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精致的棋子(5) (第1/2页)
沈哲从宫里回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偏西,天的另一边隐隐露出一个惨白斑驳的月亮,略暗的蓝色与橘色的夕阳在天空中交接着,交界处相容出绮丽的紫红色。引得本事行色匆匆的路人也抬头张望。 但是沈哲并不在这些抬头欣赏景致的路人之列,美好的事物并不是越位高权重就越有资格拥有,在很多时候,拥有的机会和权势恰恰是成反比的。 沈哲快马加鞭直奔秦琢投诉的逆旅而去,这么多年下来,他的马术长进了很多,在人流涌动的街道上左闪右躲一个人也没有伤到,当然这样的零伤亡率除了沈哲自己的因素,作为客观条件的百姓躲闪速度也是不容忽视的,之间这些街上的平民百姓,无论是鼻涕拉擦的小孩儿,佝偻着脊背,点着小脚的老太太,还是正当壮年的路人走卒,听到马蹄声远远而来都自觉地避闪开去,很少有人大声叫骂,最多也就是皱皱眉头或是投上不耐烦地目光,这些在皇城根儿下长大的人们面对这种情况已经习惯了,如今的皇族是游牧民族,时不时把这京城当成他们记忆深处的北方草原也不是稀奇事儿,久而久之这作为一种时尚被汉族的世家公子们也沾染去了,朝廷虽然几度明令禁止,但往往管制起来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个一两个月也就不管了,毕竟他们最担心的事儿不是这些公子哥儿撞伤了人,而是这些公子哥儿那天向古时南朝那些贵族子弟一样听着马叫都得吓得找个洞钻进去。 而如果这些少年人们还能这样充满活力的策马狂奔,无论他是在集市上还是在郊外,那至少证明了他们还是有热血有精神的,真要拉出去打仗起码还能拼上一阵。 比起两百年前满人刚刚入关的时候现在的情况大概已经算是好的了——京城的老百姓们时常这样的自我安慰,渐渐地连马上的那个人是哪家的少爷都懒得确认了。 沈哲到逆旅门口的时候正正好好和正要出门的秦琢撞了个正着,秦琢现在宽裕了,进进出出造就以轿代步。 这一天,他穿着八旗子弟练武的时候时常穿的那种短打,走近轿子的时候显得有点儿格格不入,因此沈哲很怀疑秦琢本人知不知道这是一套用来练武的衣服,还是仅仅是因为朝中渐渐回暖的尚武风气是这套衣服在民间有流行起来的缘故。 “秦兄。”沈哲远远地叫住他。 秦琢的手已经撩起了轿帘儿,一只脚向轿内伸去,听见这个声音,立刻将脚又缩了回来,热情地向沈哲拱了拱手道:“原来是沈兄弟,好久不见了.” 秦琢对沈哲的称呼并没有因为他进入到上层社会的圈子而改口称呼“沈大人”,在小地方长大的他在这方面表现得几位天真,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是“傻”。 “有些事情要与秦兄单独谈谈。”沈哲将自己的马交给店小二,不由分说地就将秦琢往客栈里拽。 秦琢摸不着头脑地跟着沈哲上了楼进了房间,房间里的窗户已经重新糊上了一层崭新的窗纸,连纸上的纹理都几乎和先前的一摸一样,完全看不出来被重新换过一遍。 只是那本本来用来暂时堵住窗户破处的《大学》被扔在了窗户旁边的地上,仍然没有回到它本来的位子,秦琢完全没有注意到那本跟着他走过半个中国的旧书,安然地从上面跨了过去,更加没有注意到沈哲的目光在上面停留的片刻。 “秦兄这几个月来过得可好?”沈哲坐定,并没有直接说明来意,反而一反常态地先来了句客套。 “托沈兄弟的福气,秦某才能有今日的安然悠闲。”秦琢再次满意地环顾了一下四周,可是嘴角虽然挂着,眼神中却闪过一丝落寞。 沈哲将这一切看在眼里,食指有节奏地在大理石的桌面上敲击着,似笑非笑地问:“哦?当真是如此吗?” 秦琢闻言一愣,眼神中的落寞更加重了而且比起刚才的短暂停留,这一次的显得挥之不去,他沉默了一会儿,才放弃抵抗一般地幽幽叹了一口气:“真是什么事情都瞒不过沈兄弟。” 这当然不是秦琢来京城想要的结果,锦衣玉食当然不错,但是这一切都是来自于另外一个人的施舍而并非是他靠自己的能力所争取的,或者更确切的说,他和沈哲并不存在利益纠葛,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他并没有一个很稳固的长期饭票,现在他拥有的一切对于他来说不过只是一个空中楼阁,随时都有成为黄粱一梦的危险。就算他能够聚敛大量的财富,有朝一日他回到家乡又该怎么说呢?难道说他到京城就仅仅是在一个富家公子的资助下逍遥了三五年吗? 比起财富,秦琢更加渴望地是一个官阶品衔儿,能让知县老爷在哪儿修个亭子,立个碑的官阶品衔儿。 “秦兄本来就不是池中之物。” 沈哲并不喜欢与秦琢客套,在他的内心深处并不是很瞧得起秦琢这号人物,虽然这个人并不是纯粹唯利是图的庸人,但他所谓的志向不过是在这个帝国中占有一席地而异,说白了他仍然是被权力役使的人,如此一来,沈哲更是怕自己的情绪表露到了脸上让秦琢看出端倪。 “在下此次前来是告诉秦兄一个好消息的。” 秦琢一听这话立刻两眼放光,他这几个月来,或者说是自从他来到北京一来,几乎都是在等着一个有权有势的人对他说这么一句话。 看见秦琢的反应,沈哲也没等他往下问就自顾着自说道: “在下刚刚从宫中回来,听说秦兄的名声在紫禁城里可是大得很,连太后都有召见秦兄的意思了。” “太后?”秦琢微张嘴,脸上露出了些许迟疑的神色,虽然在京城这么些日子,他也知道当朝太后曾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