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天代慈禧_第一百零一节 如意出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一节 如意出逃 (第1/2页)

    第一百零一节如意出逃

    因此,就在恭亲王被罢黜之后半月。朝廷的邸报称,慈安太后几天前微染小恙,自以为没有大碍,只在慈宁宫自行将养;却为宫女侍侯不周,昨病突然转重,延至晚间,竟尔不治,遽然辞世。西宫太后得讯后,带同宫内各人,将失职宫女收押以究其责,并晓谕众臣进宫襄办丧事。

    邸报一出,自然满朝哀悼,为着东宫太后在生时虽无大才,不太过问朝政,却向来待下宽厚;这样的人物,生前人们并不能太意识到她的重要,但等到离去后,却会让人衷心感到不舍和难过。以致武则天见到那几位自己甚至从来未曾谋面过的耄耋老臣在东宫太后灵前哭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不住暗自心惊;转也就将正努力捉拿对慈安太后之死负有重责、此时却已经逃出宫外的慈宁宫宫女如意的军们,催促得更急了。

    说到一个对东宫太后之死负有重责的宫女竟然得以逃脱,就不能不怪武则天忙中出错。自武则天将几位慈宁宫宫女悉数带出东宫太后寝。好让她好好歇息,寝宫内就只剩了东宫太后的贴宫女如意一人。

    武则天当时还不曾走远,就得了急报,说东宫太后出了大事。她即行折回后,冷冷地望了已经气息全无的东宫一眼,就吩咐宫女们会同如意,一同搜寻一样要紧东西,却一无所获。

    疑惑之时,如意忽然报称,当天中午除双喜之外,另有一位宫女无端出宫,恐怕那件要紧物件,就已经由慈安太后声东击西后,交给她带走了。那样的物件,绝不能经第二个人的手,更不要说流传宫外了!

    于是武则天急忙吩咐如意带着一小队军,前去将那位宫女捉拿回宫。那位宫女很快被抓了回来,倒是如意却没有一同返宫;军奏报说:捉拿了那宫女之后,如意姑娘悄悄和领头的人说,要去办太后吩咐的另一件事,就离开了!

    想不到堂堂太后,竟然会栽在一个小小的宫女手里!一想到东宫太后去世之后时,只有如意一个人在旁,武则天就更加断定那件东西,此时就在如意手里!只能说,那个小宫女太过狡猾,猜得到自己终究逃不出“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竟然仿效当年的范蠡,抢先逃离了罗网。哼!武则天倒要看看,这个小小的宫女,又能从哪里找得到一叶扁舟,从此泛舟在她大清国的哪个湖面之上!

    一想到之前东宫太后前天派出的双喜,曾经试图靠近过恭王的府第,武则天就担心,如意带着那件紧要东西,也会去投奔亲王。如果要宣布一位太后背叛皇族的罪状,还有谁会比一位亲王更合适?如果说要维护皇族的利益,还会有谁比一位亲王更急切?如果要找出能让一个宫女觉得能放心投靠的权势人物,除了恭亲王还会有谁?

    况且,恭王府内还有位似乎是她前生仇敌的人物——萧淑妃?假如她果真就是萧淑妃,而且又有了那件对自己异常不利的东西,那么,谁能料得到将来?

    此外,昨晚临终前东宫太后仿佛变了个人,也令她惊惧不已,就是独个儿一个人呆着,也要不时摸摸心口。假如东宫能变成西宫。西宫又变成另一个人,那么还有什么事不可能发生呢?武则天开始诅咒这个世界的混乱了!

    因此,在她发现自己布置的一群饭桶花了一整天、把守住了各个街角巷口、把宫女如意的家人亲戚全部投入监牢、却始终没有抓到如意本人之后,她立即就动用了半个月前就已收到的一道密折,将恭亲王贬斥出京,并且在抵达四川之前,不得和外人接触!

    如今她手里另有的一张牌,就是慈安太后的贴宫女双喜,武则天深信,她一定知道诏书的存在,甚至也知道它的内容,知道它的存放。讯问从昨天就已经开始,但是昨天讯问的是她出宫的目的,而今天询问的是某件东西的下落。

    太监和宫女这些奴才们不断来禀报的结果,不过是“不知道”和“没有听说”。众目睽睽之下,当然不好把双喜带到翊坤宫来问,武则天忍耐不住,于是自己亲自前去。

    皇宫中一间间明亮的宫之旁,竟有着那么些暗潮湿的小屋子,这武则天早就知道。当年在大唐宫中,在成为皇后之前,她也曾挨着那些屋子居住,深知很多有关皇后嫔妃的故事中的微小细节,比如告密、投毒、和暗杀等,就在那里筹划和发生。

    一不见,双喜已经额头青紫,双唇渗血了,武则天在她旁转了转,掂量着。慈宁宫的头一位宫女,慈安太后的心腹,要多少锭黄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