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纪事_100水调歌头谱成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00水调歌头谱成曲 (第2/2页)


    “去,把班遥公子请上来。”真宗转过头,吩咐一边的侍者。

    “传闻春秋时期,乐师师旷之琴音如九天之上的撕帛之声,让人心神震动,久久无法忘怀。如今听了班遥公子之笛声,想必也与他相差无几吧。”纪华荣回过声来,发出这样一声赞叹。

    “你倒是对他赞赏的很。”真宗威严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难道皇上不是这样觉得的?”纪华荣在真宗面前,却是一直都是随意的,又道:“在年少时曾听嫂嫂的琴音,只以为那是天下最美好的了,当时嫂嫂谦虚我还不以为意,如今才知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能让纪华荣尊敬的叫上一声嫂嫂的便只有纪慧娴的生母方氏天运。方氏之死,对真宗来说也许是忌讳,因方家之人的死是他与先朝太子争斗下的牺牲品。一般人在他面前却提也不敢提的,如今纪华荣这样感叹的说了出来。真宗沉吟着,却也没有不高兴之意。

    他回过头看向纪慧娴:“你嫂嫂的女儿便是在这里,也不知有没有承了当年你嫂嫂的风范。”

    纪慧娴退后一步,恭敬的回道:“小女实在愚蠢,却是对音律一窍不通

    。”前世时,便五音不全,那时最羡慕的便是唱歌唱的好之人。在这世,她也曾开口趁无人时哼过几句,嗓子却是要比前世好上许多。但可惜在这个时代,却是不允许闺阁淑女唱曲。

    听到纪慧娴如此说,真宗却是似乎更来了兴趣:“多少定也是懂一些的,不如就此弹奏一曲,助个兴。”

    “有班遥公子珠玉在前,小女实在不敢。若是闹了笑话,倒是吃了亏的。”纪慧娴虽说有学过弹奏,但说实话的确不怎么在行。

    “不如这样,我们也学班遥公子,我吹笛,纪姑娘弹琴,给父皇助兴如何?”纪慧娴百般推辞,可太子赵佑显然也是来了兴趣,出了这样一个建议。

    纪慧娴一听之下,顿时目瞪口呆。

    真宗离开窗前,转身坐回了原位,听了太子这话,却是抚掌道好:“太子有此意,倒也不能辜负了。”然后便对侍者又道:“你们去给太子与纪姑娘拿来笛琴。”

    就此作了主,却是不管纪慧娴的反抗。既然不能避免,纪慧娴却是硬着头皮上了。但琴艺她实在不行,便开口道:“班遥公子与小宛姑娘我是真心觉得无法超越,不如这样,太子吹笛,小女便清唱一曲如何?”

    纪华荣看着纪慧娴笑:“我倒还不知娴儿会唱曲。”说完看向真宗:“我倒是觉得好的,如此倒是有些新意。”

    纪华荣赞同,真宗便也点头同意,问道:“想唱什么曲子?”

    “水调歌头。”纪慧娴前世时便很喜欢王菲所唱的这首歌曲,奈何当时嗓子不行,唱不出那种味道。如今正好中秋,倒是可以应景。这诗是苏轼所作,他也是宋人,但却是在北宋。如今的他却是还没有出生,此时她挪用了他的诗词,却是不知到时他的命运会不会因此而改变。可这时也顾不上这么多了,到那时她怕也又再死了的,日后的事情便日后再说罢。说不定,自她来到了这个时代,历史也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呢。

    “这是什么曲子,倒是没有听过。”纪华荣有些疑惑的问道。

    “无意中听有女子唱过,觉得好听便记了下来。”纪慧娴实在说不出口,这曲子是她的原唱。于是便编了这样一个谎话,却也说得,反正也无从去对证。

    “那我该如何伴奏,我没有听过这曲子。”赵佑有些为难。

    “我先清唱几句,相信太子很快便能找到曲调,这其实并不复杂。”纪慧娴说道。

    “如此,那便开始吧。”真宗越听便越有了兴趣,最后倒是有些迫不及待。

    赵玄熙虽对纪慧娴并不怎么有好感,但此时听了她的话,也微露出好奇。只有杨延昭却似乎心事更沉,拿起酒盅喝起了酒,对屋里的人事兴趣并不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纪慧娴年岁还小,嗓音娇嫩,其实唱出这样的曲调并没有多大的韵味,但却有着一份清新,再加上诗词的完美,却是让众人听呆了。

    赵佑看着纪慧娴,脸上露出激动的神情,拿起笛子慢慢的跟着纪慧娴清唱合成了一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