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三章 家事 (第1/2页)
一场夜雨歇,青山滴欲翠。 万物沐阳泽,天地增光辉。 堪堪历经两个月,郑绥一行人,终于抵达临汝县麻姑山一带的郑氏庄园,自六年前,郑氏族人及部曲三万余人在此安息定居后,从初始的人烟荒寂,到而今的百业俱兴,又6续有人口迁入,另有游学商贾往来,使得此地越地繁荣起来,不比附近江州、豫章等几个郡县差。 郑家庄园依山而建,傍水修砌,峰峦叠嶂的麻姑山与蜿蜒盘曲的汝河都置于庄园以内,极目所致,皆已囊括,占地约有千余顷,由东大门拐入园内,入眼即是山石堆彻,林木茂盛,青砖绿瓦筑成亭台楼阁,房屋宅苑,如星罗棋布,又见蘅芜薜荔,黄桅兰芷,松柏竹杉,杂乱繁密,及至池塘水泽,有若自然。 崇尚自然,表现自然,正是眼下南地世族庄园的特色。 庄园以内的大型宅苑,按照北斗七星的形状分布开来,自北部汝河出口延伸至麻姑山顶峰,其余房屋围绕七座主苑依次建造,看似毫无章法,却又错落有致。 乘坐牛车进园,用了两刻钟,车方停,下车后,只见一块天然圆石立于大门右侧,石上有三个隶书大字,字为:玉衡苑。 他们这一房人的住处。 在回来的路上,她已听五兄郑纬说过。 自上次初来临汝,匆匆一别,这还是庄园建成后,她第一次回来。 玉衡苑内,高楼矗立,画栋雕彩,华宇工巧,馆阁崇丽,郑绥换乘肩舆,沿路进去,一阵陌生而又熟悉的气息迎面扑来。半晌,才恍觉,苑内宅屋及其布局,皆是仿照平城崔府所建。 西北角三层高楼。以青漆涂饰,彩绘添色,院门大开,院内左右楼台如燕翅排列,与崔府小娘子所居的渚华园。多有相类,只是更加绮丽,栋柱横梁上的绘画,春夏秋冬四景图,只瞧一眼,郑绥猜出,是五兄郑纬的手笔,尤其那春景与冬景,以与两幅画为摹本所绘。 “这院子一直锁着,没想到里面这么漂亮。” 郑绥睢了眼身侧雀喜的郑询。含笑道:“你既这么喜欢,往后就长住在这里。”郑家小郎君和小女娘,五岁前,都与父母长辈同住一院,五岁后才单独开院住,依照这院子的宽阔规模,除了配有好几座楼台,沿着右边的跨院进去,另有六间独院。 这院子,必是给下一辈的小娘子住的。 询娘今年虚龄五岁。又跟着四嫂殷氏去了荆州,所以这院落才一直空着。 郑询伸手拽了拽郑绥的衣袖,一双乌黑圆溜的眼睛眨了又眨,晶莹如黑葡萄。郑绥笑着躬下身,就听到郑询附在她耳畔轻声说:“喏,过年的时候,我偷听阿娘和阿婶说话,阿婶说让我住进来。” 郑绥微愣一下,明白过来。询娘口中的阿婶是指五兄的媳妇谢氏,方才进来时,在门口已匆匆见了一面,寒暄了一番,真是女大十八变,谢幼兰原来婴儿肥的脸蛋,已露出两个深深的梨涡,矮墩似的个子,如同抽条一般拔高了许多,显得苗条细长。 说话的声音,和从前小时候一样,轻柔婉转,犹如出谷黄莺般悦耳动听。 前面,辛夷掀起湘妃竹帘,郑绥牵着询娘进了屋子。 这正房,谢幼兰早已派人给收拾过了。 晨风从里面走出来,脚步欢快,喊了声十娘,“热水已经准备好了,十娘歇息一下,可以进去沐浴梳洗。”又上前伸手抱起郑询,“元娘就交由婢子伺候。” “你今日倒是积极?”随后而来的无衣抬头斜了晨风一眼,自进院起,一不溜神,就不见她人影。 辛夷忽然回过头来,笑指着晨风,毫不留情地戳穿,“她这是想自己早些去歇息,路上一直叫着身子酸。” 院子里原就拨了婢女仆妇过来,再加上郑绥随身带来的婢仆,此刻进进出出的人很多,却是十分安静有序。 “你要是累了,就先去歇息一会儿。”郑绥就着辛夷的手,在堂中的竹席上坐下,这两个月来的路途颠簸,所有人都已身乏心累,浑身酸胀,郑绥再次庆幸,大嫂李氏没有跟着一起来。 “那婢子可乐得逍遥一回。”晨风顿时乐了,手上一松,怀里的郑询便窜下了地,跑到郑绥跟前,跪坐在席上,抱着郑绥的手臂道:“姑姑,我也不要她服侍,我要无风姑姑。” “婢子一向殷勤,可总遭嫌弃。”晨风做哭状,跟上前来要抱郑询。 晨风作态惟妙惟肖,郑绥在一旁瞧着,气得笑了出来,伸手抱着郑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