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天代慈禧_第四十二节 鸿章剿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节 鸿章剿匪 (第2/2页)

大人请辞,总是一窝蜂,大家一起辞,这当然不行,谁都走不了。不如我们以后谁请辞,其他的人就都不吭气,装作心无旁鹜的样子,这样说不定还能走脱一两个。”

    想不到这个粗人,主意倒是不粗。但是办法虽好,问题是,谁去辞,谁又来装作心无旁鹜呢?

    于是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郭松林先叫道:“好主意!总比大家都拴在这里好。不如我们来摸洋牌?”

    洋人的扑克牌,是连同洋枪洋炮和新式cao练一同传到淮军的兵营里的,淮勇们没事时就凑一起摸两圈,或者拿着扑克牌赌大小,反正玩法多多。

    此时几个营官却同时反对,因为新东西新玩法,就和新朋友一样不太可靠,难得的回家机会,不能就这样轻易地断送了;所以有人另外提议说,不如大家用土法好了,玩剪刀石头布,赢了的先辞。这个方法不错,大家从穿开裆裤时就玩惯了这个,所以其他几个营官也表示附和。

    于是便两两捉对,出起拳来。抡到气灯快用尽前,总算赶着决出了第一名:刘铭传。

    其他人都有些沮丧。不过带兵打仗的虽是莽汉,也许是见惯了死生一瞬,却都能够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立即各自表示,这半年决不请辞。

    李鸿章今晚乐得清净,平日里总是婆婆mama地这个说要回去照顾老娘,那个讲家里儿女成群还没混个脸熟要赶着回去当当老爹,这一晚竟然全都没有来聒噪。

    或许是因为克虏伯大炮的缘故?但李鸿章并不觉得自己处置有什么失当。

    对他来说,克虏伯大炮是洋人无往不利的利器,几个炮勇怎么竟然就胆敢擅自将它移作他用?

    但说起来,带兵虽然有利,打仗却没有多大意思。打仗除了死人伤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能捞来一箱又一箱的洋钱,起一座又一座的公馆,混一个又一个的好官位么?

    当然,除了江宁城天王府,听说金银成堆,以致曾老九一船船地往老家运了一个月。

    李鸿章认为,兵不能不带,因为能够壮声势,只要说出一个人背后有多少兵勇,多少大炮,这个人的腰板就能比别人挺直几分;但仗却能不打就应该不打,因为打仗太无利可图了。特别在这种贫瘠不毛之地,油水捞不着,倒把骆驼都要饿瘦。

    所以他总把一只眼盯在江浙一带,特别是此次谷山遇刺,查案迟迟没有进展,不知后一步将会是什么?

    自然他也为同年好友难过,但难过之余,总得找点事来消遣,所以顺便盘算朝廷中能补两江总督的缺的人,有几个?算来算去,总觉得自己隐隐约约地有些希望。

    当然,要让米饭熟,总要有人从旁烧把火。因此他立即在灯下提笔,照例给老师曾国藩做了一番汇报,山西的贫瘠、天气的旱热、行路的艰难、捻匪的无影无踪,和对自己将来的狐疑犹豫。

    此外,他又给也是同年好友的郭嵩焘写了一封,除殷勤问候之外,更问到马新贻被刺的进展,提起当日大家同点翰林时如何相契,不料今日同年竟然被匪类所害;自己虽然想多出力,奈何征剿捻匪的重担在身,远在鄙陋之地,没有办法互通声气,催促兼顾。

    第二天起来,李鸿章发现自己无意中又有些睡晚了。他很讨厌别人催自己起床,昨天写信到太晚,那只洋闹钟也忘拧了。

    急急忙忙穿衣吃饭后,就起程了。谁知才出发没多久,前头就停住了。

    “怎么回事?”李鸿章问道。

    “回大人,前面的路被挖断了,正在抢修。”

    一条土路,从中间被人整个挖断,此时兵勇们正又呛又咳地把沙土扬起堆高,弄得漫天尘土飞扬,偏偏又缺水,沙土无法结块夯实,又从两边滑下,所以修起来特别吃力。

    路挖断了,人还是可以走的,只是几门克虏伯大炮太重,载在车上,一旦陷入沙土,要拉出来,又要费去九牛二虎之力。

    因此想出办法,用几匹马从昨晚的宿营地驮来水,把沙土浇得结实些。马匹走了几趟,这个缺口修了大半个中午后,总算勉强让克虏伯大炮通过。

    谁知过了没多久,又是一处豁口。

    “是捻匪挖的。”几个营官碰了头,这样判断道。

    捻匪就好似在和淮军开玩笑似的,一连挖了五六个大缺口。后面几个大缺口,因为没有水,修起来就更加吃力。修了一个又一个,兵勇们都开始觉得,自己来山西就是修路来的。

    “这些大炮现在又不太用,还要带着它们?”有位淮勇斗胆问自己的营官道。前几天见到它挖井厉害,多少觉得它有点用;现在也不让用来挖井,带着只觉得是个负累。

    “自然要带,你以为李大人会舍得丢掉它们?就是把我们全丢掉,李大人也会带着它们走!”营官答道。

    没有办法,大家仍旧只有想办法继续和那些干燥的沙土较劲,正沙尘满面,又干又渴,燥热无比之时,忽然听到有人叫道,“不好,捻匪来了!”

    慌乱中抬头一看,果然见远处一片黄尘,漫卷而来,然后听到如急雨般的马蹄声,和大声的呼啸喊杀。兵勇们顿时乱做一团,急忙丢开锨镐,呼兄唤弟,去找回洋枪,准备迎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