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第2/2页)
痕迹,还将另外一封全然不同的书信藏在身上,更反而利用兰贵妃,将丽妃畏罪自杀的遗书送到箫皇面前。” “这封所谓遗书,本是假造。若是直呈箫皇面前,兰贵妃定会置疑书信的真假。然而这封信却是她亲自从大姐身上取来的,那她也无话可说。” 正因为这份随机应变,方才化灾祸于无形。兰贵妃本还可利用我与箫绪慈的私情大做文章,偏偏箫秋林不知有意无意,当众求恳箫皇赐婚,并承认我与他早就关系暧mei。兰贵妃无话可说,而我当时不曾反对,除了有所顾忌,亦是想顺水推舟,早些将关注重点从丽妃之死移开。 那封假造的遗书,固然可以说明丽妃自杀的理由。然而丽妃怀有身孕,又刻意隐藏,则证明她必定与某男子有染。能出入宫中,接近宫中嫔妃的男子,并不是很多。 兰贵妃千方百计想要构陷箫绪慈,这一个疑点,本足可置疑那封遗书,然而她却似不知。 妃子死于宫中,有专人验尸。丽妃有孕之事,则必会暴光。兰贵妃却浑然不知,除非有一个比她更有权势的人,遮掩此事。云皇后早死,兰贵妃权倾后宫,耳目众多,要寻一个比她厉害,能遮掩丽妃之死的能人,委实太难。 思前想后,惟独一人,能有本事压下丽妃怀孕之丑闻。 那个人,除非是西燕之主箫皇。 我想到这一点,不免震惊,甚至不可置信,几疑自己想得差了。 然而仔细思量,又不无可能。将丽妃怀孕之事泄露,兰贵妃可以借之打压箫绪慈,对箫皇却并无好处。他后宫妃子与儿子有染,这等事情要是泄露,不过是丑闻一件,箫皇声名尽损。
于箫皇而言,此事低调处理,才能保全颜面,断不能闹得满城风雨。所以那封遗书,就算有诸多疑点,不见得真实,箫皇还是认定是真,想早平息风波,事情断不能闹得过大。 否则丽妃被杀之事尚有诸多隐情,箫皇又极宠爱这个妃子,为何却如此轻描淡写揭过,显得丝毫也不在意? 箫皇对丽妃正是爱宠,若无一定身份地位,寻常男子,断难打动丽妃。 深宫内院,出入不易,皇宫中的警卫,表面繁华气派,春guang融融,只见宫女内侍穿梭行,不见有禁卫走动。能在宫中走动的男人,只有太监,保护宫廷的禁卫军也只能守卫在宫墙之外。 箫皇几名兄弟,皆按祖制外放边地为王,身边亲人独有三名皇子,是箫皇极为宠爱的。三名皇子年纪渐长,然而因箫皇一片疼爱之情,犹允许皇子出入皇宫。 然那后宫三千佳丽,都是君王禁脔,旁人不得沾染。三位皇子虽得父亲宠爱,也不得有丝毫的逾越。故此兰贵妃一旦疑我与箫绪慈有私情,便大张旗鼓,欲做文章。 最有机会与丽妃有染的,无非是箫皇膝下三子。 一个得宠的妃子,再如何美丽,箫皇总能再寻得更动人的女子,何况丽妃再怎样可人,也已然香消玉陨。箫皇就算不忿,也不会为了一名爱妃,而闹得满城风雨,将这件带着桃色的谋杀,引到三名皇子身上。 “这件事中,三皇子是无辜的。”大姐忽一笑:“花间,与丽妃有染,杀死丽妃,正是箫庭对不对?” 她目光肯定,口气淡然,就这么道出真实,我乍然一听,全身发寒,脑子一片空白,也不知她如何知晓,下意识坚决道:“不是,决计不是。” 我渐渐平静,大姐有这样怀疑,并非没有道理。代入她立场,仔细思考,不难得出箫庭便是杀人凶手的结论。 三名皇子之中,箫秋林的生母兰贵妃一直对此事苦苦纠缠,不肯甘休。兰贵妃所做所为,无不以箫秋林利益为先,他若是惹丽妃有孕的元凶,兰贵妃如此高调,无疑引火烧身。 剩下两人,只有箫绪慈与箫庭。而以大姐的立场,她断不会相信与丽妃有染的男人是箫绪慈,如此一来,就只剩一个人选让她怀疑。 何况我所露出的破绽实在太多,比如我如何知道有人构陷箫绪慈,而我从小就那么喜欢箫庭。我与大姐虽然是有同样血脉的姐妹,然而有些事情,却是没办法对她言明。至少我重生在这个世上,本来就是匪夷所思,就算最亲近最信任的人,我也不愿意吐露这个秘密 “丽妃与人有染,又是哪里来的谣言,她是因妒杀人,畏罪自杀。”大姐替换证据这件事,她定不愿声张,我欲扣住这件事,让她不再追问。 “有人欲要构陷三皇子此事,虽然三皇子乃是清白,然而空xue来风,未必无音,与丽妃有染的男人虽然不是三皇子,但也一定有这个人。”大姐竟不否认自己曾替换证据,我与她到底不是敌人,她对着我也无甚顾忌,更步步相逼,想要知道事情真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