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五回 浮生只合尊前老 门当户对(三) (第2/2页)
醋,道:“就是啊,这人岂止长得怪,毛病还特多。老太太,咱换个人吧?” “毛病,啥毛病?”老太太警觉地反问,再追问章氏,“你听说过没有?” 章氏呵呵笑,打趣道:“这小两口才知道的事,我哪里清楚啊。” 池老太嗯声显出疲倦的神色,章氏周到地服侍她歇下手,告辞。当日晚,池家三子携妻女来向老母亲问安时,池老太交给儿子儿媳们一个任务,查清海世子这人的根底,特别是要确定他有无隐疾。 顾家琪在后面听了,满面黑线。 这老太太误会的可真是好地方。 老母有令,池家三位老爷就忙活开。池太师任首辅多年,关系大把大把的有,和海陵王府也有交情,因而能得到些厂卫都不一定知道的隐密事。 这一查可了不得。这人拥有一支完整的海上舰队,尽占魏国海军力量三分之一强,且全数是久经海战的坚兵精锐。靖南侯关昶那点子军功跟他,比都不能比。 为人低调,除了十五年开春那会儿进京求郦山公主显了名号,一般人都不知道海世子平时做什么。他其中一个妻子,是李太后那边的直系姻亲,但他本人既不是太后党,也不是皇帝党,更和二皇子那边搭不上关系。 老太师当即决定,压上他在官场上三十年的老资本,也要促成这门婚事,为东宫太子拉拢最得力的盟友,打造最厚实的钱粮后盾。 看倌要问了,老太师怎么就不担心海陵王府与郦山侯府两府势力结合,会酿成海世子的不臣之心。怎么说,他也曾是个与二皇子一样,拥有角逐皇位继承权的景帝之子。 这就要说到海陵王夫妇对这个继子的防范和打压。 过继来的孩子是仇人的儿子,海陵王夫妇哪可能宠他爱他,他们最希望的事就是这个继子死于非命,以最凄惨的方式死去,好回敬魏景帝及李太后对他们的宝贝独苗苗的阉割之仇。 偏偏,这个继子能干又厉害,本人有出神入化的武艺傍身不怕暗杀;背后又有神秘势力供给源源不断的金钱打造只属于他自己的枪炮海军。
海陵王夫妇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坐大势重,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等到继子年满十五,海陵王夫妇退而求其次,只要他与徐家姑娘生下儿子,好有个自家一半血脉的世子孙继承他们的家业,就不管他。 可这继子压根不听他们摆布,自己有主意要讨博远侯家的女人,即太后那边的人,来气死他们。确切地说,是回报早些年他们对他的种种阴谋暗害。 海陵王夫妇是宁肯散尽钱帛,也不愿百年后家产落入李家人手里。 瞧形势不对,海陵王夫妇即与皇帝协议,赐同妻,把徐家姑娘也送进继子院里。可他一根指头都不碰徐,用啥迷药都不能让他就范。男人不碰女人,女人怎么生得出孩子。 不用说,海陵王夫妇和海世子的关系,有多水深火热。 同理,海陵王夫妇也绝不会喜欢海世子自己要的女人,郦山公主。因此,老太师根本不担心两府权势有相融的那一天,双方相会,没有斗得你死我活两败俱伤都是奇迹了。 而海世子尽管有声势惊人的海军,但现在还不能独立脱离海陵王府,反制海陵王夫妇。 他要想真正做主,还是需要一定助力的。如果,海世子得到东宫太子相助,定然能提前继承海陵王府;东宫太子帮助海世子后得到的回报,也必然是丰厚无比的。起码,不用再担心二皇子手里的北疆军权的威胁。 海世子得势后,东宫太子只要注意挑拨他府里皇帝派、太后派、海陵王夫妇派等势力关系,就能把这股力量紧紧攥在手心里,不怕他有间隙生反骨。 何况,未来还有郦山公主能制约海世子。 郦山侯府,天下军人敬仰向望的一座丰碑,忠君爱国以身证法义无反顾。 顾家人的信念,君要臣死,臣即死。宁死不反。 池老太师谋划几个轮回,都觉海世子和郦山公主的婚事,真是送上门来的大好事。 打从他从首辅位置上退下来,东宫太子几番找上门来谈话请教政事,池老太师就已感觉出朝政正在逐渐落入太后、二皇子两派之手。 现在的内阁首辅是顺应民心政意的礼部尚书鲍文同,这是最铁的太后党人,从政超过三十年;次辅相原吏部尚书邱光仁,他的儿子打小就跟在二皇子身边侍以君臣之礼,十年地方布政使,六年京官,十年六部尚书,这资历就是做首辅都是绰绰有余的,还是逊太后那边一筹; 第二次辅相原文渊阁大学士裴尚俊,五年外放,两年京官,被皇帝选中直升户部尚书管国库那个空壳,在户部基本无所作为。这样年轻浅薄的从政履历,让他没有资格在内阁说话,没有资格草拟六部递上来的奏折,更没有资格否决两位老前辈的票拟决意。 更糟的是这个一度投靠东宫的年轻次辅,是靠了魏景帝本人的一点余光,硬给挤进内阁的。 其他还有文政军机六位辅臣,三个属太后党人,另三个归二皇子派。 这么一看下来,统领六部的内阁,魏国最核心的权力机构,竟没有一个是真正属于东宫太子的人。 池太师想到这等实际情况,认为说成海世子与郦山公主婚事刻不容缓。要抢在二皇子派、太后党人没有插手之前。 他嘱咐两个兄弟及家人注意口风后,匆匆外出拜访英华殿学士方云鹤,皇太子的经史先生,未来的帝师;另一面,也要夫人潘氏进宫和太子妃谈谈,有个准备。 票票,看完不要忘记投票票支持OO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