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撤离 (第2/2页)
李世民频频点头了:“分析的好。刘文静……唉,胆子太大了。杜如晦,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是坚守高城等刘文静找来援军再与薛举一比高下,还是暂时放弃高城,回长安搬兵再战?” “回长安。”杜如晦没有丝毫的犹豫,这个问题,他和房玄龄、长孙无忌他们早就商量过了,他来找李世民,也是为了提出这个建议。 “理由?” “理由有三。一,我军经此大败,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经不起西秦军多次冲击了。二,高城已成危城,守,是守不住的,白白牺牲将士命而已;三,敌深入。” 前两个理由,说的好听,其实就是打不过只能跑的解释,而最后一个理由,杜如晦一说出口,李世民眼前就是一亮:“好,就这条。马上传令,军不卸甲、马不卸鞍,全军造饭,全体饱食,然后,带上三天的熟食,下半夜出东门,撤回长安。” “遵令。”杜如晦马上转就跑。 “等等。”李世民突然想起一事,赶紧叫住杜如晦:“派人把庾立找来。” “是。” 半个时辰后,庾立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秦王,您找我?” “庾长史。”李世民顿了一下,才慢慢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庾立:“所以,我派人请你过来,想让你安排百姓尽量不发出声响地撤离高城。” 庾立对李世民做出的撤离决定似乎没有感到吃惊,他冷静地询问:“秦王准备何时动?” “下半夜。西秦人打了一天,下半夜一定睡的很死。”
“好,臣马上去安排大军撤离的有关事宜。” 李世民皱了一下眉头:“庾长史,我让你安排的是百姓的撤离。” “城中百姓早在西秦大军到来之前就遣散了大半,没离开的不是老弱病残,就是无法说服其离开的人。所以,秦王不必为高城百姓担忧。” “庾立,你是个人才呀!回长安后,本王一定向父皇禀明你的功绩。”李世民这番话出自于真心。 “臣为地方官员,自当作好份内之事。”庾立躬回答,没有丝毫的得意之色。 “好了,你去安排吧。” “是。臣告退。” 半个时辰后,另一个不幸的消息被证实,蔺兴粲也战死了。到现在,八大总管中,慕容罗、蔺兴粲战死,刘弘基、李安远、丘行恭下落不明,刘文静也没有音信。回来的其他人,上也带了轻重不一的伤势,再战的能力没有了。 听到蔺兴粲的死讯,李世民已经没有了白天的愤怒与痛苦,他沉默了片刻,再次重申了子夜出发的命令。死者已逝,生者才重要。 夜里丑时,仅剩下不到两万的唐军整肃全军,悄无声息地从东门慢慢撤出了高城。李世民不是第一批撤出的,相反,他虽然躺在担架上,却是最后一批离开高城的人。不顾众人的反对,李世民坚持率领他的亲卫队和逃回来的精锐骑兵,约有三千人在大军后断后。 李世民要最后走,有一个人却不肯走,他就是庾立。见庾立把自己送出城门后,转要回城,李世民愣住了:“庾长史,你…“秦王快走,臣为秦王坚守一天。” “不行。大军已经撤离高,城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根本没有守城的能力。” 庾立不为所动:“况危急,请秦王先走,臣一定会死守高城,尽力拖延时间。” 李世民想了想,放缓了语调:“庾长史,你听我说,真没有必要留守,大家一起走。” “秦王的安危比什么都重要。臣守土有责,请秦王不必为臣考虑。” 见无法说服庾立,李世民感动之余,也只能听之任之:“庾立,尽快撤离,相信我,我们一定能拿回高。” “秦王快走吧。”庾立冲李世民一拱手,转向城内跑去。 李世民回头看着庾立的人影跑进了黑暗中,咬咬牙,狠狠地说了句“走。”率先向黑暗中打马跑去。 西秦军战斗了一天,疲惫之极,对唐军的撤离毫无察觉。李世民率大军昼伏夜行,三天之后已经脱离了西秦军的威胁。此时,李世民也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刘弘基、李安远被俘,丘仁恭逃出,追上了李世民的队伍,而刘文静逃向了长安。大唐开国的第一场大战,以唐军伤亡过半的惨烈结局而收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