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万里江山 (第1/2页)
世民笑了,是那种无可奈何的苦笑:“有些事你不唉,人呢,总有很难过的一关。|-^看书阁*” 唐瑛并不了解李世民此时的处境,自然不明白李世民内心的苦恼,她也没打算去了解,因而说出的话就异常轻松:“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这个道理我也知道。不过,秦王的下属中人才济济,不缺少治理江山的俊杰,你大可不必为以后烦恼。” “打下一统的江山只是第一步。”李世民还不想告诉唐瑛那些朝堂上的猜忌,学唐瑛的样子也拔了一根草放进嘴里嚼,顺着话题谈了起来:“王英,你认为治理江山最重要的是什么?” “嗯?”唐瑛侧头看看李世民,见他认真地看着自己,知道他是真的在问自己,不由地笑了:“秦王,仗还没打完就想着治理江山了,您可真是雄心勃勃。” 李世民叹口气:“不得不想。这几年,我时常在想,杨广为什么失败,大隋为什么灭亡的那么快?” “秦王想到些什么?” “帝王不能随心所,杨广就是太过随心所了,结果,把天下弄的大乱。” 唐瑛点点头,又摇摇头:“是呀,百姓过不下去了,只能造反。其实,说起来,修造大运河、修缮长城、发兵高句丽等等,这些都应该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可杨广只想做一个功劳巨大的帝王,却没有想到要惜百姓。繁重的劳役和严酷的刑罚,生生把一件件大好事给弄成了坏事,不仅害了百姓,也毁了大隋。” “呵呵。”李世民笑道:“在我跟前,说杨广做的都是好事地就你一人。王英,这就是我喜欢跟你说话的原因,只有你在我面前说话毫无顾忌。” 唐瑛顺势往草地上一躺,笑道:“那是因为我没顾虑,不必去思考你喜欢听什么,不喜欢听什么。” “是呀。我边就缺少能这样陪我说话地人。”李世民侧躺在草地上。望着唐>很认真地说:“王英。留在我边吧。我需要你这样地人才。” 唐瑛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而是不在意似地回答:“我已经在你边了呀。秦王想问什么就问。我嘛。有啥说啥。” 李世民叹口气。不知道这位是真不明白还是假装不明白:“好吧。那我有话就问了。” “问吧。^^^看^书*阁*”唐>头枕在手中。惬意地望着月亮。 “唉。”李世民郁闷地看向唐>:“还是刚才地问题。坐江山比打江山还难。你来说说。你觉得治理江山最难地是什么?” 唐>故意想了一下才回答:“治理江山最难地事当然是如何才能让老百姓高兴。” 唐瑛的回答让李世民听不懂了:“为什么让他们高兴是最难地?这不是最容易的事吗?” “秦王觉得这很容易办到吗?你能先说说你的办法吗?”唐瑛侧头看着李世民笑着问。 唐瑛知道她与李世民这些人思想意识上的区别,既然有意识地想让李世民接受一些后世统治哲理,她就要采用一定的手段让李世民慢慢接受她地观点,而不是直接把后世的经验认知告诉李世民,否则,李世民不一定能接受那些相比而较很先进地思想。 “自然是四个字:轻徭薄赋。” 唐瑛点头,在农耕时代,这四个字的确是让百姓高兴的政策。但,要做到这四个字,谈何容易:“老百姓当然喜欢这样的政策。只是,这四个字好说不好做。我想,首先是天下要太平,乱世中什么政策都是扯淡。 ” 这点李世民很认同:“说的对,天下太平是百姓最期望的事。” “其次呢,要解决土地分配不公地问题。” 李世民一愣:“土地分配?什么意思?” 唐瑛淡淡地回答他:“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是耕者有其田。没有土地,老百姓如何耕种?哪儿来地收益?怎么养活一家老小?国家赋税从何而来?” 李世民嚼出味道了:“耕者有其田,这个说法有意思。你继续说。” “秦王可明白一个道理?破山中贼易,灭心中贼难。” 李世民点点头:“嗯,打仗容易,治理难,人心向背很重要,就这意思吧。” 唐>轻轻叹口气,这就是古今意识上的差距:“秦王没能理解我地意思。我请问你,人心中为何有贼念?” “缺吃少穿?赋税太重负担不起?或者是人心不足?再或者,官bī)民反?” 唐瑛摇头:“这些都算也都不算。虽然有贪之说,其实,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贼念地,特别是老百姓,但凡能过的下去,但凡家里还有几天的余粮,都不会起反抗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