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嫡女_第六章 行船(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行船(二) (第2/2页)

念佛。

    *——*——*——*——*——*——*——*——*

    她们在一个修建的大气庄重但是往来之人甚少的码头停了船,巨大的青石板铺就的一层层台阶,郁郁葱葱的树木,远远看去,还能依稀望见四角飞檐的双层塔台。

    受古装剧的影响,瑾瑜一直认为渡口或者码头都应该是人来人往,船只穿梭,热闹非常才对。没想到这么冷清。

    瑾瑜暗自思忖,宣朝海贸如此发达,这又是都城,一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原不该如此才对啊。

    直到上了马车,瑾瑜将自己的疑惑问出了声。

    萧氏笑意深入到了眼底:“难为你对什么都感到好奇。”

    没等萧氏再说什么,方mama就笑着接口道:“县主没怎么出过门,不知道也不足为奇。这京城地界地广人多,一个码头怎可能会够。从城东到城西,大大小小二三十个码头。咱们刚才靠岸的是朝京埠,为历代皇亲宗室专用码头,离得不远的是平德埠,是供朝中大臣和新任官员及其家眷停泊的。别的还有平头百姓用来驳船的石兴埠,还有盐码头、粮码头、柴埠头等均为货物上下码头,不同的货物码头也不同。”

    瑾瑜听的明白,笑着接道:“所以咱们用的码头人才这么少。”

    “可不是,这天底下能用朝京埠的可不就那么一家。”方mama呵呵笑。

    瑾瑜心里五味具杂,再一次亲身感受到了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

    车厢里暖意融融地说着话,马车轱辘辘向前行驶。耳中传来的声音渐渐斑驳噪杂起来。

    瑾瑜撩起了锦缎的帘子,只留最外面的一层纱帘,视线透过素色的窗纱朝外看去,大街两旁摆着五颜六色的小玩意儿,站立着各式各色的摊贩,扬着南来北往的不同口音卖力吆喝,让人听了忍俊不禁,别有一番情趣。

    繁华的街市中商铺密集,不同穿着打扮的人出出进进。门口的小伙计笑容灿烂,尽心招呼。

    街上熙熙攘攘,得得得的马车声,小贩敞亮的叫卖声,行医手中铃铛铃铃铃的转动声,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车来车往,行人如蚁。

    居于大宣朝都城的百姓,有着明显区别于任何大城居民的那种位于天子脚下的骄傲,他们对于往来的奢华马车、冗长车队,表面上已经做到了淡定如常,见怪不怪。只在马车经过时低调避开,待车队经过后,该做什么的继续去做,从容自在。

    瑾瑜兴致勃勃地盯着眼前晃过的各式各样的匾额,虽然隔了一层窗纱并不能看青上面的字迹,但也聊胜于无。只要想着下次再看不知道又是什么年月了,这次能看的机会务必要珍惜,尽可能的一饱眼福。

    萧氏看瑾瑜那么有兴致,就在一旁不时地轻声解说:“这个是柏翠楼,总店开在余杭,南边的东西总比北方的精致些,所以他家的头面首饰都是以轻盈和雕工见长。京里的许多夫人小姐都爱在他订东西。”

    “这个是百宝斋,从前朝就是有名的大商号。有脸面的人家都有几件他家的古董字画瓷器什么的。”

    “清雅斋是咱们大宣最有名望的书坊,朝中的几位大儒都给清雅斋题过词。”

    ……

    萧氏想不起来的方mama就在旁边补充。

    瑾瑜听着萧氏详细的介绍,内心默默低叹:难为母亲离家那么多年也还能记得这些。

    经年的午夜梦回,不知出现过多少次此时的景色吧。

    马车稳定的行进,吵嚷糟杂的声音慢慢的褪去,往来行人也少了很多,方mama在旁边解释:“咱们进东城了,东城历来是公侯之家,仕宦大族的聚集地,平民百姓等闲不讳过来这边走动。”

    马车这时拐进其中一条街,方mama介绍:“现在进了萧府所居的阳宁街了,这条街是萧府和吏部一位徐姓郎中的府第,这位郎中出身阳郡大族徐家。”

    方mama话中隐含的意思应该是若这位郎中徐大人仅是微寒出身,一跃龙门成为朝廷官员的话,也是住不进这样的地方。

    再往前行进不久,一座轩昂壮丽的大宅便出项在瑾瑜眼前,此时萧府的中门大开,二十多个小厮家丁在门口恭敬肃立。

    一行人浩浩荡荡进了萧府的大门,行了一射之地,一顶顶尖冠以镶珠错金宝瓶,盖檐垂正红色缎绸的华丽暖轿已等候在将要拐角处……

    *——*——*——*——*——*——*——*——*

    谢谢收藏和推荐的姑娘,鞠躬!!今天继续双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