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一章 命运终究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1/2页)
在何无病走出营房的一瞬间,不二果断使了,两次闪烁之后,逃离了对方的视线。 而后便是一阵后怕。 万万没有想到与配合起来,竟然可以梳理出一条朦胧的祸事脉络。 更没想到,在不久的将来竟有根本无可阻挡的灾祸等着自己。 他反复琢磨,推演了许多选择、应对、过程和结果。 却免不了死路一条。 当即下了决断,把蚩心分身留在西北大营顶包——自己溜之大吉。 好在他孤家寡人一个,说走便走,绝不会有谁因为没有自己而活不下去。 秀秀再动情,终有一日也会忘了自己。 碾冰院几位姑娘想必会跟着李青云去大威营,以掌门的为人,一定会给她们妥善的交代。 几年来,他与这几位心地善良的姑娘相处愉快。难免起了关乎道心的牵绊。 这是结了因果的牵连,倘若放任不管,说不准会有碍大道的。 他曾一度生出帮助她们逃离西北的心思——只需要足够的军功。 再不济,也要帮她们在这乱世之中活下来——至少活过将要到来的人角大战。 但现今来看,他已无能为力。 生死祸福,只能全凭碾冰院众人的造化。 蚩心在顶包之后,很有可能暴露身份。 毕竟,他即将面对的是悟道境修士。在这种情况下,伪装术再神妙,也多半无济于事。 倘若蚩心角族人的身份暴露,难免又会连累云隐宗。 于是,他又定下计策,打算让蚩心在某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巧妙地丧命于角族人或者异兽手中,后面的祸事便消于无形。 至于蚩心身上的分魂,便趁此机会与本尊融合,算是回归本源。 他这些年积攒了不少军功,逃走以后,多半用不上了。 便交由蚩心处理,一部分买些必备之物,另一部分给碾冰院众人,增加保命的本钱。 虽然大难当头,但他却分外冷静,从容地打着盘算,尽量把每一种可能都想到,把所有手尾都断掉,干干净净地离去。 对于这一次逃离,他颇有些自嘲地称之为“战略性撤退”——所谓战略性撤退,便是以退为进。 是的,他到底还是要回来的。 往后的路也想好了。 此间事了,他便往蛮荒边缘逃去。 但不能再往深处走。 那里有无可预知的危险异兽,一个不慎便要将命丢了。 在蛮荒边缘躲藏几年,正好避过人魔大战。 到时候,李云憬一定会去前线作战,楚月多半要随云隐宗去大威营。 这二位也是烛谷仅有的两位知情者——一个通过他身上的标记知道了烛谷,这是无可避免的事情;另一个本身是烛谷的建设者。 二人离去之后,他便可以试着返回烛谷看看。 烛谷的四阶下品兽灵脉灵脉足够他修炼到地桥境后期,用来突破天人境也许有些吃力,但也未必不可能。 当然,不能排除在他“与世长辞”后,李云憬会惦记上烛谷的四阶灵脉。 这样一来,楚月就有些麻烦了。 所以,他临走之前会给楚月留下警告信息。这是他所能提供的最大帮助。他倒是更相信楚月的本领和嗅觉,会在危险到来前安然避开的。 退一步讲,假如烛谷因为李云憬而无法再回去。 他还有备用计划。 比如,换一张脸,以散修的身份回到人族。 除了烛谷,蛮荒里多半不会再有让人能够安心修行的灵脉。为了长生大道,他到底还是要返回宏然宗盟域内。 但总之不能再以魏不二的身份出现。 因为,“魏不二”已经“死”了。并且避过了人角大战。 如果大战之后死而复生,并且活蹦乱跳地出现在人族领域内,那么逃兵的罪名决计避不过去。 另外,对于李云憬而言,“魏不二”最好是个死人。 趁此机会,摆脱对方的魔爪,也不失为一举两得的良策。 除了以上诸般打算,他心底隐隐有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去找岁月,带着她离开。 然后,找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安定下来,安安静静,平平淡淡地走完一世。 管它什么长生大道。 管它什么人角之战。 管它什么不共戴天之仇。 两个人生一堆儿儿女女,热热闹闹地过活,不也挺好——人族和角族也是能生孩子的吧。往前又不是没有先例。 他想起在李云憬yin威下自己所做的事情,想起合欢宗的宝典,心中不禁有些热络了。 他忘了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样的念头。 但这念头从萌芽而起,长到了幼苗,还在不停地成长。 “想什么呢?” 他猛地抬起头来,很快又将这念头掐死。 想法虽然很好,但只要稍稍冷静,就能明白这念头不切实际。 岁月不可能抛下角族人安身立命的重担不顾。 而他,作为一个男人,也不能这样灰溜溜地离开,带着岁月灰溜溜地过活。 如果真的如此,他有什么资格去拥有如此优秀的岁月? 有句话说的好,年轻时的释怀,是无能者和失败者的借口。 假使有一天,他站在此界高绝之处,厌倦了无休无止的争斗,隐居避世才叫真的淡泊悠然。 岁月不正是这样期待着么。 他知道自己有些钻牛角尖了,有些执拗,又有些自以为是。 可眼下的的确确转不过这个弯儿来。 步入修士界也有许多年头了。 走上这条路,刚开始的初衷,倒是简单得很,也明确得很。 就是不甘心。 一同上山的三个人,为什么贾海子和婉儿可以修仙,而自己只能做个杂役。 更何况他原本和婉儿要好的。到最后,却要眼睁睁看着贾海子和婉儿携手往长生大道行去。 现如今,贾海子已魂飞魄散,婉儿自有福缘。 他也成长了,看淡了这段过往。 少年时的不甘心成为遥远的记忆。 而眼下这条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走的多艰难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