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女重生_萧史弄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萧史弄玉 (第1/2页)

    【提要:本番外写的是长平做公主时,住在皇宫里的事儿】

    某年某月某日,周皇后被崇祯责罚,禁足一个月,而这一个月里崇祯帝也从来没登过坤宁宫的门槛,长平不觉得就因为一碗放了荤腥的粥,就能让一国之母受这么大的责罚,也许崇祯特别小心眼吧,只可惜周皇后本来答应要跟崇祯提自己入学之事,眼下看来只能往后拖了。

    朱慈琅和乐安每天上学都很忙,乐安也不知道怎么闹了别扭,从王承恩来宣旨的那日起,就没给长平好脸色看过,每逢长平说话的时候还不阴不阳的讽刺两句,长平知道她这是公主病发作,迁怒了,也不想跟个七岁的小孩子计较,只当耳边风声过。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虽然皇后被禁足,但不准周世显进宫的禁令似乎被免除了,这位皇后侄儿隔三差五的就递牌子请安,到让人难以揣测皇后到底是失了圣心呢,还是圣眷正隆?

    周世显每次见了周皇后,不过略坐一坐,就被她打发去看长平,他带来一些精巧的木质玩具,还有些市面上流行的小说杂文,总让长平爱不释手,如此过日子倒也不难打发。

    他此刻的温和耐心,与在金陵时那几分冷漠和瞧不起,当真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长平每每心里吐槽:你会装得,难道我就不会装么?

    她百般刁难周世显,而周世显好像知道长平心中所想似的,什么突发奇想的怪问题他都能认真的听下去,时不时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长平有时看着他的如玉容颜总会迷惑:这般好的贵公子儿,怎么就成了长平的驸马呢?公主驸马未得公主许可不能纳妾,不能做实缺的官儿,还有一大堆七七八八的限制,他看起来也是个有满腔抱负的人,娶谁不比娶她好呢?

    “因为慧妃娘娘拜托我照顾你啊。”周世显刚刚编好一个萱草花环,戴在长平的头上,摸摸她的头发,笑着回答。

    长平睁大眼睛,才发现自己把心里的问题问出声了,不觉有些脸红,偏过头去装作看风景,正瞧见身边水潭里映出自己的身影,鹅黄色裙子,外面罩着浅色百花穿蝶褙子,梳的两头抓髻因为刚才在草地里滚了一圈,现在乱蓬蓬的,不过戴了花冠反而看起来很纯真,嫩绿色藤条,细细碎碎的白色小花,嫩乎乎粉嘟嘟的小脸,红的唇双眸似星,怎么看也是个年画上下来的天仙娃娃儿。

    她对着水面左看右看,颇为自恋地说:“难道不是因为本宫长得美?”

    周世显远远看着周皇后过来,起身轻笑,他今天穿的一身天青色,没有束冠,只用一根与外裳同色的发带系住头发,双眸黑如点漆,眼神流转之间,天光水色仿佛都映在其中。

    他手中的折扇一合,轻轻敲了敲长平的额头,忍着笑意说:“公主说的是,有道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世显受教了。”

    “羞羞羞,还说自己是君子呢。”长平撑着周世显的胳膊站起身来,食指在脸上刮刮羞他,“不过为了能配上本公主,就勉强算你是个引来蛟龙的萧史罢!你会不会吹箫?”

    长平所说的萧史,那是春秋时的神话故事。相传秦穆公的爱女弄玉酷爱吹箫。她梦见一位英俊青年,极善吹箫,愿同她结为夫妻。穆公按女儿梦中所见,派人寻至华山明星崖下,果遇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正在吹箫。此人名萧史。使者引至宫中,与弄玉成了亲。一夜两人在月下吹箫,引来了紫凤和赤龙,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腾空而去。

    周世显自然也听过这故事,于是开玩笑的回答:“萧史弄玉?公主难道是想成仙不曾?”

    长平本来当也当个玩笑,听到周世显所言不禁心有所感:成仙?有法力就比凡人的苦恼少么?只可惜长平前世看西方魔幻故事更多,那些因施展力量而付出的代价血腥而惨重,让她铭记在心,她看着周世显摇头:“我可不想成仙,现在外面都在传我是什么‘白衣观音’罢?我几回都私下听到宫女们闲谈,说我是妖怪投胎呢。”

    她有些自嘲地笑着,踢踢脚下的石头,任它咕噜噜滚下水潭,呯地砸碎两人倒映在水中的影子,水波一圈圈潋滟着晕开,“任何人力所及范围之外的东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仙人有比凡人强百倍千倍的力量,那为什么故事里的七仙女还要下凡呢,肯定是她在天上过的不开心。”

    周世显转过身来,在长平面前蹲下,和她对视着,认真地开口:“长平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吗?不过是些下人们嚼舌头的话,又何必为了她们而心情不佳?在宫里自有皇后娘娘为你做主,以后……以后我定然不会让你受气。”

    这些话……算是和好了?长平心中自然不信,只是面上还是流露出几分感动神色,嘴角自然带出笑来。

    周世显又开口了:“长平适才问我会不会吹箫,你母妃在世的时候可是音律大家,尤善吹箫弹笙。可惜在下不才,音律之道中唯有笛子尚算擅长,今天就为公主献丑了。”

    周世显说着,从腰间抽出玉笛放在唇边,清亮悠扬的曲子响起,长平之前从未听过的曲调,曲音婉转,每句的尾音都拖的很长,随着旋律,仿佛越过眼前的水潭和树梢,越过高高的宫墙,见到熙熙攘攘热闹的街市,街边房屋上悬挂的大红灯笼,小桥流水,渔翁披着蓑笠,撑着长长的船篙,船前的横梁上歇着鸬鹚……

    “好一曲江南水乡啊。”余音袅袅,绕梁三尺,长平忍不住轻轻吁了一口气。

    周家祖籍在扬州高邮,周世显便是在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边长大,他父亲周延儒是两朝老臣,颇得圣眷,去年奉恩旨回乡省亲,他也随行重温了故乡景色,比起风沙大空气干燥的京城,江南水乡简直是笼在水雾弥漫中的一个唯美梦境。

    看着长平眼中的神往之色,周世显便有心收起笛子,俯身采了水潭中最近的一片碧色荷叶,宽宽大大的叶子铺在地面上,扶着长平坐下,他身上有淡淡的书墨香气,闻起来让人安心得紧,长平听见他少年清亮的嗓音在耳边响起:“日后如果公主愿意,微臣带你去扬州看看,你没见过瘦西湖,荷蒲薰风、四桥烟雨,比起临安的西湖也毫不逊色。还有那稀世的琼花,’东风万木竞纷华,天下无双独此花’,隋炀帝可是为了看这花儿,才修的大运河,这也只有咱们扬州才得见。”

    周世显说得兴起,声音也渐渐高昂,一双黎黑眼眸璀璨如星,“还有金陵的陪都,姑苏的寒山寺,十里秦淮,夜半钟声,咱们江南的美景,便是长住在那儿,逛一辈子也不厌倦。”

    “虽然我没见过,但世显哥哥那么喜欢,定然是美得不得了。”长平说着叹了一口气,话题自然而然的带开了去:“这年头兵荒马乱的,哪能到处跑?虽然我在**,也听说山海关那边年年打仗,南海那边也不平静,说是有倭寇,还有之前西北的大旱……到现在有一百多天了罢?”

    长平不记得时间,抬起头来询问周世显。

    “是一百四十二天。”周世显给出了一个确切的数字。

    “一百四十二天,将近五个月了。”长平掰着指头算算,稚嫩的脸上努力要摆出一副严肃的神情,倒真像个小大人般。

    周世显也收起了脸上的笑意,严肃起来:“五个多月的大旱,加上朝廷又裁撤了驿站,兵痞扰民,又未有收成,百姓苦不堪言,也只能铤而走险。我听父亲在朝堂上说,他力争放粮赈灾,安抚百姓,可是圣上一直没有定论。”

    “只是因为干旱,农民就开始暴动了,而明年没有收成,更不知道会饿死多少人,又有多少人铤而走险,弄什么揭竿而起呢……”长平伸手揉揉额角:“本宫以为,解决农民造反最好的办法,不是剿灭,也不是给银子安抚,而是给他们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