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启三国_第六十二章 戴罪立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 戴罪立功 (第2/2页)

为他解除了尴尬,只听何进又说道:“

    “不过除了这八关都尉外,洛阳中尚有羽林骑能够调用,羽林左骑跟随卢将军北上冀州平叛,羽林右骑却是驻扎在洛阳城中。羽林骑骁勇果敢,白白放在洛阳城中实在可惜,京中外有八关都尉,内有执金吾、南宫卫士以及司隶校尉部,足以稳定京城局面,不如由曹都尉率领羽林右骑南下驰援朱儁,倒也能解这燃眉之急。”

    刘宏听罢才点头道;“如此甚好。”又望向曹cao唤道;“曹爱卿。”

    曹cao忙上前拜倒道;“臣在。”

    “朕这就让你统领羽林右骑南下驰援,你可有必胜的把握。”

    羽林右骑虽只有二千之数,却是精锐无比,战力犹在大将军本部骑营之上,曹cao哪里还会有不满意的。忙大喜拜道;“陛下如此信任,臣自当竭尽全力,不敢有负天恩。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一场对于朱儁的处置争论就以曹cao领军驰援而告终,张让等人虽然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而且这曹cao虽然平日里与士人们多为亲近,可说到底还是宦官家势出身,由他领军出战自然好过别人许多,所以张让等人虽然对曹cao跳出大放厥词很是不满,可看在曹嵩和他养祖父曹腾的面子上,倒也没有太过为难。

    远在千里外的朱儁确实无暇cao心这些事情,各地失陷的消息不断传来,原本囤积在后方的粮草军械也大多被劫掠一空,倒是白白便宜了黄巾军。波才倒是精明异常,并没有分出太多的兵力去抢占边远城池,而是只是让部将带着少量的老弱在各地内应的响应下前去,他自己则亲自率领黄巾军的二十五万精壮兵围长社,想要将朱儁一举围歼。同时派出数股大军分别攻略所属豫州的汝南、陈国、梁国、沛国、鲁国五个郡国,同时南下联络南阳张曼成部,相约呼应。

    如今他波才踌躇满志,显然已经不满足于只做个颍川王了,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远处。

    他要席卷整个豫州,甚至是荆州扬州,然后和大贤良师南北呼应,共同夺下这大汉的大好河山。

    也许更远的未来,这天子的位子未必就一定是大贤良师坐得。

    唯独让他有些忧心的就是皇甫嵩部在得知朱儁失利的消息后,也不待等到朱儁的书信,立刻就停止了攻城战,迅速将大军沿着原路回撤。皇甫嵩的果断无疑拯救了这支汉军的,让波才领着黄巾军匆匆赶来志在必得的一击落空。汉军成功的从黄巾军的包围间隙中迅速的插了出去,重新回到了颖川境内。

    皇甫嵩所部的到来,对陷入险境的朱儁来说无疑是个绝处逢生,二部汉军得以会师后便再次拥有了三万多兵甲,已经不是黄巾军可以轻易撼动的雄厚兵力。虽然如今士气低落出营出击不太现实,但据营紧守却并没什么难事。

    中军大帐之中,如今汉军校尉以上的官员皆以聚齐在此。

    位于座上的二人自然是右中郎将朱儁和左中郎将皇甫嵩,只是在左右位子的排序上起了争持。

    汉代以右为尊左为卑,所以看似平起平坐的位子,其实里面也是包含玄机。

    只是朱儁、皇甫嵩二人各领一军,职位相当,本来因为朱儁爵封都亭侯,所以在排序上应该在皇甫嵩之上,平日里朱儁与皇甫嵩的书信往来中也是毫不客气的以上官之礼对他。

    如今却是今时不同往日,原本重要性相当的二位中郎将却随着颖水之战的失败而发生了变化,朱儁部折损近半,手下可用之兵不过万余,而皇甫嵩部却几乎完好无损,兵力倍于朱儁,又是在患难之时果断的领军回援,这才抱住了朱儁所部危在旦夕的局面。

    饶是朱儁平日里傲慢惯了,此时也不好厚着脸皮坐在这右手位子,只是谦让不肯坐下。皇甫嵩此人平素谦和惯了,此事更是不肯张扬,无论朱儁如何推让,他只是作揖不肯入座。无奈之下朱儁只好坐在了右手之位。

    不过虽说是朱儁主动推让,但皇甫嵩如此表态也让朱儁所部的将官们舒了口气。如今他们都是败军之将,手下各营也是残缺不全,又是吃了败仗背负耻辱的。和原本平起平坐的皇甫嵩部校尉们比起来便仿佛低人一头,如今皇甫嵩如此谦和的态度,到让这些人安心不少。否则若是皇甫嵩一来营中就跳出来抢夺大军的指挥权,这倒会让众人惶惶不安。

    二人之下的校尉营官们,则分两列而坐,朱儁部和皇甫嵩部各六人落座,唯有左手侧处额外多出的一名文士显得有些显眼,他便是新上任的豫州刺史王允。

    黄巾之乱刚刚爆发时候,原本的驻扎在陈国的豫州刺史闻治内的新平有人举事,便仓促领着本部军马前去镇压,却不料半路中伏全军大败,自己也身死与乱军之中。因为豫州是黄巾军的重灾区,所以朝廷特意挑选了曾在豫州为官的侍御史王允担任刺史一职。王允上任后倒是不负众望,很快平定了刺史所驻附近的陈国梁国叛乱,并且联络各地豪强,组建了一直三千多人的义军。

    在听说朱儁兵败后,王允也知道颖川一地得失的轻重。况且他为豫州刺史,巡抚豫州全境本就是他的职责所在,颖川若是丢失他同样难辞其咎,便匆匆领着手下的军士赶到长社增援朱儁,助其稳固住防守局面。

    只不过他虽然为一州刺史,地位却在朱儁和皇甫嵩这两名中郎将之下,他也知情识趣不去抢这二人的风头,只是安之若素的在下面凝听着二人的说话。

    营中坐的人大多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勇将出身,只顾着自己喝酒吃rou,对一身文士打扮的王允没什么兴趣。唯独赵瀚却是一直在旁细细的打量着这个王允,他却是知道这个王允并非一般人物,将来赫赫有名的连环计便是他亲自动手布下的。如此看来此人心机颇深,并非外表看起来那般随和。否则他如何能在汉末大厦将倾之时立名。

    只见那王允约莫四十出头的年纪,却是面如冠玉,相貌甚美,一张温和的脸上始终带着一丝从容的笑容。虽然是在斟酒自饮,却凝神听着朱儁和皇甫嵩之间的寒暄,神色似有所思。

    大概是留意到了有人望着自己,王允扭过头来望向赵瀚,微微一笑,露了个友好的表情。赵瀚倒也没有回避,大大方方的回之一笑。

    朱儁看了皇甫嵩一眼,见皇甫嵩微微颔首,示意朱儁来讲。朱儁便也不推让,只是沙哑着声音缓缓说道;“前日战事失利,幸得诸位用命死战我军才得以突围杀出。其中尤以赵校尉最为勇武,两进两出才得以助我军突出重围。那日失利乃我一人之过,无论朝廷如何责罚,我朱儁都会禀告朝廷揽下全部责任,诸位大可放心。”

    “如今我军已陷入了波才的层层包围中,粮草将尽士气不振,招各位前来无非是想共商破敌办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