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调查 (第2/2页)
是和陛下情真意切来着吗?” 唐蕊为了勾搭拿捏姬文璟几乎全然不顾女儿家的矜持妇道,现在让宝儿做皇后,文永康诸人自是不信她终于认清身份,知道妇德了。 梁元钊一听文永康的问,立马嚷嚷道,“这还用问吗?我是大人一手提拔上来的,她对大人多有忌讳不满,自是通过拿捏我对付大人来着。” 梁元钊这般说法有些牵强,只是一时也想不出来唐蕊的打算,只能暂且当做如此。 文永康又问了陛下如何打算,梁元钊又道明陛下当然不愿意。 文永康这才安抚梁元钊。 “元钊,你放心,陛下性子执拗,陛下不愿意,唐家丫头打算是不成的。你还是尽快给宝儿安排婚事。嫁了出去吧。”文永康见梁元钊仍然不放心,又补充道,“他日,便是陛下同意了,我也必保宝儿不入宫。” “大人,来下官这儿有何事啊?” 梁元钊见文永康担保。这才放心地咧嘴一笑,问起了文永康来事。 文永康不语,将怀里的黄玉扔在案几上,梁元钊拿起了一观,吃惊地抚摸了两下,点了蜡烛。对着黄玉一照,案几上印着飞龙在天的画。上面还是隐隐约约见到“平安”二字。 “大人,这不是娘娘当年刻下的龙玉吗?” 梁元钊有些吃惊,“不是当年宫变就失踪了,您是如何得到的。” 一块黄玉乃是太宗私章上的一块补玉,天下间独一无二,又经匠人朝白所雕刻。更成了天下至宝,民间甚至传言内里藏有太宗暗藏的前朝宝藏。 后来被张氏阿妩所得,可惜早在近二十年前一次动乱中。遗失。
张太后甚喜,曾多次找寻,可惜从来不曾找到。 “我是在一个少年身上找到的。他年纪与陛下一般大。” 文永康幽幽叹了口气。 “大人,大人,那您的意思是……” 梁元钊太过吃惊,几乎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自我安慰道,“许是巧合,当年娘娘自己也不曾找到,如何给得了旁人。许是这玉佩恰巧被少年找到来着呢。” 文永康自嘲笑笑,“其实来得路上,我已经派人去少年住所查过来了,他竟然是张骧的养子。” 梁元钊无语,他瞪大的眼,满是怀疑。 “最主要的是那个少年长得和娘娘一模一样,若不是男儿生,我初次见面就当是娘娘再世穿着男装。” 文永康的苦笑让梁元钊百感交集。 片刻,才极端愤怒,一把大剑将案几劈成两半,一剑插在地上入土三分,“无耻,先帝无耻之极。如何能将旁人之子当做娘娘之子,让我来扶持。” 梁元钊曾是少年意气杀人,背叛死刑,后被张太后所赦,秘密从军,才成就了今日威名。 且梁元钊妻儿也多受张太后照拂,张太后再世从不曾利用过梁元钊,反而觉得梁元钊是难得的将才,面上对梁元钊不加辞色,暗地里却多有维护。 梁元钊心中感激,却无法回报。 以至于张太后身死,梁元钊夫妇后懊悔不已。 现在梁元钊违背大义,为姬文璟谋求地位,并不是真心拥戴,觉得姬文璟适合做皇帝。 而是为了报答张太后之恩,才违背良心,此刻听到姬文璟有可能不是张太后侄子,更是无法接受。 文永康又是一阵苦笑,“此时难以说明真假,也不见得文璟就不是娘娘的孩子,但是那少年身份必有隐情。” 梁元钊心中自有想法,“可惜十来年了,当年我们都在抗蛮,宫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半点不知,先帝要是真想做手脚,我们又能如何。” 文永康心中明白,却仍然需要查探清楚。 “我今日来,就想让你帮忙查一下张骧夫妇离开张家去了何处,又干了什么,发生了什么,如何又领养到这孩子。” 梁元钊点头。 文永康又道,“元钊,你放心,你不在的时候,我必会照拂宝儿和弟妹。” “大人,属下必会查明事情真相,但能不能让我先见上一面小主子。” 文永康听梁元钊话语中已经认定姬文璟非妖后之子,心中一阵叹息,“你看看也成,只是事情真相没定,还是不要轻易下结论。” 梁元钊点头称是。 二人相携去文府,此时张建早就被打得昏迷不醒,他想到接近文太尉很难,却没想到会这么难,心里担心害怕万一养父和文太尉关系不够亲密,自己不是一命呜呼了。 张建又害怕又惶恐,心口一痛,身子疼痛疲惫,整个人晕死过去了。 心里还暗想,晕过去得好。 晕死,总不打死好。 “陛下,梁大人不知为何突然离京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