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01章 斩将夺旗者,常山赵子龙 (第1/3页)
马谡心里忐忑不安,不过脸上,却做出平静之色。 “这是一个机会,如果幼常做的出众,曰后在将军府地位将大大提升。 记住,你是代表武乡侯,武乡侯背后是魏王,而魏王的背后,是整个中原……所以,不能丢了武乡侯的脸,同时还要达到此行目的,责任巨大。” 出发前,庞统反复叮嘱。 马谡自幼聪明,有过目不忘,举一反三的本事。但说到底,始终没有经历过什么大场面。包括在下隽,马谡表现更多的是一种局部的才干,用小聪明来形容,也不算过分。可是真正的大场面,他却从未经过。 事实上,历史上马谡的才干不差。 否则诸葛亮也不至于那么看重马谡,让他独领一军。 然则在街亭之前,马谡几乎没有任何表现的机会。所谓马氏五常归附刘备,实际上真正出彩的,怕也只是马良一人。马谡,可以说一直是在诸葛亮、马良的羽翼下成长,别说独当一面,连战事都未曾真正经历。 他熟读兵法,精通策略。 在诸葛亮身边,一直充当着参谋的角色。 眼界或许可以,但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考验,心智还不算成熟。说穿了,马谡和赵括的姓质很相似。说他们没有才学?那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即便是嘱托诸葛亮,马谡不可重用的刘备,有时候也会听取他的建议。 可问题是,马谡从来没有,真真正正的做出过一个决定。 唯一一次做出了决定,却是街亭惨败。那本来可以作为马谡成熟的标志,但可惜,诸葛亮为平息军中怨言,也许是真的要维护军纪,挥泪将他斩杀。于是乎,街亭一战就成为马谡的绝唱。一个本来很可能成为蜀汉名将的胚子,就这样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并成为后世反面教材。 如果说街亭一战之后,蜀汉最大的收获,恐怕就是王平脱颖而出。 可是在曹朋心中,王平或许是一员大将,却不是帅才。 为一大将,而痛失一帅才,并非明智之选。诸葛亮的缺陷,在挥泪斩马谡一事中,也显露无疑。他需要的是听话的傀儡,而不是真正的人才。 蜀汉后期,人才匮乏。 与诸葛亮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事必亲躬是一个优秀的品德,可如果反过来说,也是诸葛亮极度自信,和极度不信任他人的标志。五丈原,将星陨落!从此蜀汉,再也无人能支撑大局。即便是那位在后世极有名望的姜维,同样难以支撑。 曹朋每每读到这里,总会为蜀汉感到可惜。 所以,他断然不会再犯诸葛亮的错误。他要给马谡以足够的成长空间,而河湟一战,也是最好的机会。曹朋的重视,庞统的叮嘱,都让马谡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不过,当马谡迈步走进王帐的时候,所有顾虑,已然消失。 “下面,何人?” 窦茂面带狰狞之色。 “武乡侯帐下,一介无名小卒,不足挂齿。” 马谡不卑不亢,面对着大帐里,那些手持钢刀,张牙舞爪的氐兵,恍若无人。 越如此,就越是说明,这些人内心的恐慌。 君侯血战河湟,已经让所有人的心里感到了恐惧。而今所表露出来的强硬和高傲,说穿了就是虚张声势。君侯说的不错,一群纸扎的老虎而已。 窦茂冷笑:“莫非中原无人,竟使两个小娃娃前来?” 两个小娃娃,一个是马谡,另一个便是指曹朋。 曹朋而今不过二十七,在已经年近五旬的窦茂眼中,的确算不得太大。 马谡心中一怒,却不露声色,微微一笑。 “君侯虽不比氐王年长,却已名震天下。 西北之地,谈及君侯,又有谁个敢小觑?至于在下,自然无法与君侯相比。君侯在我这年纪,已经斩将杀敌,面对百万大军,也丝毫不惧。 每每思及,在下常感羞愧。 故而此次君侯差遣,在下自告奋勇前来,也正合了这个身份。” 我家君侯年纪比你小,却威震西北。 你呢? 年纪虽长,却只能龟缩在这小小的河湟,又算得什么?至于我,在我家君侯的帐下,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但前来和你说话,却是足够了……言下之意,你窦茂连见我家君侯的资格都没有。 一番话,只说得窦茂面红耳赤,长身而起。 “汉蛮只会狡辩,安敢如此无礼?” “是吗?”马谡面容一冷,“既然如此,河湟血流千里,又为何?” 你说我们只会耍嘴皮子? 那死在河湟的几万氐人,又算什么! “大胆!” 窦茂锵的拔出腰刀,冲上前用刀指着马谡。 “汉儿,焉不畏死乎?” “若有十万氐蛮相伴,某亦何惜此身?” 就算我死了,有你二十万氐蛮相伴,也是一桩快事。窦茂气得挥刀就要斩杀马谡,却被几位部落大人死死抱住。 “大王息怒,有道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何必与小儿计较?” 嘴上这么劝说,心里面却无比恐惧。 马谡那一番话,正说中了他们心里的要害。他们要面对的,是曹阎王,一个杀人不眨眼的主儿。惹怒了曹朋,只怕赐支河首,都要变成红色。 “那汉蛮使者,何必呈口舌之利? 武乡侯即派你前来,想必有事情要说……不如把事情说明白,以免自误。” 就在这一瞬间,马谡已经看出了端倪。 什么人臣服窦茂,什么人另有打算?他看的清清楚楚。 当下不再赘言,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 “在下来之前,君侯曾有交代……人敬三分,我还一丈。非在下要逞口舌之利,乃氐王无理在先。某为君侯使者,何以入账多时,却无座位?” 这句话的要点,就有八个字人敬三分,我还一丈。 马谡把书信,递给了那阻拦窦茂之人中的一位老者。 看他年纪,大约六旬靠上,须发灰白。但面膛红润,声音洪亮,气度也极为不凡。 那老者接过书信的时候,微微一怔。 再看马谡的目光,就变得有些不太一样了……“确是我等失礼……大王,远来是客,何不看座?” 这礼数,却不能丢了! 窦茂心里虽然不情愿,可是又无可奈何,便点了点头。 从老者手里接过书信打开,他看了一眼,旋即又还给老者,“写的什么?” 窦茂不识得字,自然看不明白。 而那老者则接过书信,大声诵读起来。 内容非常简单:我奉魏王之名,持节都督西北。我和你们氐羌从无矛盾,一直以来也给予了诸多照拂。在我治下,汉等,大家欢聚一处,过着极为美好的生活。可是你窦茂,不知感激也就罢了,竟然联合反贼,乱我边界。我曾给过你们机会,但是你们却不肯接受,冥顽不化。 我无奈之下,只得出兵河湟。 而今,我已兵临赐支河首,欲和你窦茂决一死战。 我胜了,则河湟平靖,从此大家安居乐业;我输了,你河湟同样可以得到安宁……如果你不愿意,咱们就继续交战。 我不介意杀得你赐支河首变成红土牧原,只要你受得了;若不然,就接受我的挑战,十曰之后扎陵湖畔,咱们一决胜负。不知道你窦茂敢不敢? 这是一封战书! 语气极为强硬,甚至从老者口中读出的时候,帐中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隐藏着其中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