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异界发明家_二、初见蒙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初见蒙琪 (第2/2页)

的皇位越推越远。

    “六弟,算了,犯不上为了一个贱民伤了我们兄弟的感情”他脸上堆出一片和气:“怎么着三皇弟的面子也得给啊,不要忘了我们都是兄弟呀!还有,老四已经在春风阁等我们了,我们还是快走吧,别让老四等急了!”

    一番话说的冠冕堂皇,让人无从反驳,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一个多么正直又顾忌兄弟感情的大哥呢!

    尤其是最后的这几句话,是他故意说给三皇子蒙琪听的,一,他是想告诉蒙琪,老四已经站在自己一方,你也别站错了队。二十警告,我现在的势力比你大得多,你不要不知好歹。

    三皇子蒙琪和他们兄弟一场,斗了十几年,早就熟知他们的品性,所以不但不感其好意,反而更加反感他的虚伪。

    就算你们和老四站在一起又如何,帝国真正的掌权人是父皇,只要父皇还在一天,只要父皇还宠爱自己一天,那么,你们就永远没有希望,帝位只能是自己的!

    “好戏,好戏,好一个兄友弟恭!”无情早就撩开帘子看戏,眼看着这好戏就要落幕,作为一个忠实的、有礼貌、有教养的观众,他怎么能不鼓掌表示一下呢?

    “你这个无知好歹的狂徒,一号,杀了他!”忍无可忍的大皇子终于爆发了,刚才那个是帝国皇子,不能动手,那眼前这个贱民呢,以他堂堂皇子之尊,杀了也是白杀。

    刚刚那个要打头拿鞭子的壮汉,听到命令,凶眉一立,手上使劲,更加凶狠的扬起鞭子,啪,随着一个响亮的鞭花,重重叠叠的鞭影劈头盖脸的罩下。

    这一次三皇子蒙琪没有再阻拦,一、是他一介文人,没有功夫,根本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富家子弟,就是想阻拦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刚才无情的话也同样伤到了他,在刚才的那场闹剧里,他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角色,对于这样一个不知恩图报,还恶语相向的狂妄之辈,死了就死了吧!

    无论在哪个帝国,这样的贱民要多少有多少,正所谓三条腿的蛤蟆找不着,两条腿的人有的是。所以你要杀,便杀吧,与我有何相干?

    意外的一幕发生了,只听壮汉一声凄厉的惨叫,围观的众人就连是谁出手都没看清,就只见一道道让人晕眩的寒光闪过,原来拿鞭的壮汉,已经抱着滴血的手腕在声声哀嚎,而那鞭子早已不见了,只有地上剩下一点点粉末一样的碎屑,和点点殷红。

    这样出神入画、神乎其神的绝技让人佩服,更让人害怕,这要是人家想杀的是自己,那自己不是早躺下了。这是一个不能得罪的危险人物!大皇子,六皇子,三皇子蒙琪难得的一致,都忍不住后退几步,想离这个绝世杀神远一点,再远一点,以策安全。

    马车上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黑衣白发的赶车人,衣着普通,身上没有一丝异常的气息,再加上他一直低头,所以没有人注意。

    另一个就是一身白衣的诸葛无情,因为他刚才出声叫好,把刚刚要休战的双方,联合在一起,又引发了新一轮的争端,所以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

    这是一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少年,剑眉星目,唇红齿白,一身上好绸缎的月白长袍,看上去分明就是一个翩翩公子,或是一个富家子弟,说他是个武林高手,没人信!

    成功的吸引了这么多研究的目光,诸葛无情并不在意,通过这一场纷争,他已经看出了这个帝国潜在的不安因素---内乱!

    是呀,结合帝国的传闻,在对比眼前的闹剧,他已经对帝国的现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内,十位皇子为了争夺皇位,拉帮结伙,兄弟相残;朝堂中,昔年的十大家族为了争权夺利,明争暗斗。

    于外,其他四大帝国这些年大大发展经济,国力大大提高,面对日渐衰败的圣土帝国,虎视眈眈。他们就在等一个机会,只要这只老虎一打盹的,他们就会立即挥军犯境。

    如果,圣土帝国不能尽快找到改变现状的办法,那等待他的就只要灭亡,换一句话说就是,被灭亡,那是迟早的事。

    “几位,我们今天既然相见,就是有缘,在下不才,就免费赠各位四句诗吧!”他俊秀的脸上一片温和的微笑,口中轻轻吟道: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本是曹丕在迫害其弟曹植时,曹植七步之内所作之诗,故也称七步诗。他就是想借此诗句来奉劝几位皇子,莫因皇位,而伤了手足之情。他是好意相劝,可能深究其意的却没有一人,就连记在心上的都没有一个。

    为什么?站在这绝世杀神跟前,就连多待一分钟,都觉得是一种莫大的煎熬,那还有心思研究什么诗词的含义。

    一听****令一下,大皇子这才松了一口气,立马拉着弟弟,带着一班手下,灰溜溜的往春风阁的方向去了,这回,却是再也不敢那么嚣张跋扈了。

    多谢赐文!三皇子蒙琪强压心中的对死亡的恐惧,勉强维持着皇家的形象,微微一拱手,说了一句场面话,也赶紧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对于这个众皇子之中功夫最弱他来说,能做到这样,已经着实不易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