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崛起_第八十八章 燃烧的半岛(2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八章 燃烧的半岛(20) (第2/2页)

跑步前进,但还是慢了一步。

    在521.6高地上,由于9连已成功打开一个缺口,所以7连还是比较顺利就冲上了主阵地,随后两个连队合力把驻守的S军大部歼灭,只有十余个残余敌人从后山逃脱。

    为了预防这股S军在后山腰站稳脚跟,同时也是为了己方能尽量靠前建立警戒阵地,彼德罗维奇随即亲自带领1排从后山追击而下。不料才刚追出没多久,就意外地遭到敌机枪火力从背后的扫射,顿时十余人被击倒在地,彼德罗维奇上尉也身负重伤。

    原来,S军在构筑工事时还在山背处修筑有倒打火力点。这一招可谓非常阴险,是专门用来对付追击部队的。由于事发突然,敌人又是在背后偷袭,且还是两挺机枪在交叉射击,9连这次就吃了大亏。

    当然,这两个火力点也是毫无意外地很快被消灭了。刚赶到增援的S军特务连也被7连和9连合力击退。

    几经苦战,521.6高地总算拿下了,但是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仅9连就损失了近半兵力。

    至此,D军突破了S军第322步兵师的第一道防线被。这也是自登陆以来打得最艰苦的一场硬仗。

    就在‘弗尔施泰因’战役集群还在山区苦战的时候,半岛北部却传来了极为利好的消息。原来是在半岛北部的D军地7装甲军已突破S军第51、47集团军的防线,屈希勒尔大将指挥‘黑海’集群主力已冲入半岛地区。

    事实上,S军第51、47集团军已被击溃了。

    对于S军来说,北部的防线失守,克里木半岛失陷也就是时间的问题了,其第44集团军继续在南线坚持亦不能扭转局面。不过该集团军目前不仅不能马上撤退,反而更要加强现有阵地的防御力量。原因只有一个,就是S军现在仅剩东面的刻赤港可以撤离,而第44集团军就控制着通往刻赤港的唯一一条公路,即费刻公路,这已是克里木方面军最后的生命线,所以该集团军必须死守阵地,以确保费刻公路的畅通。

    对于D军来说,要围歼S军克里木方面军,就完全取决于是否能先敌一步攻占刻赤港,这样不仅可以切断敌人的退路,还能阻截S军从高加索方向增援过来的部队。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就必须突破S军第44集团军的防线。

    现在这个重任只能由‘弗尔施泰因’战役集群来完成。

    鉴于以上目的,战场中心也转移到了南部的克里木山区,一场更激烈、更残酷的战斗随即打响。

    只是‘弗尔施泰因’战役集群拼尽全力才刚突破S军第322步兵师的第一道防线,后面还有以492、448.6高地为支撑点的第二道防线,防守的兵力也更多,每前进一步都将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虽然D军有信心也有能力最终击溃当面的敌军,但是时间不等人,能否及时占领刻赤港才是关键。

    为此,屈希勒尔大将命令‘弗尔施泰因’战役集群务必于5月5日零点前占领刻赤港。也就是说,留给该集群的时间只有不到3天时间。

    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原因很简单,从D军‘弗尔施泰因’战役集群所在的位置,最近的部队距离刻赤港依然有大约150公里的路程,这些部队都严重缺乏车辆,就算是和平行军也需要3日才能到达,更何况现在前面还有S军重兵的强力阻截。

    另外补给不足、部队缺员、战士疲劳等一大堆问题也影响战斗力的发挥,尽管困难重重,但是无需做任何动员,D军上下都坚决地执行这个任务,充分体现出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的素质。

    由于时间紧迫,弗尔施泰因上将下令第1陆战师立即开赴尤日内一带集结。同时该师的阵地交由第4伞兵师接防。

    弗尔施泰因上将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用第1陆战师与S军的装甲部队来一场正面的决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