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昭公主_第一百零一章 谈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一章 谈话 (第1/2页)

    萧贺理解李世民的想法,他能有今天的地位与他建立的盖世功勋密不可分。七路中文一个人如果靠着一种手段获得阶段的成功,那么他很有可能复制这个过程来获取更大的成功,这是惯。可萧贺不这么想,也许是旁观者清,加上她又有着对历史的清醒认识,萧贺觉得李渊是不可能再让李世民出征的。朝中不是无将可派,据她所知,李孝恭正是历史上平定江淮的领军人物,他的副手也是大名鼎鼎的李靖。

    李世民已然在军事成就上造成对皇位的威胁,虽然李渊是父亲,但他也是皇帝,皇权和江山的稳固才是他最看重的,这从他这两年压制李世民的举措就可以看出端倪。他不是不欣赏这个次子,但再怎么欣赏和喜也不会超过李家的江山。

    “二弟,我虽然生病前事尽忘,但这大半年以来该知道的也知道的差不多了。看得出来,你有抱负也有胆识,可你对目前的势看得却并不清楚。”

    李世民停住脚步说道:“请三姐赐教。”

    “有一个木桶,就像洗澡用的那种,里面能装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萧贺提了一个现代比较有名的木桶理论。

    李世民是聪明人,很快就明白过来。

    萧贺继续说道:“你的短板就是处理政务缺乏经验,但经验这东西是靠积累的,你不在这方面多花时间和精力,就算你有这个能力别人也不知道。现在你需要的不是立更多的战功,而是在处理政务和百姓民生问题上努力,让父亲知道你不仅能马上打天下,也能马下治天下。”

    “三姐所言甚是,只是没有父亲的旨意,朝中各部事务我很难插手,这两年我也不是没想办法,可处处都有掣肘,很难大展拳脚。”李世民也不是没在这方面努力过,可各部都有重臣直接向皇帝负责,他虽然位高位,但也无权对他们指手画脚。

    “不一定要直接参与各部事务才能体现你的能力与价值,另辟蹊径即可。”萧贺提示道:“几个月前的活字印刷,还有现在正在进行的水渠广通渠支流挖掘,这些事难道没让你想到什么吗?”

    李世民细细思量一番说道:“我有想过,可这两件事说起来都是靠jiejie才做起来的,以后该从何处下手呢?”

    “现在的大唐最需要什么你就做什么。”

    李世民心想大唐最需要的当然是统一天下,可打仗又轮不到我,那接下来就是治理天下。他位居尚书令,名义上的权力凌驾于百官之上,如果真要有良策那他插手三省六部的事也有依据,他现在的权力说大很大,说小其实也很小,最主要还是看皇帝的意思。皇帝当然以江山为重,如果他真有好办法,那直接上奏,最后当然会由他来主持,如这样的机会多了,那天慢慢渗透进三省六部就不是空谈,比直接拉拢官员要踏实得多。

    “还请三姐赐教。”李世民说得恭敬,他对这个年长自己六七岁的jiejie一向尊敬。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才是江山的根本,只有百姓子过好了,我们李家的天下才能安稳。可现在,大唐也立国好几年了,仗还是没少打,百姓过得依然很艰苦,连口饱饭都很难吃上,天冷了连件裹的冬衣都没有,其他的就更谈不上了,你何不从此处着手。”萧贺就是想打消他争取出征江淮的念头,把注意力集中到民政和民生上来。她也没在意自己居然把李世民和魏征以后的经典对话剽窃过来了。

    李世民沉思良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话好像出自,意思是说民心向背决定生死,与自己的观念不谋而合。

    萧贺见他冥想不语,也不打断,想法她提出来了,具体怎么做就不用自己教了,他手底下能人谋士多得是,个个都是经过历时检验证明具有真才实学的家伙,尤其是房玄龄,他是有名的实干宰相,有这帮人辅佐李世民,萧贺从来就没想在政局和朝事的具体事务上对李世民施加任何影响。

    但今天早上在秦王府时,长孙氏话里透露出李世民想要出征江淮的意向,她觉得自己应该从旁提醒一下,如果这时李世民积极争取出征的领兵权,会有很大的负面效果,而最终也许只能是碰一鼻子灰。

    “三姐,这么说来我不应该出征,而是要把精力放到民生上来?”

    萧贺点头道:“正是此意。”

    “三姐,容我好好想想。”李世民没有立刻表明自己的态度,但心底里基本上已经接受萧贺的建议了。秦王府的人也分两派,一派是极力支持自己争取领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