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77章 史上高人真迹 (第1/2页)
477章史上高人真迹 阳光从宽敞明亮的窗户洒入客厅内,照在地板上反shè起来,晃得有些刺眼。 马良就这么坐在靠东侧的沙上,他戴着一副洁白的丝质手套,倾着身,小心翼翼的拿着一张用透明的硬塑料封闭好的纸张,认真的端详着上面的图案和字迹。身前的低矮茶几上,还摆放着一摞这类这样的“大卡片” 封闭着的硬塑料内,是陈旧的有些泛黑黄的纸,纸质略显粗糙,却看得出来很柔韧。 纸张上还有些因为年代久远的缘故干裂开的细纹,边上有小小的缺损。 但好在是,并没有破坏到纸张上浓墨画出的图案和图案下方那些略显潦草,却颇有些天马行空之势的字迹。 卢祥安坐在右侧的沙上,微微闭目似在养神般。阳光照在他肩部以下和大tui上,再映着他满是皱纹的脸庞、银白的须,猛不丁看上去,就有点儿像是虚幻般的朦胧感,浑身金光闪闪,如同一尊传说中的神仙。 小白早就跑到书房中的电脑前上网去了,她对于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并不感兴趣。 过了会儿。 马良抬起头来,把用硬塑料封闭着的一张放下,直起腰背靠在了沙上,有些疲惫般的扭了扭脖子,一边摘下手套,一边苦笑着摇头说道:“说实话,有些字我还不认得,咱不是考古的专家啊……不过好在是我这些天从过一些资料,大致还记得些,相互比对下,能知道个别图案所代表的含义和谶语、颂曰中的意思。” 卢祥安展开眼,微笑着问道:“如果没有网络上流传的那些,你能按照谶语和颂曰得出结论吗?” “不能。”马良摇摇头,道:“所以我觉得,这好像是糊nong人的。” “我简单看了其中的几幅。”卢祥安微微摇头,道:“这,不仅仅是和原版一样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李淳风的真迹!” “不是吧?”马良1u出吃惊的模样。 他实在是难以相信,这二十一张纸,会是唐朝贞观年间的术法高手绘制书写出的真迹——如果是真的话,流传下来且不说的术法价值和其中推算出来的预言有多么的珍贵无比,单是几张纸就是价值连城的宝贝了。 卢祥安轻叹了口气,道:“这二十一幅图,和你查阅的,可有不同?” 良点点头,皱眉道:“确切的说,应该是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有些图案全然不同,更有些谶语和颂曰,字句都有不同。但是也有许多的相同点……现在想想,我觉得流传的那些,应该是被人为改动过的。” 祥安笑了笑,道:“自出世后,就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心惊从而诏禁,但在民间此书流传颇广,收藏者众多,禁不胜禁。宋时太祖赵匡胤言‘不必多禁,正当hun之耳’如此一来,由官方颁布刊印的版本就在民间流传开来,而且种类繁多,各有不同,又似假非真。再以后历朝历代或诏禁、或仿效宋太祖出假作hun淆,鱼目hun珠之下,到后世就再也难知哪一版本是真迹了。” “原来如此。”马良恍然大悟。 难怪从网络上查到的的版本中,有些图案和谶语颂曰对于已经生过的历史,简直是明晰直白的娓娓道出,让人观之不仅瞠目结舌。 原来都是些事后诸葛亮搞出来的。 稍做思忖后,马良又有些不解的问道:“那您老是凭什么判断出,这是原版,而且是李淳风的真迹?” “观其字,看其势,断其句,会其境……”卢祥安微笑道。 “又玩儿深沉。”马良不满的撇了撇嘴。 不过他已然了解了卢祥安话里的意思——所谓观其字,好听点儿是龙凤凤舞,难听点儿那就是潦草,如果是后人模仿的假版本,那么必然是认认真真书写出来的,怎么可能这般潦草?看其势,潦草间若行云流水,每幅图案的谶语颂曰都是一气呵成,间断上有轻浮之感,似醉酒而书;断其句,是说如诗词般的颂曰,每一句并非如广为流传的版本中那样押韵,读起来极为流畅,有些语句之间读起来反而还会有些生涩磕绊的感觉;会其境,则是从字的形态和气势,以及语句间的晦涩上,完全可以看出来作者当时应该不是醉酒状态,而是沉mi于某种境界之中。 这一切,都恰好应对了的由来——李淳风在推算国运时,入其境而不知,沉mi其中而不拔。 也就有了最后那幅图中所说的“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