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李鸿藻讲书 (第2/2页)
地立出了不可逾越的规矩。 更没料到的是,好不容易等眼前这老头翻来覆去地把长孙皇后讲完,他就跳去讲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难道长孙之后,就没有贤能的皇后了?”武则天闲闲地问道,实际上却已经有些发怒了。 难道自己就不如只会对太宗唯唯诺诺,自己图贤良之名却苦了众多大唐妇女的长孙皇后?自她死后,太宗没有再立皇后,等同她在死后仍然堂堂皇皇地占着中宫的位置,宫中都遵循着她立下的规矩,武则天给太宗当侍女时,脚上都只好穿着粗布袜子,那袜子不光刷刷作响,还把脚底都磨出茧!更不要说自武则天当上皇后,为了废除这些吝啬奇怪的做法,不知来来回回和高宗费了多少唇舌。 1.“回圣母皇太后,长孙皇后之后,高宗的武氏皇后原本也很贤能,但武后为登皇后宝座,掐死亲女,重用小人,贬逐元老,诛杀重臣;成为皇后之后,对李唐宗室,打击荼毒甚深,使皇室子弟,竟如落叶飘零,俗语说‘虎毒不食子’,武后却连亲生子也不曾放过;后来更将国号大唐改为大周,称则天女帝,颠覆了太宗一手开创的江山;且秽乱宫帏,宠幸市井无赖,乾坤颠倒,横暴擅权,其是后是帝,尚...臣不敢妄议。”本来要说“是后是帝,尚且存疑”,后面更有篇“牝鸡司晨”之类的批评话语要讲,谁知不经意间抬头,李鸿藻忽然瞥见太后已经听得面若冰霜,急忙一句“不敢妄议”,就此打住。 这个饶舌的老东西!嘴上说“不敢妄议”,口中却已在信口雌黄、江河泛滥。就算自己“纂取”大唐江山,又关他什么事?!对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两个老家伙,自己拉拢的手段已经用尽,只能打击,又有什么不对?要得他在这里讲得青筋暴起、口沫横飞?武则天满腔怒气,一句“杀此老贼”就横亘在喉咙口,只是满腹疑团,要借他来解,因此也就暂且寄下他的人头。
比如,自己对小女儿偷偷做出的事情,怎么竟然会被记在史书之上?难道当初有哪个宫女竟敢多嘴?“连亲生子都不放过”,“称则天女帝”又说的是什么? “你是说,武后后来称帝?”自己来探问自己从前的事情,不是后无来者,也该是前无古人吧? “不错。”李鸿藻低头答道,不敢去瞧太后那双光芒闪烁的眼睛。 武则天又惊又喜,原来自己果真成为过独一无二的女皇帝! 这么说,从前李淳风的预言,“唐三代后,女主武王”,竟然果真不是空xue来风。自己当年夹在一大群的宫女当中,每五十人一列,接受仙师指认时的浑身战栗和惊惶失措,原来并没有白白忍受! 既然果真称帝,那么什么“对李唐宗室,打击荼毒甚深,使皇室子弟,竟如落叶飘零,连亲生子也不曾放过”,自然便也是真的了。一个女人,要创立自己的朝代,若不杀掉那些象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的老家伙们,怎么可能做到? “武后称帝之后,又是怎样?” “武后称帝之后,在位一十六年,到八十一岁时,宰相张柬之等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武则天因此被迫传位给太子李显,李显传李隆基,是为唐明皇也。”李鸿藻战战兢兢地答道,眼前同是女主当政,这种话题真是非同小可呀。 武则天微微叹息了一声。皇位照旧是传回给了儿子,儿子又传给孙子,一切回到了从前;难道自己曾经称帝的往事,就只象荷叶上滴过一滴露珠,转瞬间就踪迹全无了么? 只是所做过的这些大事异事,为何武则天自己全没印象,只记得昨晚自己还和皇帝、太子在玉华殿中夜宴,九岁的太子李弘当场吟诗一首,还得到了皇帝的夸奖呢?这真是奇哉怪也。 自己的这个疑问,想必史书上还来不及记载,料这位李师傅也答它不出。既然问不出什么,暂且先放过这一段,因此吩咐道,“接着讲吧。” 但盛唐之后,北宋南宋,都是挺不起脊梁的******。到元朝,更竟然由胡人来做汉人的皇帝。而开辟明朝的明太祖倒是个如假包换的和尚,却对开国功臣斩尽杀绝,照理从前应该是个屠夫才对。 规律倒是很明显,但凡开国皇帝,若是天生狂暴,就似乎要杀尽天下之人,比如秦始皇赢政和隋炀帝杨广;若是出身贫贱,就急着杀尽那些知道自己底细之人,比如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若是已经有几分地位,成了贵族,无须发泄从前受人欺压的怒气怨气,也不怕旁人轻视,那也就不怕在兄弟亲戚之间争权夺位,比如唐太宗和宋太祖。若是异族的人来做了皇帝,那就更简单,当然就只是屠杀和贬抑汉人。 更没有料到本朝又是胡人做了皇帝,到今天已经有近三百年,中间也颇出了两个据说贤明的皇帝康熙和乾隆。这么说,她武则天在本朝也是个胡人不成? 讲到本朝,李师傅便不敢尽兴臧否人物了,武则天自然明白,吩咐道,“从唐朝到本朝的史书,特别是本朝到现在的记录,你挑几本好的送过来,我闲时翻翻。” “微臣领旨。”李鸿藻答应道,急急告退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