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五章 出淤泥而不染 (第1/2页)
对这一类穿着人类外衣,可是,做着各种无耻之事的人而言,脸?那是啥米东东,能吃么?能刷卡么? 不能? 嗨! 那要那玩意有啥用?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成语的诞生,完美诠释了这一群人的心态,可以说是对他们的最高赞赏。 ——无耻之尤! 就这一类人,即便是你当面刁难斥责他,将这件事情拆穿,拿到明面上来说事,这一类人,也都不会当一回事,多半是嬉皮笑脸、嘻嘻哈哈的浑不在意。 到最后,受伤的还是会是自己。 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就像是网络上现在流传的一句名言一样——“我凭本事借的钱,凭什么还你?” 从这一句话,就能看出这一人,是有多么的臭不要脸了。 别说脸皮,就算是羞耻之心,这一类人也都是没长。说不定,就是心也都没有。 没心没肺,活着不累! 心? 心脏是个好东西,可不是每个人都有,凉拌猪心倒是挺好吃的,穿烤鸡心也是相当棒滴! 至于别的,别的还有啥心是相当好吃的? 鹅心? 恶心还差不多。 鹅身上,最名贵的地方,不就是鹅肝么?而且,还是丫的一种病变性质的肥美的鹅肝。 这种鹅肝,相当名贵。 在西餐之中,很是昂贵。 几乎都是与鱼子酱、神户牛rou之类的东西,可以去并称得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各种的挫折打击,然而,最大的打击,终究是来自于内心,是情感上的创伤。 当我们自以为的好朋友、死党,一个个在自身遇到困难,需要伸出援手的时候,却全都装聋作哑,一个两个的假装没听到。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这一类自私自利的名言,本便是道出了一切。 有道是,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人情世故这东西,很多时候,本便是一种虚假,一种尔虞我诈,君不见,这世上多的是人锦上添花,可又有谁肯去雪中送炭? 毕竟,雪中送炭,可是有可能血本无归的。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歪门邪道,歪理邪说也都兴起。很多言论,大肆的教人们怎么小人长戚戚,怎么样的蝇营狗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得到利益的最大化,怎么毫无破绽的,去虚情假意、虚与委蛇。 而这样的言论,却偏偏是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欢迎。一时间,也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很多原本重情重义却受到了严重伤害之人,一个个捶胸顿足,大呼“人心不古”。很多人,都是一边这样,一边却又去开始效仿。 吃一堑长一智啊!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吃亏这东西,吃一次两次的就行了,老吃,讲真,真的不会感到腻歪么?重情重义的人,在受到了一万点暴击伤害之后,也都学聪明了,开始学着去虚情假意,逢场作戏起来。甚至,有些颇有天赋的,在感情上受到了一万点暴击伤害之后,居然“顿悟”了。 这种顿悟,直接就是令他们在一次次的虚情假意中,很快的,就是踏入了长袖善舞的行列之中,玩弄人心于股掌之间。 这种前后的反差之大,当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有时候,也只能暗自叹息,造化弄人了。 生性凉薄的人,肆意为虐。 天性善良的人,也就只好披上了生性凉薄的外衣,去进行自我保护。可是,很多时候,人们都会忘了。 有一种原理,叫做分子运动论。 这是一种极为简单的物理学原理,大致意思就是物质的构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变化,温度高也就运动变化快,温度低也就运动变化慢。但是,总之,它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 便是一堵洁白的墙壁,在附近堆积一些煤炭,时间久了,将煤炭拉走,洁白的墙壁也就不复洁白了,而是乌黑一团糟。而且,这种乌黑,还不只是墙壁表面沾染了黑色,而是即便刮去最表面的一层,在墙皮之内,也都还是会有一层洗刷不掉的黑色成分在。 这就是最简单的分子运动论的佐证。 而在现实生活之中,其实也是能够用到这分子运动论的,而且,有些话语,与分子运动论也都是有些关联的,可以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如说,入木三分。 再比如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当然了,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唯心的话语,根本就是不科学,比如说…… 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句话,经常被用来赞美品行高洁。这其中,寄托了作者,乃至于许多口口传颂这句话的人心中的美好向往与寄望。 可是,却也明显的,不符合分子运动论,完全就是不科学的唯心。 毕竟,莲出淤泥而不染,是有一个不可否认的原因的,那便是莲花乃是盛开在淤泥之上,乃至于水面之上的。 这样一来,方才出淤泥而不染。 倘若是这莲花,乃是在淤泥之中盛开,即便是在盛开之后,很快就会节节拔高,升出水面,可也可以肯定一点,绝对就不会出淤泥而不染了。 至于说出淤泥而不染,是指莲花扎根淤泥之中,而不染淤泥。那这个论据,则是更加的站不住脚了。 毕竟,要照这么说,什么出淤泥而不染,还值得拿出来一提么?淤泥之中,可不独是能生长许多莲花的,还有很多的水草,与其他一些杂草等等。 这些都是出自淤泥,又有哪个是乌黑一片了? 所以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根本上,就是不科学,只能算是一种美好的不切实际的文人,对一种思绪、情感的寄托罢了。 当然,当年的作者周敦颐,之所以能够说这样的话来,也是时代的局限,是科学不够发达的原因促成。 若是其生活在现代社会,只怕也就不会有“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