想到袁槐他们竟然送给自己如此一份大礼,当真是心中感激无比。张让确实暗自恨得牙痒痒,他已经看出如今士子们已经摆明了打算准备依附何进来和自己对抗。不过即便知道也是无可奈何,受上次的事情牵连,如今天子对自己仍然是不冷不热,也不知道何时才能缓过这阵。如今他是言行谨慎,只是用心为天子办事,不敢再如往日那般飞扬跋扈。 所以虽然有心阻扰何进上位,却又不便直接跳出,想了想只好作罢。 刘宏见何进竟然得到如此多的大臣拥戴,倒是有些意外。他原本也就对何进担任大将军有些属意,如今见叛乱愈演愈烈,若是处置不当到当真是有亡国的危险,便也顺着群臣的意思欣然点头道;“如今朕便准了,何进听命。” 何进上前一步,深吸一口气沉声躬身道;“臣在。” “朕封你大将军一职,职掌统兵征战,节度天下兵马,位列三公之上,自卿以下皆拜。” 何进强压下心中的激动,颤着声音哽咽道;“臣遵命。” 一旁一直笑眼相看的太尉袁槐也上前恭贺道;“恭喜大将军。”说罢带领群臣先后向刘宏和何进拜道;“恭贺陛下,恭贺大将军。” 何进不敢受拜,忙转身回拜道;“何进不过是为天子分忧,今后之事还要多多仰仗各位,岂敢受礼。” 刘宏倒是颇为满意何进的谦逊姿态,便笑着说道;“大将军不必如此谦虚,还盼你能尽心尽责,为我大汉平定叛乱。” 何进振奋道;“臣定不负陛下重望,待和诸位大人们商议后便拟出个平叛的章程出来,以供陛下定夺。” 刘宏欣然点头道:“朕拭目以待。” “如今各地叛贼群起,我大汉又久未经历战事缺少将帅之才,各位爱卿心中可是有什么好的良将之才推荐给朕。” “臣举荐侍中卢植,卢大人幼习兵法,文武双全,若用之为帅必不负众望。” “好。”刘宏点头望向卢植,“卢植,你可愿意为朕分忧。” 卢植从容站出拜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臣愿意为陛下血溅沙场,马革裹尸。” “好,朕心甚慰。” “臣举荐北地太守皇甫嵩,皇甫嵩此人乃前朝名将皇甫归之侄,其叔父皇甫归在平叛西凉中立下赫赫战功。皇甫嵩自小在他叔父身边长大,所以精通兵法,又习得弓马骑射,老臣敢以性命相保,此子绝对又安邦定国之才。” 说话的正是久未说话的司徒陈耽,素来慎行慎言的他这次倒是很是热情的举荐起了皇甫嵩,想来这个皇甫嵩当真是有大才。“ “好,立刻下令召皇甫嵩入京供命,即是将门虎子,朕自然会大大重用。” 陈耽微微颤颤的躬身行礼,道;“陛下英明,老臣相信您定能重安社稷,还我大汉清平盛世。” 刘宏叹了口气,倒是没有多说,只是有些心灰意懒的挥了挥手道;“若是无事的话,各位爱卿便就此散去,待和大将军商定后再上奏于朕。若遇不决之事,一律大将军和陈司空定夺,朕一日未眠,身子有些乏了。” “诺。”群臣轰然应声,便按照规矩分别依次退出大殿。刘宏也在张让的搀扶下退往寝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