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崛起_第三章 部队扩编(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部队扩编(1) (第2/2页)

0人。

    此外,海军也将组建3个陆战师,其编制与陆军的装甲掷弹师相当。

    部队下发新编制后,单兵装备也做出一些调整。原先部队装备的MP40冲锋枪由于射程太近,其有效射程只有150米,在实战中常常因此而吃亏,而且MP40冲锋枪与98K步枪的口径不一样,考虑到弹药补给的方便性和通用性,也不适合大量装备野战部队,所以野战步兵统一装备98K步枪和MG34通用机枪。

    由于MP40冲锋枪特别适合近距离作战,而且轻便灵活,也容易生产,于是全部调配给装甲兵、伞兵、山地步兵、水兵、汽车兵、炮兵及机关后勤人员使用。

    按照命令,以上所有这些部队将于41年6月前组建完毕。也就是说,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组建这么庞大的部队,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从纸面上看,人员和装备的数量都是相当可观的,而实际上武器及其他各种装备的缺口都很大。

    以钢盔为例,部队开始扩编后,由于生产能力未能及时满足需要,只好把库存的一战时期使用的一百多万个老式钢盔发给部队。即便这样,许多士兵还是没有配发到钢盔,只能戴着作训帽应付。由于前线急需,不得已之下,钢盔只能优先配发给前线的部队。

    一顶钢盔尚且如此,其他各种装备同样地或多或少的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实际上直到41年底,部队才基本完成实装。当然,这是后话了。

    除了武器装备不足外,新组建的部队还面临着军官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基层军官和士官缺编更严重。

    按照新的编制,各级部队长官均设正副主官,团级以上单位还设有正副参谋长。为了弥补军官特别是基层军官和士官数量上的不足,D军统帅部命令全国各个军事院校在新编制下发即日起的1个月内组建一个分校,并且所有军事院校均按战时要求大幅压缩课程,学员学习时间被缩短约40%-50%不等。

    以D国有名的图布里茨步兵学校为例。该校是一所专门培养陆军连排级指挥官和后勤军官的学校。和平时期每期学员需要学习24个月才能毕业,现在按战时要求大幅压缩课程后,该校的学员只需学习14个月就可以毕业,而在实际运作中,所有修读了12个月时间的学员都被紧急输送到部队担任基层指挥官。

    即使采取这些紧急措施,短期内依然不能满足部队快速扩编的需要,所以把有战斗经验的、表现较好的老兵分期培训8周后,再分配到各个部队去担任班长或是排长等职务,另外还扩大召集了一批参加过一战的老兵担任基层军官,虽然他们的平均年龄已有43岁,但是对于许多新组建的部队快速形成战斗力,这些老兵们还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直到在东线打响前,D军才勉强配齐各级所需的指挥人员。

    由于部队的快速扩编,大量的青年应征入伍,使得国内青壮年劳力严重缺乏。按照39年的统计,D国国内人口仅有6000多万,而这其中还包括500多万受到排斥的Y太人,即便加上新并入的奥地利600余万人口、苏台德地区的300余万D裔居民和300余万海外侨民,总人口也不过8000万人。

    为了缓解兵源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D国在40年9月还制定并推出一系列的政策,该政策旨在吸引更多的外国男性青壮年以志愿者身份加入D军,并计划以这些志愿者为主要成员组建多个混编步兵旅,这些政策颇有吸引力的是,每个志愿者只要获得规定数量的军功,志愿者本人及其直系家属都可一起申请加入D国国籍,但是同时也规定这些志愿者在未取得D国国籍前,是不能提拔为军官的,就算以前在其他国家的就曾是军官也不例外,即便能力确实突出且通过政治审核的也只能担任副班长,最高也只能担任班长。总之,对于外国志愿者来说,在未取得D国国籍前,除了几乎不能晋升外,其他待遇和普通D军是一样的。

    起初这些志愿者成员主要是来自N威、R典、X班牙、P萄牙等个国家,后来就有越来越多仆从国的平民和退伍军人也申请加入,由于这些志愿者的军费及物资装备等全部由D国政府承担,各仆从国政府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到了41年1月,甚至允许D国以招收劳务人员为名在本国做公开宣传,从中挑选愿意服役且身体状况较好的青壮年加入军队,也有一些会被安排从事各种体力工作,这些外国工人获得与D国工人同等的劳动报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